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大林在执政初期尤其是列宁在世期间,基本上是贯彻执行了列宁的民族理论,因而他在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就,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但是,列宁去世后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斯大林忘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国际国内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应如何确定我国社会的发展阶段,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实践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形成,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和总结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前苏联、东欧一些国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忽视了列宁的思想。他在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于1936年11月25日在全…  相似文献   

3.
苏共在执政之初是比较注意作风建设的。十月革命后,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以巨大的胆略和理论勇气,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民族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使苏联迅速医治了战争的创伤,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然而,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继任者,虽然他在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成科学,完成了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制度,又完成了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邓小平同志则是在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使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成为当代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在这个理论指导下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应该说,这是人类对社会主义认识过程的又一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 ,经历了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 ,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明确提出了“一国胜利”论 ,并进而形成了“一国建成”思想 ;斯大林在同反对派的论战中 ,曲解了列宁的思想 ,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论 ,继而又提出了“一国建成共产主义”论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的理论推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对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行了分析,创立了“一国胜利论”,并使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在世界上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疑,马列的理论和实践是具有开创新纪元的划时代伟大意义的.社会主义能不能巩固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是什么,这是摆在马列之后的社会主义者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斯大林理所当然要回答这个问题.斯大林是怎样回答的呢?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辩证法的源起社会主义辩证法一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均未明确使用过。但马克思、恩格斯根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他们所预见的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对社会主义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有过许多猜测性的论述,其中包含了不少关于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天才思想。列宁领导了近七年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国家任务的转变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斯大林  相似文献   

8.
在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曾经出现过新经济政策模式(列宁模式)、托洛茨基等人提出的"超工业化模式"、布哈林模式和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些模式中的人本意蕴是不相同的,新经济模式(列宁模式)因为列宁的去世以及其他原因而中断,"超工业化模式"因为不符合人民的意愿而退出历史舞台,布哈林模式也随着斯大林对其人身的剥夺而湮灭,历史选择了斯大林模式并最终定格.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因为偏离了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不仅没有成功,反而使前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本实践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9.
否定斯大林是苏联亡国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斯大林的态度,是一块鉴别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鉴别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有的派别总是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斯大林,一个重要原因是斯大林坚决同帝国主义斗争。其实,斯大林的历史功绩在20世纪无与伦比。"斯大林模式"的生造,是西方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歪曲;斯大林的实践和理论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活水源头;斯大林问题对中国与世界的意义在于:它关系到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对实践的正确理解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与成效。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通过对黑格尔实践观的扬弃,掌握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正确理解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这为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用于指导俄国革命提供了理论前提。列宁《哲学笔记》中的实践思想,对于指导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深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1、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2、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研究3、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4、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列宁“一国建成”思想与斯大林“一国建成”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以后,列宁发展了“一战”期间提出的“一国胜利”论,形成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的思想;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曲解了列宁的思想,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列宁的“一国建成”思想与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之间,在产生基础、基本内容、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等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别,应该将二者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直到毛泽东在经济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都围绕着一个重要的问题进行探索,即社会主义国家要不要发展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国家要不要市场经济.邓小平在继承前人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将这一探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工业化的理论主要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业化产生的原因,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导致社会制度的更替以及东方社会如何实现工业化。列宁和斯大林把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运用到苏联进行积极的探索,尤其是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等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不仅对苏联,也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先河,但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全新的探索和实践,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工业化理论。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力图在经济文化落后条件下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一种向社会主义迂回的过渡形式。斯大林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掀起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它有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应对险恶的国际环境不得已而选择的一面,但其固有的弊端始终是存在的。苏联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为后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由于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不承认列宁晚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列宁主义的基本内容,在实践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发挥和曲解新经济政策,最后完全抛弃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7.
近来,有人宣称,“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说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是修正主义者、布朗基主义者,把中国特  相似文献   

18.
对人类社会发展形态包括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进行理论活动的主要内容。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史来看,大体经历了由空想变科学的马恩时期,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列宁时期,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模式的斯大林时期,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全面改革时期。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创新和发展。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 ;发展了列宁关于和平共处的思想和原则 ;发展了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思想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这一科学构想的提出 ,对实现我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永鹏 《世纪桥》2009,(15):5-5,17
邓小平理论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包括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列宁所阐述的社会主义社会理论前提下,回答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新问题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揭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即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但它又包含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这一“典型形态社会主义”的共同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