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兴成 《法人》2011,(6):86-87
中国国民一旦享有投资自由,投资市场就会产生更多合法的投资渠道和"财产性收入"。积蓄的民间资本之水被疏导至合法的投资出路,自然不会流向非法的投资去处,也就用不着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费力不讨好地堵塞民间资本之水。然而,迄今仍然存在着投资法律空白  相似文献   

2.
法律异化是指法律这种人类创造出来的本用于服务人类的社会规范,因为一些原因反而成了走向人类对立面的一种异己力量的法律变化。其表现为依"法"迫害、合法伤害、非法侵害、人们对法律的异己感和积极寻求法律的替代品等多种形式。法律异化的人为因素是人的异化,客观因素是法律本身的悬空与不切实际、法律规范限制性的僵化、司法的"证据中心主义"和法律运行的程序主义等。克服法律异化的路径有以人为本,确保良法的产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防范主体的自我异化;运用宏观、全面的社会治理手段防范法律的异化等。  相似文献   

3.
刘丹  焦守林 《法制与社会》2011,(20):269-270
法律不外乎人情,刑法的规定不能无视人类基本的情感和人性,这是刑法应有的情怀。然而审视我国现行刑法,体现着人类最基本情感的"亲亲相隐"制度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却没有相应的法律生存空间。本文在阐述了国外刑法对"亲亲相隐"的关照和"亲亲相隐"在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意义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刑法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蒋雯洁 《法制与社会》2011,(11):184-185
"寻人类"人肉搜索"的兴起与发展是现代新网络环境发展的产物,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反映着国家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人们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张程 《政府法制》2010,(18):40-40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离开了人世。 刚刚复辟成功的唐朝君臣赶紧公布了武则天的遗书,因为朝廷不愿意承认武则天的皇帝地位——武则天的这份遗书不叫"遗诏",而被称为"遗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生态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生存状态安全"日益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相对于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的实质性科学内涵就是人类"生态"安全,即以人类为本位、以人类生态安全为核心的"共赢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五五"普法活动开展以来,山西省水利系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水利建设与发展大局,健全水法规体系,规范水行政执法,强化水法律宣传,进一步加快了依法行政、依法治水进程,增强了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和水法制意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后代人权利"直接保护的对象是地球环境,而不是后代人的人身和财产利益;与地球环境这一权利客体相对应的"后代人权利"的真实主体是整个人类,而不是所谓的后代人;并且,"后代人权利"的重心及其实现都在于人们普遍承担的环境保护义务。如果从权利视角观之,"后代人权利"实质上就是人类整体对地球环境所享有的权利,即人类权利,而非"后代人"的权利。认清"后代人权利"的人类权本质,对环境法理论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实践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环境犯罪与生态伦理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联系。以生态伦理的视角来看,环境犯罪在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联系中被赋予新的特征,即是环境犯罪是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一种表现行为,是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侵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利益与权利,否定环境、资源的内外在价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 《法律与生活》2012,(21):62-63
摘自:《法治我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作者:陈俊涛 出版:法律出版社 在现代社会,法律就像空气和水,是生活必需品。而所谓的法治,其实也只是一种大家都依法办事的生活方式。法治,是我们的追求,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归宿。法律距离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很近。从"私人恩怨"到刑法处罚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实践经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黄辛 《检察风云》2010,(14):34-35
随着上海世博的帷幔拉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领略到了上海世博的魅力和精彩:这是一次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她将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精彩对话。  相似文献   

12.
杨建学 《法律科学》2010,28(2):71-78
自环境权理论在我国提出以来,关于环境权的各种主张纷争迭起。从统合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类—自然"环境系统来看,环境权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层次性的综合性权利,通过人对环境的直接支配关系、环境在人与人之间的间接分配关系和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可体现出来。环境关涉整个人类的利益,环境权体现了人类利益的共同性,而"人类—自然"环境系统中环境权的发展趋势之最终路径是宪法化。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生活》2010,(21):37-37
爱人的老家在被称为"泉城"的济南市郊区,他常常自豪地向我说起家乡的水。听他说,他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口压水井,打起水来不费劲,地下10多米就有甘甜的地下水。小河、池塘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小鱼小虾多得很,是他们小朋友最喜欢的去处。  相似文献   

14.
刘蓉 《法制与社会》2011,(15):224-225
马克思主义作为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思想理论,是在继承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彻底的社会革命论,是一个博大精深、严谨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同人类思想史上任何一种伟大理论一样,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历程中也曾被这样或那样地误解和扭曲过。这就要求我们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贤芳 《江淮法治》2011,(11):51-51
我所在的学校,很多"留守儿童"完不成义务教育即辍学。期间,我也分析了种种原因,发现"留守儿童"中,能够自己调整心态,认真学习的不多,大部分都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监管,加上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养成了抽烟、喝酒以及泡网吧等不良习气,久而久之,就荒废了学业。  相似文献   

16.
宋慧献 《北方法学》2011,5(3):39-48
知识产权的核心特征在于它的虚拟性。以物质财产(权)为基础与核心,以财产权的物质性与消费性特征为参照,财产权分为实物性、可预期性和机会性财产权三类,构成财产权"三元论"体系。以人类生活之必需性为参照,财产可区分为基本与非基本财产两部分;进而,在基本人权的框架下,两种财产分别属于人类基本权与非基本权,这是"二元论"财产权体系。知识产权分别属于三元论体系中的机会性财产权和二元论下的非基本权。人权即人类基本权,是自然人之生存所必需的、普遍的、不可移转或剥夺的权利,是人人生来就有的生存与生活的资格,而不是源自法律的赋予。知识产权不具有这些属性。  相似文献   

17.
王欣炜 《法制与社会》2010,(26):60-61,70
就目前的科技水平和人类眼界的限度而言,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自从人类出现,难以避免的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整个社会和群体前进的指向标。从工业化,城市化,人口爆炸开始,人类的行为给我们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与之如影随形的是"公害"问题的日益严重。本文旨在找出公害案件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为应对"公害"案件的民事救济手段应当在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基础上确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8.
言论是人类思想和情感最重要的表达交流方式,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一项基本权利。近年来我国公民"因言获罪"的案件频发,言论自由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公民的言论自由受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时没有"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不构成诽谤罪;发生了"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一定构成诽谤罪,只有达到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情节严重"的法定条件时,才可能构成"诽谤罪";诽谤罪达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程度才能适用公诉。  相似文献   

19.
辛凌  熊艳萍 《检察风云》2014,(20):68-69
坐在笔者眼前的代保军,缄默、持重,不苟言笑。问一句,答一句,惜字如金,却句句切中要害。在了解了他不俗的"战斗"业绩后,再透过他不怒自威的职业面孔和强大的个人气场,不难想象为什么有些犯罪嫌疑人面对他会陷入自乱阵脚、自我崩溃的"洼地"情绪。因为他如炬的目光,即使隔着厚厚的眼镜片,也抵挡不住其直射的威严。  相似文献   

20.
韩枫 《行政与法》2010,(4):79-81
生态问题源于人类存在的悖论性——幸福追求和终极追求的对立。人类为了生活幸福,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效率与发展却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其后果就是生态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问题",而它的直接表现就是产品的社会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分离与对立。所以,生态问题其根本就是人类的"心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