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型法律人才是具有跨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任务之一。我国培养卓越复合型法律人才要以专门培养模式为主,延长培养时间,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建立高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以推进培养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李平龙 《法制与社会》2014,(4):218-219,222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提出恰当的问题和做出合理论证的能力,卓越的法律人应该体现出思维能力的"卓越"。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法律人思维能力的重要内核,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内在要求。要通过开设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等方式强化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职业选择多样化的背景,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法学人才的培养,法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高校应该着重培养复合型、专业化、职业化的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学教育由于历史、观念、体制等原因使得其向来"重理论,轻实践"。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法学教育已不能仅仅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必须转变思路,强化实践教学在法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让广大在校生能够参与第一线法律实务工作,这对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法律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与律所合作进行实践教学并逐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已是应国家号召培养卓越法律人才背景下势在必行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罗蓉蓉 《法制与社会》2014,(12):213-214
民办高校起点低、学生基础差,更需要注重法学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为契机,民办高校通过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考核,着力培养"基层、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教强省”的战略理念的背景下,以培养卓越复合型环保法律人才,充分发挥高校育人,创业方面的重要作用.重在解决复合型环保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总体数量严重不足,高学历复合型专家少,培养渠道不畅,教育水平有限等诸多问题.本文认为解决培养复合型环保法律人才模式要懂得根据本国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晓菲 《法制与社会》2016,(6):241-242,258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频繁的国际事务合作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非通用语种法律翻译人才。与传统“外语”+“专业”的复合叠加不同,这里我们探讨的是关于“外语翻译专业”与“法律专业”结合后的复合型专才培养。外语人才不等同于翻译人才,相应的,懂得外语和法律知识不等于可以做好翻译工作。针对我国当前的外语专才教育,要培养出卓越的国际化非通用语种法律翻译人才,必须突出翻译专才以及跨学科专才培养的特点,加强国际化培养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8.
余霞 《法制与社会》2014,(2):217-219
培养卓越的法律人才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地必然要求。法律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关键在于从实践中探索出高水平的教学培养方式及实训方法,以及建立专门的培养研究机构对教师进行指导以及评估等等。本文探讨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具体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法律英语听说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蜜蜜 《河北法学》2011,29(6):151-152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我国高校的法律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地能读会写早已不能满足我们对新时代法律英语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针对此现象,对法律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及改革方案,以期对今后我国法律英语听说教学的改革创新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顶层设计,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在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作为拥有教育部三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在建设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要表现为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校特色与优势,先行先试,逐渐推开,找准短板,有效补强。  相似文献   

11.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指明了我国法学教育的方向,有利于促进我国法律教育的科学化发展,但作为一项全国性教育公共政策,没有充分考虑民族地区法律人才需求的现实与特点,不能有效解决民族地区法律人才问题,故应增设"民族地区卓越法律人才"类型,在人才标准、培养模式、培养主体、培养机制上有所特殊性,体现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在医事法律实践教学中引入法律诊所教育,可以培养师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加强医学与法学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的能力。开办医事法律专业的高校在引进法律诊所教育时,应针对我国目前"大法学"法律诊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机构、经费、师资、制度、案源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尽管我国各高等院校已经在循序渐进地探索与改革法律人才培养课程模式,法学本科课程设计中仍存在着课程顺序及梯度安排不合理、缺乏法律实务技巧专业指导课程、课堂授课以输出为主、缺乏互动式问答、选修课设计缺陷明显、学生对法律前沿资讯掌握不足等问题。当前我国已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以培养应用复合型法律人才,在实施过程中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学习英国职业适合性阶段的法律事务技巧培养课程,美国选修课课程设计模式以及德国Seminar模式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借鉴他们的经验对当前法律人才培养课程设计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全面推进,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需要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政法部门和法律服务领域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任务,做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对于提高政法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诊所法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法律职业技能和具有法律职业道德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并通过法律实践服务社会。诊所法律教育可分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养、法律事务实践和法律诊所管理三个模块,在法律事务实践中采用十步规程法进行全流程控制管理。诊所法律教育的目标实现需要切实、合理地解决法律诊所管理制度建设、教材规划、课程考核体系、案件来源、经费支持、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学生办案权利限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检察》2007,(5):44-44
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与法律监督、法律服务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需要的高层次、宽基础的应用型和复合型法律人才和管理人才。内蒙古大学招收在职法律硕士和全臼制法律硕士学生。现已分别招收2006、2007两届在职和全日制法律硕士学生。  相似文献   

17.
廖斌 《河北法学》2011,29(12):11-18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地方性与实务性,并在此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培养具有综合法律素养的应用法律人才。地方高校在具体教学改革探索中应注意研究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建设、授课方法改革、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导师制建设等方面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是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龙涛 《法制与社会》2012,(24):218-219
中国入世后,“英语+法律”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奇缺,“法律英语”课程又受制于师资的匮乏.就“法律英语”课而言,学生的复合首先要求教师的复合,如何培养具备法学与语言学复合型的师资是当前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民族院校法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燕 《法制与社会》2012,(35):224-226
国家推出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进一步发展了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法学教育既要培养法律观念,也要传授法律知识,还要培训法律职业技能。民族院校必须以国家设立民族院校的初衷为出发点,以法律职业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民族地区对法律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基础,制定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张倩 《法制与社会》2010,(30):245-245
作为为社会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新兴专业,医事法律专业近些年得到快速的发展。如何突出专业特色、提升学生应用技能,教学改革是关键。我们在总结教学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