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政治稳定是指社会政治系统运行的一种有序状态。它包括政局和基本政治制度的稳定、政策的连续一贯、政府更换的正常、社会没有大的政治动荡、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保障、公共秩序相对稳定等内容。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既是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它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2.
政治现代化模式是各民族、国家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体制转型来更适应特定历史和文化环境中的一部分(该国、该地区)现代人的生活的一种政治体制形式变迁的道路或途径。与政治现代化内含的价值相比,政治现代化模式本身只是实现其价值的工具和手段,但模式的选择却影响着每一个民族、国家找到通往政治现代化的道路。本文从价值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民主政治模式三方面探讨了中西政治现代化模式的不同之处,以期吸收西方国家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某些“合理内核”,在立足本国国情的情况下去寻找真正属于我们的通往政治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如何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承和发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使之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分析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积极寻求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对于现代化模式的自觉探索。建国以前,党对现代化模式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框架进行了先行探索。建国以后,党对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经历了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党对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基本上仍属于苏联模式的范畴;改革开放以后,党对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才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最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传统因素中的人际关系模式为切入点,论证民主政治的必然性。中国曾经是一个乡村社会,所以乡村社会形态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社会形态。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和邻里关系按照"差序格局"形成了一种以己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核心,以感情为维系的传统人际关系模式,而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管理方式与政治现代化相背离。城市化和计划生育政策解构了传统人际关系模式,形成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模式。这种新的人际关系模式是一种现代人际关系模式,能够促进政治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是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要实现全面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 其次,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的这一现实仍没有改变,农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我国的政治发展的整体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纵深的发展,农民公民意识的觉醒对国家现代化的实现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程,尽管邓小平没有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但毫无疑问,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性的历史基础。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既是启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政治的标志性文献,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的一个历史起点。1986年至1987年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设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思想的雏型。1992年"南方谈话",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指针,更是将实际上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1988年政治学界举行了多次研讨活动。其特点是:一方面,几年来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如民主政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等,继续得到深入探讨;另一方面,一些新的课题.主要是与现代化有关的政治发展、政治稳定等,成了多数研讨活动的争论热点。 一、关于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 多数论者认为,我国的现代化运动包含了政治现代化的内容。政治现代化是从传统的政治结构、政治模式向现代政治结构和模式转变的过程,其重要目标之一是建设现代民主政治?这一点对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的现代化运动来说尤为重要。政治民主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二者的关系上存在不同意见:有的论者认为,作为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0.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政治现代化就是争得国权、取得政权、拥有人权、掌有民权,即以实现国家独立、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公平正义为主要目标。我国政治现代化已实践了精英—大众互动的革命模式、大众运动模式和精英技术统治模式三种不同的战略路径,为我国政治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政治民主化和公平正义将是我国未来政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宪政民主框架下的大众政治参与模式将是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许多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为人们所认同,这大大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是,当前仍然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落后的思维方式。能否使之向现代和科学的方向成功转换,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既有承续,更有突破与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现代化目标从“大同”到“小康”;现代化主题从“革命”到“发展”;现代化模式从“模仿”到“创新”;经济现代化从“计划”到“市场”;政治现代化由“人治”到“法治”;社会现代化从“斗争”到“和谐”;生态现代化从“征服自然”到“和谐相处”;国际关系现代化从“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概念及其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是逐步深化、逐步清晰的。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经典论述和当代学界提出的关于现代化的各种"标准",对现代化涵义做了分类和概括,最后落脚到社会转型来理解现代化。从社会转型来看,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开放化、分工化、平等化等五个由浅入深的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较浅的层面进展显著,较深的层面进展不显著。认识这一点,有利于人们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既积极又冷静的态度,从而做到既积极进取,又不急躁冒进。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伴随着全球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浪潮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状况和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卓著成效。但是 ,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 ,某些盲目、不当的开发行为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必要而且急需。  相似文献   

15.
论项目导向型政府及其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两次转型,以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中国政府发展模式最终确立起来.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是以社会的高度现代化为要件的,即市场的高度发育、社会的高度分化和市民社会的高度成熟、法律的高度政治定位、政府财政的高度公共化.但目前中国这些条件都还不成熟.项目导向型政府模式则是既以公共服务为最终取向,又符合中国国情的过渡性政府形态,它的特点决定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这种政府形态作为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种过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理论飞跃,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中国国情及当代世界现代化发展大势,运筹帷幄,推进了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接轨。具体表现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实施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努力推进对外文化教育的交流;逐步实现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旋律。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就是要高举旗帜、坚持道路和理论体系不动摇。要进一步坚定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不断排除各种错误干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保证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农民政治心理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民传统政治心理的主要特征是依附、驯服和顺从,并且具有二重性。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民现代政治心理不断生成。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现代政治心理进一步发展。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由于历史的惯性,农民政治心理的传统因素仍然存在,我们需要探索促进农民政治心理进一步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有着鲜明的政治现代化导向,并一直在为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现代化进行着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适应政治现代化的要求,并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与时俱进,实现党的政治现代化是顺应时代的历史要求,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问题;政治现代化的首要问题是政策现代化,需要有干部队伍和思想理论现代化的有效支持;执政体制改革是党的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它须以党的组织制度的民主建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