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网络舆情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星 《政法学刊》2014,(4):101-107
中国正处于群体性事件的易发、多发和高发期,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几乎所有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体现了网络及网络舆情的推波助澜作用。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及网络舆情既是党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又是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王菲 《法制与社会》2011,(15):191-191
1994年,互联网来到中国,作为通讯交流工具的网络日益紧密地和中国社会结合起来。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正是虚拟照进现实的生动写照。网络群体性事件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必须直面的一个新生课题。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主体试图通过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唤起公民的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在网络上同样会发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简称网群事件,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而其中的一些负面网络群体性事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在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一呼百万应,而且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  相似文献   

4.
马如原 《法制与社会》2013,(36):214-2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时代悄悄来临。相关数据表明。当今中国的网民已经高达八亿多,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网络发展之迅速令世界惊奇,网络的发展加速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快了地方信息的流传,也衍生了一些新的行业。如电子商务、网络商城等,这给社会提供了一部分就业机会,但也使得一些问题逐步突显出来。如群体性事件,借助网络的传导功能扩大其影响,使本来复杂的事件变得更加难以处理。为了合理处置群体性事件,避免不知情群众被利用,政府必须加强对网络利用的控制,从思想上重视网络上传播的群体性事件,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监督制度.及时快速的应对群体性事件,并且联合各大媒体,对群体性事件有效合理的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5.
网络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冲击的同时,也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网民及内部心理机制变化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最后从政府、媒体及网民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预警及疏导机制、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特征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亮 《行政与法》2010,(9):45-48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政府面临的新型危机形态。它具有参与主体的虚拟性、爆发时间的瞬时性、聚合能量的倍增性和诉求内容的隐秘性四个主要特征。因此,建立舆情预警系统,主动设置公众议程,争夺网络话语权,把握舆论制高点以及搭建网络对话平台,畅通民意互动渠道,是政府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赖家兴 《法制与社会》2010,(28):191-191,195
群体性事件既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也是正视和化解这些社会矛盾的角度和契机。因此,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特征,深入探讨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的方法和措施,对于正确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征地过程中"村官"腐败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该类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表现形式等五个方面的特点及"村官"腐败发生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预防和减少该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谣言无处不在。网络谣言在群体性事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网络谣言是社会敌意情绪的非理性宣泄。网络谣言往往利用、加深敌意,影响群体性事件的进程。对敌意型网络谣言犯罪的防控对策应当从社会和法律两个层面进行设计。对网络谣言的社会治理,可通过社会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减少社会敌意;还可通过畅通社会沟通渠道和利益诉求渠道,化解社会敌意。对网络谣言的刑事治理,应做到在有效规制网络谣言犯罪的同时,保障言论自由与民意畅通。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网民队伍的不断壮大,"网络议政"和"网络倒逼决策"已然是当前我国互联网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透视近年来数十起网络公共事件可以发现,即便是在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特定领域里,网络民意也不再局限于只对政府选定的政策议程进行讨论、监督和评价,而是不断借助网民集体行动和媒体的力量,在社会与政府的互动过程中确立新的政策议程,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因此,客观且准确地描述并抽象出中国网络公共事件的议程互动模式以及理清该模式中主要环节的变化方式、作用及相互关系,对于提升网络时代中国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有效性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新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发展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对人民的生活、政府的行政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目前,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看法依然存在较大争议,人们对其没有一个较为客观和完整的定义,这些都给政府进行有效管理和网络改革提出了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由此产生了大量群体性事件,并且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如何化解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社会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云南孟连"7.19"群体性事件为切入点,从法治角度对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以期对群体性事件的化解有些裨益。  相似文献   

13.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从危机管理视角切入,通过危机管理三阶段理论和治理相关理论的运用,构建起一套事前预防机制、事中的应急机制和事后恢复机制有机联系共同作用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网民群体的力量不断壮大。群体性事件中的网民参与者主要包括意见领袖和草根网民。他们受复杂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多种行为方式参与到事件中,必然影响事件的进程与结局。针对网民的心理活动,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预防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政法学刊》2015,(1):108-11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现实中,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治理与疏导存在理念有偏差、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机制不健全、疏导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政府应通过更新理念、健全机制、完善网络立法、向意见领袖借力、严把网络关口等措施,以期提高网络舆情的治理和疏导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近来群众民意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等媒介表达出来,从几个典型事例可以看出民意的力量,可是民意也是需要疏通的,一旦无法表达往往造成民愤,而民愤爆发的突破口就是以不当维权的形式爆发,不当维权的形式包括群体性事件冲击政府机关或由经济纠纷引发的暴力讨债、绑架、哄抢等"民转刑"案件。本文从法理学及人权角度分析了不当维权的深层原因,指出解决不当维权问题的对策就是关注民意动态,合理疏导民意。  相似文献   

17.
网络涉警信息具有传播快、鼓动性强、社会反响强烈、负面影响大等特点。"网络群体性事件"折射民众"仇警"情绪,"无直接利益冲突"渐呈泛化态势,无限制的网络言论易导致网络暴民心态等隐忧。启示网络技术与公共安全的目标有差距,须完善网络管控技术;公安工作存在提升的空间,警务人员须转变工作理论,牢记工作宗旨,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并且要坚决剔除害群之马。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我国的网络舆论靠近公众舆论却缺乏自律和必要的舆论引导,并结合网络传播特点,针对我国的网络舆论行为,提出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要迎合网络的自身特性,而不应该对其实行过于严厉的舆论监控.  相似文献   

19.
钟华 《法制与社会》2014,(6):151-152
当今的互联网发展越来越迅速,也不断的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网络群体性事件在互联网上也是越发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对于广大的人民来说,确实是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政府应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快的处理好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给人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给人民制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面,社会才可以发展的更好。  相似文献   

20.
对于群体性事件可以借用中医上的"望闻问切"的思想来进行应急管理,所谓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望诊"则是根据观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规模、参与人群等表征来进行观察,来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闻诊"则是根据观察群体性事件的目的、特征和行动指向来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的类型和危机程度。"问诊"则是要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利益诉求,通过沟通来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切诊"确定群体性事件的症结和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