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加强人事管理已成为研究农村合作金融企业管理的核心课题,只有不断完善人事管理体制,优化人力资源队伍结构,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才能提高农村合作金融市场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宁夏农业和农村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流通体系不发达,加工转化能力低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农民增收指数上移,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新时期宁夏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创新仍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反映了现有的农  相似文献   

4.
农村产业结构演变对农村女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活动的参与主体出现明显的性别分化,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经济发展往往并不必然导致弱势群体的最终受益.面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还将继续调整这一必然趋势,农村女性如何提高适应能力,发挥农业生产的主体作用已成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广东农村产业结构演变和农村女性适应能力的实证考察,揭示影响农村女性适应能力的有关因素,据此,对如何提高农村女性的适应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农村金融抑制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必须建立资金回流机制、完善农村正式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培育和发展农业资本市场、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等发挥农村金融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已进入以调整品种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新时期,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要性相应地凸现出来。然而,我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尚缺乏体制、政策、资金上的有力支持,更谈不上有一个完善的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了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依托大中专院校建立培训基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开展远程教育、政府部门及时组织“知识、信息、科技”三下乡等,建立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7.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新形势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乡镇政府要适应形势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必须正确认识形势,认真做好农民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教育引导工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已从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向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转变。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式管理的作法,在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认真做好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工作。一要改变过去那种集中讲大道理的教育方法,深入到农村基层中去,到农户中去,到田头地尾,把教育引导工作做深做细做透,真正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贯彻到农民中去。二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村城市化道路周福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随着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能否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林长华 《前沿》2012,(17):101-102
环境金融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如何发挥金融功能与经济发展的互动作用、构建环境金融,从而有效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广为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根据环境金融的特点,提出我国构建环境金融的五大体系.  相似文献   

10.
自1862年德国创办世界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后,欧美各国相继发展了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农村合作金融已成为一支重要的金融力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及农村经济所占比重大,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农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我国农业现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 :农业连年丰收 ,粮食及农产品供给充裕 ,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农产品短缺问题 ,已得到了解决。但另一方面 ,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缓慢等 ,正成为农业和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便迫切地摆上了日程。抓好这个调整 ,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重大紧迫问题 ,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 ,从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趋势来看 ,只有通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 ,才…  相似文献   

12.
刘忠庆 《政策》2002,(4):22-23
中国已成为WTO的成员国,加入WT0,既对我国农业(尤其是主要粮棉油产品)构成重大冲击,又使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政策缺陷更显突出。按我国政府入世承诺和WTO规则,调整和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政策既有其必然性,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部农村崛起与区域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金融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越匹配,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渗透力就越深入。本文运用区域金融理论,对区域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中部农村的实际情况和中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培育与中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支持中部农村崛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对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新挑战。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影响了金融支农功能的充分发挥。完善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必须加快农村金融创新,重点是重组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金融制度,创造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已开始进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要实现农业产品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积极培育农村市场,打破地区封锁、城乡分割的状况,进一步搞活流通,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开放性,使各种经济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流动和组合,逐步引导、保护农民兄弟平衡地进入市场经济大潮。  相似文献   

16.
陈新国 《湖湘论坛》2002,15(5):86-87
一、农村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的基础和为“三农”服务的主力军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由国有商业金融性质的中国农业银行、国有政策金融性质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合作金融性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组成。在这三类机构中,由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只行使粮棉油收购贷款管理职能,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的投入无暇顾及;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正在逐步按照商业化经营原则对农村地区的机构进行调整,基层服务网点正在逐步收缩,对农村地区的贷款仅局限在有限的领域内。因此,为农村和农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主要责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农村信用社身上。因此…  相似文献   

17.
农村普惠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立法体系的理念、原则及制度体系等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影响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实践效果。因此,我们应该从农村普惠金融的立法理念、立法原则、法律体系和基本制度等方面来进行完善,为其发展创新提供立法支持。  相似文献   

18.
当前,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仍然处于缓慢的发展状态。笔者以怀化为例,就如何推进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论是家庭、社区、社会养老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农村经济是推进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因此,要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开辟农业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农业第三产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劳务输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余新洲  李昌平 《政策》2000,(4):35-36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成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按群众意愿办事。具体来说,必须坚持八大原则——  相似文献   

20.
谢新德 《湖湘论坛》2004,17(3):49-50
据统计,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近4 8亿人。按照不同的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我国农村仍有1 1亿到近2亿处于隐蔽性失业或不充分就业状况的剩余劳动力。预计到2 0 10年全国农村将新增劳动力6 35 0万左右,农村劳动力将处于新的供给高峰。庞大的富余劳动力队伍能否转移安置,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要害所在,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空间,促进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当前一个重大的课题。  一、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转移  农村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