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学科概念的“徽学”,在20世纪0年代就已经提出。随着研究的深入徽学的研究对象和学术内涵的认识也越越迫切。《探索与争鸣》开展对徽学的论,既适合了这一需要,也是把徽学作新的学术生长点推向学术界、引起学术注意的一个很好的举措,前面各期所刊的文章都给我们很有益的启迪。200,我曾经在《徽学》“发刊词”里表述这样的认识:徽学“是以大量的徽州文与文书以及物质文化遗存为基础的,以史上的徽州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进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因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徽学研究的学术思路做法。徽学的学术基础以地名“学”的学问并…  相似文献   

2.
曾波 《创造》2023,(2):58-60
<正>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指出:“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指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民族政策是调适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指导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行动准则。 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未把“民族政策”作为一门学科加以讨论,把它列入民族问题或者民族理论的 栏目之下。本文就建立民族政策学的必要性、民族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民族政策学的特点以及民 族政策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展开讨论,认为民族政策学应当从民族理论中分离出来,从施 政的角度研究民族事务的活动规律、民族政策的制定、执行、检查、反馈等措施,以及古今中外的民 族政策比较。  相似文献   

4.
从三部著述看"民族文化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颖 《思想战线》2000,26(1):52-54
90年代以来 ,南北学人振臂同倡建立一专以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为己任的新学科———民族文化学。围绕学科建设 ,诸子百家在学科草创时大胆各陈己见 ,之后又潜心著书立说 ,使学科体系的构建渐趋成熟 ,并逐步形成统一的学术旨趣及学科特点。这其中 ,贵州民族学院潘定智教授勇为先锋 ,于1 992年即出版了《民族文化学》一书 ;中央民族大学徐万邦、祁庆富 1 996年著《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 ,体现了民族学者进入文化研究的思维特点 ;1 998年云南大学张文勋教授与弟子施惟达、黄泽、张胜冰合撰之《民族文化学》更整合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诸多理…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学"的解构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权 《思想战线》2000,26(1):54-55
游汝杰教授在《中国文化语言学导论》一书中曾经指出 :“任何学科的正式诞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对研究的对象有过某些直接或间接的观察与研究 ,也就是说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二是必要的人文生态环境 ,即学术上的需要或社会上的需要。”①就我国 90年代新生的“民族文化学”而言 ,一来有源远流长的人类学和根繁叶茂的“西南学”这两股源头活水的滋养哺育 ,二来则有全球一体化浪潮和少数民族现代化转型的现实挑战作为生存土壤 ,从而无论在学术的内环境还是外环境上都具备了学科诞生的必要前提条件。最终 ,伴随着《民族文化学论集》 ( 1 993…  相似文献   

6.
《松州》2014,(6)
<正>和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与首要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神与生命智慧,她是中华心、民族魂的体现,是当代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是善思的民族、智慧的民族,自古以来她为人类文化贡献了一系列思想大师、科技发明、艺术创造、文学名著,而居世界鳌头。和合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和合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伦常道德,百姓得到保养。稍后《管子·幼官》《墨子·尚同上》都讲和合。和合的现代意义是指自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孟轲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一个人,在忧患环境中往往能顽强生存下来,而安乐的环境却导致了死亡。这是何因何故呢?我国古老而常新的一门学问———易学号称“忧患之学”,以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回答了这个问题。《周易·系辞上》明确指出:“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的历史也就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发展史,易学和儒学的忧患生死观与中华民族之魂的塑造工程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忧患是民族生存的动力源。再塑民族之魂必须从忧…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学”之所以在90年代以来备受民族学界、文化学界关注 ,其缘由一是民族学过去较为欠缺文化研究 ,①而文化学若脱离具体实证对象易流于空泛 ;二是“民族文化学”是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边缘性交叉学科 ,它在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中嫁接、孕育而脱胎 ,它尊奉文化人类学为背景学科、母体学科 ,吸收百年来人类学理论精华 ,从中寻找理论解释 ,建构适用于特定对象的研究模式、原则及方法。这一尝试 ,体现了该学科建设参与者在人类学本土化实践中的努力。《民族文化学》 (张文勋、施惟达…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谜报社,悬挂着这样两面锦旗:“宏扬中华文化,促进谜学交流”;“虎将雄风”。这是台北市集思谜社和高雄市谜学研究会赠送的。 《中华谜报》原名《中国谜报》,由辽宁省丹东市文联主办,创刊于1985年,是最早发行到台湾的大陆报刊之一。1986年秋,香港谜界的一些热心朋友,将该报转寄到台湾,得到岛内广大谜友的喜爱,纷纷通过大陆的亲友订阅,并通过台北、高雄、台南等地的谜学研究会转递。目前,每期直接发往台湾的就达数千份。 与台湾一些城市的谜学会建立起友好联系后,双方常彼此转载研究文章,交流两岸谜事信息,切磋技艺。《中华谜报》与台北《谜汇》分别开辟专栏介绍对方的谜事活动。《中华谜报》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举办的中华灯谜艺术研讨会,台湾谜界也派团参加。1992年9月,《中华谜报》与台北《谜汇》联  相似文献   

10.
论治安学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对该学科的建设都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它不仅影响到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科的发展速度和完善程度。我国治安学界迄今并未对治安学的方法论问题开展过正式的讨论和取得比较统一的认识,因此,深入认识治安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意义,系统探讨治安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一、研究方法在治安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治安学是关于治安现象、治安原因和治安对策及其规律的学说。要想达到对治安规律的科学认识,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必须与客观对象发生能动的反映关系,在这种反映过程中,人们必须借助…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坛》2009,(4):41-41
李占荣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载文《论“中华民族”入宪》认为,民族是一个基于自然存在的社会历史范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已经不再专指汉族,而是指当时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大陆学者长期专注于文化意义的民族研究,对作为政治民族的“中华民族”的研究甚少。“中华民族”入宪是指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写入宪法,在宪法中确立“中华民族”的政治法律地位。这是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看,“中华民族”入宪对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它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组织形式,表明中华民族的不可分割性.为国家统一提供了理论和宪法支撑。  相似文献   

12.
张昌山教授的新著《中国文件学》于1998年9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近年来我国文件学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全书共24万字,分十章六十余节。系统阐述了文件、文件工作、文件学的基本原理,并重点论述了当代中国的文件与文件工作的环境条件、重点与难点及发展前景。同时,提出和分析了文件学及大文件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通读全书,有如下突出的特点:一、体系新颖.逻辑严密体系是学科研究对象的部结构和发展规律的逻辑再现,也是研究者的思路和视角的逻辑展开。以往文件学研究方面的教材大都采用“单线纵穿”的传统教材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明史是否只有“上下五千年”?黄帝是不是中华历史的开端?黄河流域是不是中华文明的最早发源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对上述问题提出质疑。不久之前,在海南省通什市举行的“海峡两岸史学家合授中华民族史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上,许多史学家指出:中华文明史可以追溯到万年之前。海峡两岸史学家合撰中华民族史的活动是由两岸著名史学家史式、黄大受等在五年前发起的。目的在于聚集两岸史学界的力量写成一部中华民族产生、发展与长期融合的历史,在海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与支持。1992年秋,史式教授应邀访台,作了有关《中华民…  相似文献   

14.
胡秋原及其创办的《中华杂志》,提倡人格、民族、学问三大尊严,力主超越传统派、西化派、俄化派而前进,主张由学术来探讨中国的前途问题,将促统一、反分裂的政治诉求建立在深厚的学理基础之上.《中华杂志》不仅系统地研究民族主义思想,全面地批判皇民化谬论及全盘西化论,堪称台湾之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阵地,而且也是最早从理论上对“台独”做出深刻剖析的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15.
郑卫东 《今日民族》2010,(10):34-37
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变,有两大意外的契机,其一为“甲骨文字的发现和甲骨学的建立”,其二为“敦煌遗书的发现和敦煌学的建立”,二者使现代学术改变了晚清疑古学派的“理念根基”,“以甲骨、敦煌等新发现为基地,走上了正面诠释古典的道路”。(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要略》)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少数民族古文字如敦煌文献中的藏文、突厥文、龟兹文对现代学术的“二重证据法”以及中华文明史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纳西东巴文字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奋发向上和充满希望的伟大民族。泱泱中华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母体,是我们民族的根源所在。中华母体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近12亿人口。中华母体延伸在海外的中华后裔——华侨华人(以下简称“海外华人”)约有3千万人。本文论述的对象就是这“12亿”与“3千万”的双向联系影响。 二次大战以来,海内外学者对中华民族内外族群关系的论述,基本上分为两种相悖的观  相似文献   

17.
马振邦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武坛奇才,被中国武术协会列入“武林百杰”、“武术名家”,是武打片《武当》、《大刀王五》、《岳飞》等10多部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武打总设计和剧中人物的扮演者。由于都是回回民族,特别是我同马振邦的师傅王青山(本刊1997年第6期以《...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区域国别学的发展建设,应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展开。“三大体系”是一个系统,建设“三大体系”应坚持系统思维。在区域国别学“三大体系”的建设定位中,学科体系建设是核心,学术体系建设是根基,话语体系建设是重点。“围绕核心,扎实根基,突破重点”是今后区域国别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大方向。找准交叉落点、明确学科边界是学科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确立研究范式、构筑理论体系是学术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创新解释体系、扎实内外传播是话语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9月12日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编辑部主办,《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编辑部、《思想理论教育》杂志编辑部协办.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河南洛阳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编译局等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于光君 《妇女研究论丛》2013,(1):122-123,125
近30年来,有关女性学教学本土经验、女性学学科建设、女性学人才培养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但是,国内学界在女性学学科的界定、女性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女性学的基本理论、女性学的研究方法、女性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些基本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为了进一步推进女性学学科的发展,规范女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中华女子学院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女性学系于2012年11月23-24日在北京举办了"女性学学科范式与学科地位"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围绕以下主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