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随着中非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合作的不断加深,关于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开始在国际社会盛行起来。事实上,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中非关系超越了传统的西方与非洲的殖民主义或新殖民主义模式,走出了一条新型国际关系的道路。为了更好推进中非关系的发展,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非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全面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鹏涛  刘鸿武 《国际展望》2012,(4):37-48,138
在非洲地区组织影响力日益提升背景下,中非合作关系应在保持以往"国家—国家"双边合作传统优势前提下,更加重视发展与非洲地区组织间的"国家—地区"多边合作。使这两种合作关系形成良性互动格局,以双边合作支撑多边合作,以多边合作完善双边合作,从而开创新时期中非合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启动后,中非关系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非洲日趋紧密地融入中国外交战略和发展战略之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非双方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中国的对非关系已经步入转型升级的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有新思维、新作为和新气象,当务之急是在中国国家战略或国际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加快运筹、制订中国对非战略。  相似文献   

4.
杨宝荣 《当代世界》2016,(11):58-61
正肯尼亚日非峰会是近年来日本调整对非关系的集中体现。日本对非关系调整的核心是赶超近年来同中非关系竞争的落后局面,并最终赢得非洲国家在国际上对日本利益的支持。然而,由于日本队非政策调整存在被动性、功利性和局限性等特点,从而制约了日非关系深化。2016年8月27—28日在肯尼亚召开的第六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VI,简称肯尼亚峰会)是日本继中国与非洲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后日本对非关系调整的重要举措。日本对非合作的赶超战  相似文献   

5.
覃爱玲 《南风窗》2014,(11):23-26
<正>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时,曾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非提出的"461"框架被官方解读为对这一概念的"重要阐释和具体落实"。5月4日至11日,李克强总理出访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肯尼亚等非洲四国,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眼光聚集到中非关系上。从本世纪初以来的十多年间,以经贸为主的中非关系长足发展,至此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中国正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以及非洲经过十多年稳定发展形成的较好势头的基础上,中非经济合作的全面提升,势必对两地乃至世界都将产生巨  相似文献   

6.
非洲在美国和中国各自国际战略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作用和意义也不尽相同.在国际体系深度变革、世界格局加速重组的进程中,特别是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非洲更多的是被美国当作遏制中国的工具,但非洲却是中国外交"基础之基础",其基础性地位不容动摇,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始终维系中非关系高位运行的缘由所在.目前,中美关系已进入"战略竞争时代",但两国在非洲关系仍处于从"常态"向"非常态"转化的过程中.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是全球性的,在非洲也不会例外.一旦美国将大国竞争引入非洲,也就意味着中美在非洲关系由"常态"步入"非常态",这必将对中国在非洲利益,乃至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安山 《当代世界》2012,(10):21-23
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的步伐无疑会不断加快。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趋势,也是中国、非洲与世界经济融合的一种结果。近年来,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在全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近年来,中非关系的发展轨迹不仅最能体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印记,而且未来中非关系的发展更是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佳舞台。过去五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反映在对非外交上,就是用"真、实、亲、诚"理念及正确义利观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用"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推进合作共赢的中非南南合作伙伴关系。展望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对非外交,需要以更开阔的胸襟和更从容的气度,直面中非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从政治发展与经济合作两个方面谋篇布局。在政治发展上,凝聚政治共识,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在经济上,则需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另外,在工业化合作过程中应关注对非洲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以及创造就业机会;在中非金融合作过程中注重加强对非洲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记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提出开展中非合作的"八大行动",您如何看待"八大行动"?对进一步深化中非人文交流合作有何看法和建议?费卡都:埃中两国都致力于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八大行动"是旨在支持非洲发展的最重要倡议之一,为非洲发展带来了最佳机遇,得到非洲人民的热烈欢迎。中国政府和人民也大力支持增加对非援助,扩大贸易投资,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  相似文献   

10.
掘进非洲     
钟智  Sven  Torfinn 《南风窗》2014,(16):56-61
<正>近年来,生机勃勃的非洲似乎成为国际社会竞争的新舞台。去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国事访问,选择到3个非洲国家"走亲戚",提出"命运共同体";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四国,签署近60份合作协议,提出"461"的中非新合作框架,升级的中非关系,让非洲大陆掀起一阵强劲的"中国旋风"。  相似文献   

11.
开展中非合作要针对不同的需求中国政府和历代国家领导人一贯重视非洲和中非关系,加强和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始终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新中国始终把包括广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中非峰会激起了国人对中非关系的兴趣。热潮过后,学者的任务是解释和分析中非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本期主题讨论的主旨即在于此。这组文章既有中国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中非关系和非洲政治发展的考察和论析,对20世纪中国非洲学的概述,也有美国学者对当前中非关系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非洲发展问题和中非合作关系日益成为中国与西方发生观念碰撞与思想交锋的领域。在非洲研究这一最初由西方开创的研究领域,中国需以自己立场和方式重新进行思考,开展创新研究,突破西方话语高墙,建立起具有中国学术品格与思想境界的非洲研究知识体系与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14.
媒体     
俄罗斯《专家》杂志中非关系改变地缘政治排序中国正在成为非洲国家主要的经贸伙伴,美国和欧洲将被挤出非洲。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不曾成功地在同一时间将非洲几乎所有国家领导人聚集在一个地方。尽管莫斯科和华盛顿为了影响非洲近十年来一直为此而努力,但是中国却成为最后的赢家,依靠的不是意识形态,而是发展贸易和投资。中非经贸发展将改变世界政治中的力量排序。中国进军非洲是无奈之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非洲国家纷纷提出"向东看"口号,积极发展与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及东盟等亚洲国家的关系,尤其注重加强同中国的经贸联系,学习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既给中国加速国内经济发展、巩固和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及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带来重大机遇,又给中国的外交环境特别是中国的大国外交带来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中非合作论坛胜利召开以来,中国与非洲经济合作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中非经贸合作的途径和方式正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双边贸易、投资法律环境也日臻完善。截止到2001年底,中国同非洲59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经贸关系,与其中40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与20个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传统目标国(地)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留尼汪和南非华人人数和性别的动态统计,可以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非洲华人的增长成为一种常态,在人口变化方面有三种表现,即华侨华人增长出现三次小高潮,华侨华人的性别比例逐渐平衡,老一辈华人中持有中国国籍者日益减少。近年来,尽管大量非洲华人返回中国,但在非华人人数的减少只是暂时的。目前,中非经济关系的基础有望从贸易转到包括贸易、投资和金融等多方位合作,中非产能合作基础上的投资加强,中非民间交往与文化交流的促进,大部分非洲国家仍愿以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外资,因此,非洲的中国移民的数量仍会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8.
国内变迁与中非关系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十五年来,中非关系发生了一个富于戏剧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并不是国际体系作用的结果,比如说冷战的结束,而更多的是中国和非洲国家国内变化的结果:(1)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其隐含着在中非关系中私营和半国营行为者的导入。这些行为者一方面致力于推进贸易和加强经济联系,另一方面同时又在东道国成为有争议的对象。(2)非洲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它也暗示着国内力量如市民社会和各类政党参与到中非关系中来。由于非洲在中非关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些力量为了各自的集团利益就成为中非关系的监督者,不时对各自的政府施以最大限度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上人口年龄结构最为年轻的大陆,非洲国家的青年发展问题值得关注.青年是非洲的未来,也是中非合作的未来,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非洲青年发展与中非青年合作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蕴藏无限机遇.展望后疫情时代的中非青年合作,双方应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在"一带一路"倡议、非盟《2063年议程》、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的指引下,以培养培训为基础助推非洲青年职业能力建设,以复工复产为动力促进中非新业态合作,以创新创业为引擎提升非洲自主发展能力,以文明文化为纽带传承中非友谊,推动中非青年共同发展,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中非关系深入发展,贸易、投资规模的扩大使中国对非关系硬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但中国依然缺乏将硬实力转化为软实力、巧实力的工具。中国在非洲广大群众当中依然缺乏公众吸引力。鉴于中非之间的文化差异,中非关系应当在官方的政府间平台以外开辟空间,以努力在双边关系中推进建设软实力和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