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企业的所有者(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所负有的,旨在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既包括法律上的义务也包括道德上的义务。  相似文献   

2.
论产品责任     
产品责任属于民事责任的组成部分。民事责任是民事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法律责任,也可以说是民法保护民事权利的重要措施。民事责任中的合同当事人,因违反自己应尽的义务而承担的民事责任,即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简称违约责任或者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违约责任,就其性质来讲,它是一种因违法行为而承担的责任,但它主要不是直接对法律规范的违反,而是对法律所保护或者认可的特定人之间约定义务的  相似文献   

3.
论民事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责任一语,在法律上有多种意义。第一种含义,为职责(responsibility),例如所谓生产责任承包制、岗位责任制等。第二种含义,为义务(obligation),例如法律上常用的保证责任、举证责任等语,应为保证义务、举证义务。第三种含义,即所谓法律责任、民事责任等,指不履行法律义务因而应受某种制裁之意(liability)。人类在上古社会,因法律尚不发达,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习俗等混杂未分。因而法律责任与道德的、宗教的责任并无明显区别。由于社会进步,法律  相似文献   

4.
侵权责任法上的作为义务是指由法律规定或约定,或者通过考量其他政策、原则等因素而推定的行为人所负有的通过积极行动防止或制止危险之发生以避免或减少受害人损害的义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基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道德上的要求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作为义务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立法都对作为义务作了原则性规定。作为义务的来源,除了制定法外,还有条约、判例、协议等非正式渊源。从司法实践来看,承认作为义务显得越发必要。在我国未来侵权责任立法中,可以考虑采用"一般条款加有限的具体列举式"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5.
胡玉鸿 《法治研究》2012,(10):10-16
法律主体包含权利主体、义务主体、责任主体三种形态。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中,权利主体的权能并不一致;而就义务主体而言,既存在因法定义务而形成的主体样态,也包括因约定义务、道德义务而作为法律主体的情形。对于责任主体来说,“违法”、“风险”以及“关系”.都可能使一个社会成员作为法律上的责任主体而存在。  相似文献   

6.
赖丽华 《法学论坛》2016,(3):130-137
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地位的合理定性,是制订科学的监管法律规则的前提,更是制订公平审判P2P网络借贷案件规则的核心.现行的行政政策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息中介”和“媒介服务机构”的定位,不符合法学规范的精准要求.单纯地将P2P网络借贷平台定位为“中介”或者“媒介”,不但有失偏颇,还导致P2P网络借贷司法解释错误.网络借贷平台在民商法上是居间人,必须承担商事居间人的义务和责任.同时,网络借贷的自然属性决定了网络借贷平台还兼具出借方代理人的身份.网络借贷平台不得以任何方式免除其代理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网络借贷平台违反代理人应尽的义务而造成出借人损失时,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7.
违约责任,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违约包括全部违约、预期违约、延迟履行、不适当履行四种。违约责任包括严格责任和过错责任,以严格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为辅。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为: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  相似文献   

8.
苏阳 《法学研究》1984,(3):27-27
民事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公民或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民事责任是公民或法人违反民事义务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是民事违法行为必然引起的法律后果,这种后果可以表现为民事制裁。  相似文献   

9.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本文所理解的法律责任不是指制裁或惩罚本身,而是指违法者由于做出从法律的观点来看应受指责的行为和导致应受指责的结果,因而需要承受否定性结果的一种特殊义务。法律责任是一种义务。但这种义务和法律规范中直接规定的义务不同。后者一般说来叫第一义务,前者叫第二义务。如果第一义务得到了遵守,则不产生第二义务;只有违反第一义务,第二义务才会被加到违法者身上。可见,第二义务是一种特殊义务,它  相似文献   

10.
违约责任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简称违约责任,学理上也称为合同责任,它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规定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现有的民法教材中都有这样的论述:“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制裁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主要目的,也就在于补救合同中权利人因对方违反合同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并给违反合同行为人以经济制裁。所以法律规定的违反合同责任的各种形式,如违约金、损害赔偿等都属于财产责任。对违反合同的当事人,一般不适用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非财产责任形式,更不得以之来代替财产责任。”①在有的教材中还特别明确地提到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一、违法行为之主体:管某还是宏达粮行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法律责任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即应当承担刑事、行政、民事法律责任的自然人或法人。一般来说,责任主体往往是违法行为主体,但责任主体不完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中的拒绝作证特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拒绝作证作为一项特权,是针对一般的作证义务规定而言的。为了有效地查明犯罪、追究犯罪和控制犯罪,各国的刑事诉讼法律普遍地赋予了知晓案情的人向司法机关如实作证的义务,如有违反,则要受到相应的制裁。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果让案件知情人如实陈述或出示文件、物件等,可能会损害某种殊为重要的利益或者社会关系,于是法律为了维护和促进该种利益或者社会关系而规定在特定的情况下,免除该等人如实陈述或出示文件、物件等的义务,由此便构成了刑事诉讼中的拒绝作证特权(文中除非特别指出,拒绝作证特权仅就刑事诉讼而言)。拒…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内容应包括证据开示的责任、范围、程序和违反开示义务的制裁等问题。从开示的责任看,在公诉方负有主要的、全面的开示责任的前提下,被告双向开示;从开示的范围看,实行公诉方与辩护方的不对等开示;从开示的程序看,双方相互制约,并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同时确立对违反开示义务的行为进行制裁和法律救济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特定物:指具有独立特征的或者由当事人主观意志决定的,不能以其他物代替的物。2.代理: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由被代理人承受。3.按份责任:在共同债务中,每一个债务人对共同债务只就法律规定或者约定的特定份额承担清偿的责任,对其他债务人的债务份额则不承担清偿责任。4.法定孳息:是按照法律的规定,法律关系的主体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由一方所取得的收益。5.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是指由于一定的法律事实,法律确认所有人对某项财产所有权的最初取得。  相似文献   

15.
万恩平  梁伟 《山东审判》2007,23(2):118-119
安全保障义务,是指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应尽的合理限度范围内的使他人免受人身损害的义务。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  相似文献   

16.
诚信可以分为道德上的诚信与法律上的诚信。道德上的诚信,是指作为道德准则的诚信,可简称为"道德诚信",要求人们言语真实、恪守诺言、无虚假、不欺诈; 法律上的诚信,是指作为法律原则的诚信,可简称为"法律诚信",是指当代各国在法律上尤其是在私法上普遍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  相似文献   

17.
《民法通则》第六章第一节对民事责任作了一般规定。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权利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的权利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法院根据民事法律规范,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就是民事制裁。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民事责任可以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18.
医疗过失的概念及其法律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错是医方承担侵权责任的必要条件,无过错即无责任,这是现代侵权行为法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的最基本的归责原则,也是法律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认定医方是否有过错关系到医院(医生)是否承担法律责任,这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按照民法理论,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笔者认为医疗过错只能是指过失,而不包括故意。因为医疗侵权行为一般都是在怠于行使职责或履行应尽注意义务的情况下实施的,从心理上讲主要  相似文献   

19.
《政法学刊》2020,(5):94-101
对身处危难之中的他人不施以援手在道德上可能是值得非议的,但将这样的非议以刑事制裁的方式加以惩治可能并不妥当,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虽然存在一定联系,但两者绝不是可以完全对等的,刑法作为一种严厉的社会制裁手段,应当保持其谦抑性,仅仅在严重损害社会利益的时候予以约束,而不能无止境的被当做一种道德推行的工具。将"见危不救"犯罪化不仅在法理上存在争议,在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也是存在疑问的,因此对于陌生危难者施以援手可以在道德上提倡和引导,但通过刑事制裁加以约束可能仍然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20.
法律责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责任一词在中文里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份内应做的事,指“职责”和“义务”,前者如“医生责任”、“厂长责任”。后者如“举证责任”,“应尽的责任”等。二是没有做好应做的事而应承担的过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