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预算透明度与预算会计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政府预算透明度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的要求,而预算会计则是政府预算的技术基础,预算会计改革是增强预算透明度的必然要求。参照OECD预算透明度最佳做法,改革我国预算会计,是增强我国预算透明度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经济基础,同时公共财政的运行制度和游戏规则是作为政治行政体制一部分的上层建筑。建立公共财政框架,需要对经济体制、政治行政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关键任务有: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二是提高公开透明程度,使公众确实能够了解、监督财政运行状况;三是落实财政责任,给权力以充分对应的制约。后两个任务的核心是民主和法治,旨在建立财政公共化的制度基础,关键是要重建政府预算制度。从历年的国家审计报告看,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紧迫、相当艰巨、极端重要。  相似文献   

3.
推进制度创新 构建地方公共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公共财政 ,是相对于国家中央政府而言的地方政府财政职能的模式。它的定位应该是为地方的经济与社会活动提供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地方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从自身体系上看应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公共收入制度、公共支出制度、公共预算体系和各级政府之间规范的财政管理体制。从长远看 ,地方公共财政的构建 ,一方面要按照地方政府公共活动的范围和方向重构地方政府收支制度 ,另一方面 ,应当参照复式预算体系 ,重构地方财政预算体系 ,包括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等等。另外 ,从外部环境上看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 ,各级地方政府间要构建起法制、规范、科学的财政体制关系 ,排除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4.
董瑞华的“上海市提高公共财政能力的探索”一文指出,公共财政能力不仅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内容,而且也是行政能力的经济基础。上海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地方公共财政框架,来提高公共财政能力。从上海近几年财税体制改革的实践来看,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建设的不断推进,已经和必将继续对上海的财税体制、提高公共财政能力以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加强上海市与区两级政府的公共行政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芳娣 《学理论》2012,(2):93-94,101
地方财政支出作为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经济基础,为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伴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地方财政支出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明显。从地方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的途径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三点对策:一是调整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二是优化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三是强化支出监督,加强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6.
政府的廉洁与财政收支行为的约束力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近年来政府行政成本高居不下,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预算约束力不强,现行的预算制度对政府收支行为的规范力不足。虽然我国已基本确立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财政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通过公共财政的功能实现,打造廉洁政府,关键还在于政府预算约束机制是否完善。  相似文献   

7.
构建节约型政府重在行政成本控制,当前,一地方政府在公共建设与公务消费中受"面子经济"影响,铺张浪费严重,奢侈之风盛行,使行政成本控制面临困境,而消除困境的有效路径就是:强化节俭意识,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编制,建立多元化的公共财政监督机制,将行政成本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等.  相似文献   

8.
地方立法权的明细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关于地方立法权限的规定还较为模糊,严重制约着地方立法的健康发展,有必要通过宪法和相关法律对中央和地方、各地方立法主体、立法法规定的“不抵触”原则作出明确和细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与行政成本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地方政府财政欠缺透明度,其主要表现是数量可观的地方政府收入未进入任何预算内管理,成为地方政府手中的非正式财源。预算约束的软化及预算执行的弹性化使非正式财源为地方政府的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创造了便利,导致行政成本的盲目攀升。因此,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的透明度以控制行政成本的盲目增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何水 《行政论坛》2009,16(6):38-4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当前各地应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并从五个方面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即: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明晰地方政府职能总体构成;合理划分各级地方政府职能,完善地方政府分层管理体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地方政府组织;创新_政府管理方式,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公共财政制度,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11.
政府预算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改革以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最终成败。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 实践表明,推进政府预算制度建设,必须与民主和法治建设配套进行。没有完善的民主体制与法治,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 意义上的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因此,进一步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民主与法治必须先行。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20,(2):50-57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路径。中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棘手问题"属性、碎片化管理现状和协同失灵现象成为影响改革绩效的主要表现。在协同治理机制(CGRs)理论框架下,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可以从协同驱动、协同过程和协同结果等三个维度进行构建,通过运用该理论模型对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发现:通过领导力、不确定性和相互依存等驱动要素充分调动和激活各级党委、人大、财政、审计等各方面力量,建构有原则地参与、共享动机和联合行动能力等协同过程,形成交互协同并相互制约的预算绩效协同治理体系与机制,可以有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3.
江克忠 《公共管理学报》2011,8(3):44-52,125
行政管理支出具有双重属性:过多的支出不利于经济增长,使地方政府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不利于官员的晋升,同时有违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目标;但能直接提高地方政府官员个人的福利水平。所以,地方政府及官员对行政管理支出存在两难选择。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行政管理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和稳健性检验。主要结论是:在中国特色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下,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自由裁量权扩大时,总体效应是加大了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同时,行政人员规模与行政管理支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社会结构等因素对行政管理支出也有显著性的影响。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其他公共财政支出项目(社会保障支出除外)对行政管理支出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魏陆 《党政论坛》2008,(21):32-33
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其中公共预算应处于核心地位。公共预算是体现政府政策导向、规范政府收支管理、加强对政府监督制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各国政治经济生活中都占据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预算的改革主要是沿着两个途径展开的:一是预算的管理制度改革,重点是如何规范政府的收支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效能,这一改革主要是在行政部门内部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三个省会城市为例来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省会城市预算过程中,党政首长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他们是如何影响着预算过程和预算改革的?研究发现,这三个省会城市预算改革后,预算权力结构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核心仍然是市委书记和市长,他们仍然是地方预算过程中实际的财政资源申请的审批者或最终资源配置者.这主要体现在,预算改革后,市委领导下的"行政预算"体制的继续,市政府领导高层预算分配权力的相对集中,和市长对部门关系以及部门利益的决定性影响.研究还指出,要准确地表达地方党政首长在预算过程中的权力,需要将其放在一种"关系"的维度来具体化.此外,对预算环境的讨论也是必要的,尤其是政治环境,对于党政首长而言,预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通常都是和政治环境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日益突出,这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弱化的表现,与我国当前的财政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的现象不无关系。部门利益的固化与扩张,带来横向的部门财力割据,影响了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有效发挥;加剧了纵向的财力上收,使地方财政困难,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因此,必须改革决策与行政不分的行政体制和零碎化的财政分配方式,使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部门将行政审批权归还于政府决策机构;通过竞争性财力分配、零基预算与绩效预算,解决部门固化自身财政利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29)
近年来,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深化财政改革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学者的高度重视,而且建立一个既要维护大众利益,又要规范和监督政府行为的预算绩效体系,对国家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具有推动作用。根据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完善现有公共财政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省管县"改革、大部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乡镇体制改革是目前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各地推行的行政体制改革缺乏统一目标和部署,改革未纳入法治轨道,改革措施缺乏针对性,导致对解决现行行政体制弊端的意义不大。建立公众导向型行政体制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推进地方行政体制改革,需要将改革纳入法治轨道,出台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法,明确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推进者、实施程序及改革内容。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出改革势在必行。市县财政支出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公共财政 ,优化支出结构 ,推进预算改革 ;科学高效理财 ;国库集中支付 ,增强支出约束 ;实行政府采购 ,有效控制支出。市县财政支出改革应着力解决共识问题、基础问题、方法问题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公共财政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制度改革实践作为规范政府及其财政活动的一种方法,为政府成本控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当前,在各级政府构建公共财政制度框架过程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绩效审计、财政管理信息公开等项制度的改革,是有效控制政府成本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