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往是当代人的生存方式.在当前交往全球化、竞争激烈化、合作多极化的条件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重视人的交往问题.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对交往又有能动的反作用.当前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交往背景,为思想政治教育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当从多渠道、多途径探索思想政治创新,从而保证交往顺利、健康、文明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上,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已备受关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不得不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主客二元思维,转而寻求建立以交往实践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从获得交往体验到交往方式的互动,直到最终确立交往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交往实践机制就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必须实现自身超越,从主客两分的工具理性中摆脱出来,回归本真的交往实践。高校交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种以主体间交往理性为核心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模式与方法。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理想化的交往情境、生活化的语言、共识与觉解等五个要素,较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主体平等性、潜移默化性、日常生活性、人际互动性等四个特征,其实施应从变革思维范式,回归生活世界、融入日常交往、提升交往能力等四个方面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交往呈现出交往方式多样化、交往范围全球化、交往动机复杂化三个新特点,这构成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发生与发展的现实背景,并对人们的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分析这些特点对人们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偏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失、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偏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落后四个主要问题。而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一种思想教育的方法论,正凸显其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运用这种方法论,在社会交往视角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将社会交往理念和规范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交往关系,将提升社会交往能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内涵,将社会交往教育列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社会交往方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革——基于网络思维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思维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具有重大的启发作用:中心性和无中心性的统一启发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一元主导和多元并存;历时和共时的统一启发思想政治教育要拓展教育时空,坚持历时教育与实时教育;隐私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启发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隐私、开放包容;限制性和非限制性的统一启发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统一启发思想政治教育向度的转变,重视同辈教育;虚拟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启发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变换.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与外界环境交往的方式、乃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均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如何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对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理论是西方哲学家从存在主义、对话主义以及交往行为等理论视角提出的。"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给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提供了新的视角。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交往关系的异化,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建构一种以地位平等、以人为本、贴近生活、相互理解、互惠共赢为本蕴的主体间良性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转变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强化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推行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采取平等对话的语言交流方式、选取贴近生活世界的教育内容,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良性交往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价值认同视阈下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汲取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还存在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中的"缺场"现象、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整合"困惑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缺少对大学生现实生活场域的观照问题。从本质上看,这些"融合"困境反映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存在的问题。为此,需要我们从课程设置、传统文化现代转化机制及其大学生日常生活场域三方面增强认同效果,从而使传统文化更好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创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战略缺失和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必须全面反映我党意识形态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要求,通体贯穿"宏观驾驭、战略制导"的价值理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内容要素,重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系统结构,建构一个全新的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为基础、以"战略制导"理念为主导、以信息方法为纽带、以决策方法和调控方法为支柱、集基本方法和特殊方法于一体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制度的不同,使中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基础上表现出巨大差异。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根源于中国古代哲人对天命论、人性论和义利观的探究;新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内容庞杂,但体系明显,体现在公民观念、共和精神、自由平等思想、神学思想,以及"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等学说中。比较与探析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对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顾友仁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与现实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工作作了全面的考察与分析,提出了别具一格、颇为深刻的见解。作者主张将传统文化与当下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结合起来,以期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视域,发掘新的资源,寻找新的依托,从而推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化人"本性的复归,表征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文化多元化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切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产物。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本质不变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批判继承和有效改造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民族精神的血液,彰显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批判继承传统德育思想中的合理内核;二是对传统"文武不偏颇"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三是合理吸收传统教育中的行之有效方法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4.
主体间性理论,推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缺失等局限。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需要树立民主平等意识、增强相互主体意识,需要尊重对象的个体差异,并施行开放、合理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度探讨和具体论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生成方式,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生成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基石,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深度探索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要通过生产、交往、教育等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加以一定程度的新建。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学情状况堪忧,出现刷屏族、低头族、昏睡族、手机控群体。同时由于教师固守传统角色、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认识偏差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不完善以及部分政治教育工作者素养不高等因素,造成屏读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困境。改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要以"屏"为载体,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以"屏"为媒介,提高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以"屏"为渠道,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遇到信息社会化、经济全球化、以人为本思想的凸现及其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变化带来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应开展并合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回归"生活世界"及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德性的实践培养。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恪守"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认真审视传统思想教育模式的弊端,以尊重学生为核心,采取科学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重构"以人为本"的工作范式,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碰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有宗教传统的国家,二战后普遍进行了宗教"世俗化"的改革.改革使宗教教育更好地发挥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不过,宗教本身的命运,却是取决于各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善于创造灿烂的历史文化,更善于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高等院校的学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影响着中国梦实现的特殊群体,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即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以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拓宽重要渠道。本文笔者通过介绍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详细论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价值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