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台湾舆论或涉台舆论为研究对象,或者用舆论方法研究台湾的研究,统称台湾舆论研究,它与台湾民意研究、台湾新闻研究、台湾传媒研究及台湾政治研究,彼此重叠,却并不从属。其学术谱系中的定位有两个区间,一是处在台湾研究的学术谱系中,台湾舆论研究与台湾政治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调性更趋类似,地位举足轻重;二是处在中国舆论研究的学术谱系中,台湾舆论研究有着相对完整的发展周期,其舆论场相对独立,舆论主体多层多样,舆论形式异常发达,舆论议题更呈"米"字型结构错位层叠,是中国舆论研究不可多得的区域研究特例。台湾舆论研究的存在及其价值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其在台湾研究与中国舆论研究双重缺失的不对称现象急需扭转。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是思想解放的直接产物,绝非政策僵化保守的标志。"一国两制"并未停留于港澳模式,构建台湾模式恰恰是"一国两制"具有开放性的最新表现。"一国两制"有香港、澳门和台湾三个模式,而不是一个模式,应设置"一国两制三模式"研究议程,而不是"一国两制一模式"的议程。台湾模式将是与港澳模式有较大区隔的一种模式,需要单独构建。台湾模式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与港澳模式着重于解决两制问题不同,台湾模式首先着眼于解决两岸在一国方面的矛盾,也就是如何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其所反映的主权与治权的关系与港澳模式不甚相同,故需采取特殊方式处理二者关系;在认定双方均是"宪法一中"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台湾定位问题是构建台湾模式的关键。只有根据对台政策新思维进行理论创新以产生新的理论论述,并做出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才能成功构建台湾模式,也才能使之具有应该有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是一种理论建构型模式,包括静态模式和动态架构。动态的"台湾模式"按其内在逻辑可分为"统一模式"和"实践模式",前者是两岸走向统一过程的方式、步骤及组织形式,可具体分为和平发展阶段、政治谈判阶段、统一前的过渡阶段;后者是统一后"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实施方式、状态和经验归纳。从根本上说,"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是由两岸共同构建的国家统一和国家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修春萍 《台湾研究》2006,(5):8-11,17
台湾问题是一个有着复杂国际背景的中国的内政问题,它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但它的产生、延续与国际因素密切相关。现阶段两岸关系的发展,以及将来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中国大陆因素以及台湾岛内因素的发展变化.但囿于历史和客观现实等原因,国际因素在其中的影响也难以忽视。台湾问题中国际因素存在的形式、程度以及影响的大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力量对比的改变和形势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对现阶段两岸关系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中也可以明显地感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葛轩 《南风窗》2010,(25):36-37
<正>"就像将阿里山的小火车直接搬到广州市区,我们是希望籍本次亚运会之机,在充满台湾风情的氛围中,大陆消费者可以切身品尝正宗的‘台湾啤酒'。"11月14日晚,台湾烟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游杭柳博上谈及正在"登陆"的台湾啤酒时,低调中满溢自豪与亲和力,犹如台岛徐来的醇和之风,一瞬间令人想起海净沙明、鸟语花香等等事关台湾风物的最直观感觉。不过,深度交流记者进一步得悉,台湾啤酒此次8000万元赞助广州亚运会,"登陆"可谓"挟重"而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并且在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受到岛内政治、文化教育、两岸关系、国际政治与青年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两岸大交流背景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仍然呈现出“去中国化”与“台湾化”的现状,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和平统一将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继续深化两岸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建构“双重认同”作为化解台湾青年“中国认同”危机的基本路径,在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重新建构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7.
解析“台湾民主”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的政治转型进入民主巩固阶段后,民主的形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民主的品质却不断恶化。导致其陷入如此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自由式选举民主"的固有弊端与威权体制余孽相搅和,对整个社会肌体起到了巨大的腐蚀作用;二是由于"异化"了的本土化运动和被"劫持"的民粹主义沆瀣一气,毒化了台湾民主成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通过在台湾农民创业园中一些具体的措施,能够给台湾农民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台湾农业的出路就在大陆。  相似文献   

9.
陈统奎 《南风窗》2012,(11):54-55
"消费者不要觉得自己是任人宰割的,我们是最有力量的。购买权在我们的手中。消费者是一盘散沙,如果团结起来就会产生一种力量。""妈妈,妈妈,台湾不能住了。我是吃馊油长大的!"在1980年代风靡宝岛的《野火集》中,龙应台引述邻居10岁小孩的话,质问"台湾是谁的家"?那个时代的台湾与今天的大陆一样,黑心食品泛滥,而被称为"黑心岛"。但到了今天,台湾不仅保证了本岛居民的食品安全,更成了农产品的输出地,当年的黑心岛变成了今天的"放心岛",这背后是一段惊涛骇浪般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为在经济层面落实"亚太再平衡"战略,同时防范两岸经贸经贸往来过于紧密,美国声称支持台湾参与TPP新一轮会谈。但由于美国担忧自己实际利益受损,同时美国对台湾加入TPP的条件和能力也存在质疑,因而美国不会支持台湾实质上加入TPP。美国这种"似迎实拒"的矛盾态度对台湾政局、台美关系等都产生了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的影响下,台湾共产党在1928年和1931年政治大纲中分别提出了"台湾民族独立、建立台湾共和国"和"颠覆(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独立"的主张.由于当时的祖国大陆正处在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下,所以台共无法提出台湾回归祖国的主张.台共政治纲领中所说的"台湾独立",是指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独立",并非要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裂出去.台共希望借此先实现台湾的自我解放,然后待中共在大陆的革命取得胜利后再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Pointing out that the circumstances as regards terrorism in Taiwan are far different from those prevailing in, say, Israel or Italy,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conditions that have faced the ROC since 1949, the beleaguered fortress mentality, the emergency legislation, and the anti‐terrorist measures, including restrictions on political and civil rights, taken in what may be called a period of protracted crisis. In the authors’ view, the goal of a fundamentally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will depend to a great extent on outside forces and influences.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Historical researchers familiar with Shanghai think first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Library with its outstanding collections of periodicals and books from the Republican Period as well as its strong holdings of Ming and Qing rare books. A little-known gem, however, in Shanghai's next tier of research libraries is the LexicographicalPublishing House Library (Cishu chubanshe tushuguan;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Cishu"). Though primarily focused on serving as a reference library for the publishing company of which it is now a part, the library is increasingly open to outside researchers. This expanded public access provides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all scholars of Qing and˙ Republican period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The yields, however, may be greatest for those working on education and popular culture during the late Qing and the Republic.!  相似文献   

14.
15.
Taiwan has been moving toward democracy, with a dramatic transition taking place in the past decade. Critical to this transition is a restructur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bureaucracy and society. This study focuses on democratization's effect on Taiwan's bureaucracy. In particular, it seeks to examine such aspects of bureaucratic transformation as bureaucratic decisionmaking, legislative-bureaucratic politics, interest group-bureaucratic relations, the expansion of local autonomy, and civil service reform.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bureaucratic state is facing a great challenge from political, legislative, and societal forces. The old type of insulated bureaucratic planning and decision making is no longer possible, the bureaucracy is losing its KMT patrons, and bureaucrats are finding themselves answerable to political pressure, legislative oversight, and interest group lobbying. While the bureaucracy has lost its previous level of discretion in terms of macro-management and the formulation of developmental policies, the bureaucratic state has not withered away. Qingshan Tan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inese and East Asian politics and Direc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ogram in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 His recent publications are on issues of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and China.  相似文献   

16.
大陆对台政策自中共十八大之后,持续并稳定。两岸关系也朝向和平发展。理论上来说,这应该是两岸关系的“机遇期”。意外的是,2008年国民党赢得政权后,在台湾“国族认同”与“统独争议”的议题上,民调数字却显示“台湾人”与“主张独立”的比例,比民进党执政八年的任一时期都来得高。难道两岸关系的改善无助于台湾内部走向于分离的转变?作者设法去解读这个怪异现象时发现:冈为民调中有问券设计的吊谛.与解读角序的不同.球让结果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台湾证券柜台市场为破解台湾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台湾证券柜台市场发展空间狭小,加强闽台证券柜台市场合作,既有利于扩大台湾证券柜台市场发展空间,又有利于破解福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在充分论述闽台证券柜台市场合作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引入台湾上柜和兴柜交易机制与福建产权市场对接,阐述了闽台证券柜台交易市场的框架设计、合作路径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集中探讨了台湾判例制度中存在的三个关系重大而又充满争议的问题。首先,在判例的遴选机制上,台湾判例遴选机制算得上严谨精细,但是又有过于集权化的趋势。其次,在判例约束力问题上,台湾地区的判例具有事实上的约束力,甚至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在是否接受违宪审查问题上又举棋未定。再次,在判例的适用机制上,台湾判例特殊的体例使得法官倾向于适用判例旨要,而不采纳个案类比的方法。这些问题在大陆地区的指导性案例制度中同样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正视台湾地区判例制度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某些台湾作家在新世纪对大陆学者撰写的《台湾文学史》或分类史所做的“反攻”,主要是出版《台湾新文学史》或类文学史的著作,对“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一个组成部分”、“反共文学”是一种逝去的文学、“皇民文学”就是汉奸文学的观点作出反弹。他们从政治上和学理上清算大陆学者的台湾文学史观时,还把岛内的统派学者“捆绑”在一起.。代表人物有钟肇政、陈芳明、林瑞明、谢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