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经过了近九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82年4月30日第十一期会议上以130票赞成、4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并从1982年12月起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开放供各国签署。《公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作了那些新的规定?它对建立新的国际海洋秩序有什么意义?现就上述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1982年4月30日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以130票赞成,4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海洋法公约,同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蒙特哥湾城举行了签字仪式。至此,历时98年的海洋立法会议已经结束,经100多个国家批准,公约已经生效。海洋法公约中篇幅最大,谈判费时最多的是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和开采制度。第三世界国家对这项国际海底开发制度的  相似文献   

3.
1982年4月30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十一期会议通过了海洋法公约,在参加会议的150多个国家中,有130个国家投了赞成票。海洋法公约共17章,320条,9个附件,包括了海洋各个方面的法规,是一部综合性的范围广泛的海洋法典。  相似文献   

4.
我国与《海洋法公约》的争端和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闭幕式上举行签字,当天签字的有117个国家和两个实体(库克群岛和联合国纳米比亚委员会)。依据《公约》第308条的规定,《公约》已于1994年11月16日开始生效。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了该《公约》。《公约》是至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完整的国际海洋法大典;是国家间为争取和维护本国海洋权益而进行斗争与妥协的结果;是海洋权益的一次再分配。《公约》的生效标志着新的海洋法律秩序的确立,为人类和平解决海洋争端与全面管理海洋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广大中小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和支持下,1970年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召开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以制定一项崭新的海洋法公约来处理所有有关海洋法的事项和问题。按照联大的这一决议,从1973年12月30日开始,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先后在纽约、加拉加斯、日内瓦和蒙特哥湾召开了十二期会议,于1982年4月3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完成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定工作,并以一百三十票赞成四票反对、十七票弃权而获得通过。到1984年12月9日签字截止为止,已有一百五十九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迄今为止,尚未在《公约》上签字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等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6.
1982年4月30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经过历时9年的艰难历程;终于以压倒的多数通过了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意义深远的“海洋革命”(marine revolution)。①《公约》第十一部分及其各附件规定了国际海底制度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确认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是人类  相似文献   

7.
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不要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原则方面考虑,这个《公约》虽还存在着不少缺点,但它的签订不失为反海洋霸权斗争的一大胜利。有人称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意义深远的“海洋革命”(Marine Revolution),洵非虚言。我国自始至终,都参加这一公约的制订工作,根据我国外交政策,站在第三世界国家立场,曾在历届会议上作了许多积极的发言,表达了我们的观点,最后亦签了字。近年来,亦派代表参与海底管理局和海洋法法庭的筹备工作,论理应该考虑《公约》的批准问题。根据《公约》最后条款第308条规定,《公  相似文献   

8.
专属经济区内和大陆架上的海洋科研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津 《法学研究》1995,(2):60-7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已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公约以整整一个部分(第十三部分)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海洋科研制度,包括一般原则和各海区的海洋科研制度。这是公约对海洋法的重要发展之一。其中专属经济区内和大陆架上的海洋科研制度,不但由于这两个海区在海洋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而且也由于这一制度本身所体现的新发展,而受到特别重视。本文旨在对这个制度作一分析,并试加评估,以供研究公约和公约的批准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9.
于宁 《中外法学》1985,(6):40-44,49
<正> 历时九年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终于在1982年4月30日通过了《海洋法公约》。我国于1982年12月10日与116个国家一道在公约上签了字。公约全文320条及9个附件。海洋法各个领域的问题尽囊其中。鉴于公约的第三节规定了领海的无害通过适用于一切国家的船舶(其中包括军舰),与我国的1958年的领海声明相  相似文献   

10.
邵津 《中外法学》1994,(5):36-40
<正>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海洋科学研究的全面系统的规定(第13部分),是对海洋法的重要发展之一。本文拟对这个新的海洋科研国际法制度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诞生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最为完整的海洋法典——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创设了以第76条和附件二为核心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法律制度,使沿海国得以在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依据国际法建立范围最大、也是最后的国家管辖海域。地理位置相对不利的中国虽然存在一定的机遇,但来自周边各国的严峻挑战使得中国在东海、南海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划界异常艰难。中国需要在国家层面从历史性权力和全球战略的视角提出中国未来海洋权益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现代海洋法和国际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现代海洋法和国际法的贡献王可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已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1996年5月15日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批准该公约。这项举世瞩目的海洋法公约,全面系统地规定了现今关于海洋的国际法律制...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诞生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最为完整的海洋法典——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创设了以第76条和附件二为核心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法律制度,使沿海国得以在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依据国际法建立范围最大、也是最后的国家管辖海域.地理位置相对不利的中国虽然存在一定的机遇.但来自周边各国的严峻挑战使得中国在东海、南海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划界异常艰难.中国需要在国家层面从历史性权力和全球战略的视角提出中国未来海洋权益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际海底资源与海洋法》是一本学习海洋法,特别是研究国际海底制度必读的参考书。要介绍它的内容和价值,必须先说明一下国际海底制度在海洋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国关于国际海底制度斗争的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恐怕是发生最大变化的学科之一,海洋法又恐怕是国际法中发生最大变化的领域之一。联合国肩负着提倡国际法之逐渐发展与编篡的任务,数十年来,通过三次海洋法会议,终于1982年4月30日缔结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凡17个部分,320条,9个附件,构成一部比较全面的海洋法典。截至目前,公约已有159个国家签字,31个国家批准,但公约规定,必须60个国家批准时,方才生效。  相似文献   

15.
杨泽伟 《法学杂志》2012,33(10):1-8
《海洋法公约》虽然确立了人类利用海洋和管理海洋的基本法律框架,但是在历史性权利、岛屿与岩礁制度、专属经济区的军事活动、群岛制度、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海域的划界以及海盗问题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不能用来解决南海岛屿主权争端。今后中国政府在坚持《海洋法公约》的宗旨和目的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订立专门的补充协定或区域性协定、召开审议会议以及用扩大解释的方法对《海洋法公约》进行事实上的修正等方式来推动《海洋法公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并逐步取得海洋法发展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被国际社会广泛认为是“海洋宪章”,构成规制所有海洋活动的法律框架。在国际司法和仲裁实践中,通过演化解释等方式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条款适用于该条约缔约时未出现的新问题,甚至将条约条款进行明显不同于文义的新解释,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裁判实践的一种趋势。一方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海洋宪章”地位具有其必然性,遵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另一方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不能解决所有海洋问题,该公约未予规定的事项,应继续以一般国际法的规则和原则为准据。因此,如何确定该公约解释和适用的“界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世界的重要海洋国家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最大签字国——苏联,于1983年4月28日率先颁布了履行该公约关于军舰无害通过条款的法律。这个1983年立法体现了苏联在《公约》体制内的发展和政策改变情况。其内容和解释对其它国家颇有参考价值。现根据伦敦大学比较法教授巴特勒的《无害通过和1982年海洋法公约对苏联法律和政策的影响》一文,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虽然确立了人类利用海洋和管理海洋的基本法律框架,但是在历史性权利、岛屿与岩礁制度、专属经济区的军事活动、群岛制度、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海域的划界以及海盗问题等方面的规定却存在诸多缺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以通过订立专门的补充协定或区域性协定、召开审议会议以及用扩大解释的方法等方式予以完善。今后中国政府在坚持《公约》的宗旨和目的的前提下,应积极推动《公约》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步取得海洋法发展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海洋法公约》第234条作为公约中唯一一条针对北极的条款,对北极海洋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它赋予了沿海国制定国内法律和规章以保护北极海洋环境的权利,既承认了北极海域的特殊情况和对其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又承认了沿海国在保护北极海洋环境上的利益,但同时也存在着缺陷。为了使第234条能更好的适用,本文对该条文进行了分析,并简要指出其在实际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邵津 《中外法学》1995,(2):7-12
<正> 一、专属经济区内和大陆架上的海洋科学研究 1.概说 专属经济区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一个新的海区,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的区域(包括水体和海床及其底土);在此海区内,沿岸国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从事其他经济性开发和勘探的主权权利,并享有建造和授权建造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专属权利,以及对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学研究的管辖权(参看公约第56、60条);所有国家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第58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