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袁哲 《求索》2010,(5):245-248
近代中国的法学留学经历了法学留学的初创、政策确立及理性发展三个阶段。法学留学的资金来源有官费和自费两种,留学去向有西洋法学留学和东洋法学留学。1874年自费赴西洋学习法律,是近代中国法学留学的开端。1899年赴东洋学习法政,是近代官费法学留学的开始。1900年至1905年,清政府确立了法学留学政策,再加上甲午战争的刺激,出现法学留学高潮,尤以东洋法学留学为主。1906年至民初,法学留学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从晚清至民国。总体而言,政府对法学留学采取限制性政策,但法学始终是留学的主流学科。法学留学生也是自费生多于官费生,东洋法学留学生多于西洋法学留学生。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10,(3):32-32
<正>熊晋槐,原名熊继贞。男,汉族。1882年9月18日生。湖北鄂城县葛店熊家湾人(今属鄂州市)。1901年投湖北新军工程营当兵。1904年官费留学日本铁道学院路矿学堂。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对他说:"革命事业,破坏固然要人,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前我国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其中留学日本达2万人,留学美国约800余人,留学欧洲有500多人。在辛亥革命中,我国留学人员特别是留日学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一 《今日广西》2010,(20):41-41
女子留学早于男子 中国人走出国门留学异邦是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1847年,广东人容闳、黄宽、黄胜由外国传教士资助赴美留学当属首开其端,而女性留学的历史其实要早于被历史公认的容闳等人。据容闳在其自传《西学东渐记》中记录说,郭实腊夫人主办的女塾因鸦片战争前的局势紧张而停办后,“携盲女三人赴美”。是年1839,比容闳等人留学海外早8年,正是中英鸦片战争开始之际。  相似文献   

5.
李林 《春秋》2011,(6):17-19
栾钟垚(1878--1929),字星壑,山东省栖霞县臧家庄栾家村人.清末考取廪生.1904年官费赴日本法政大学留学.次年经徐镜心介绍加入同盟会并结识孙中山.是山东籍最早的同盟会会员(53人)之一。1905年.栾钟矗在山东革命党人中首先提出了武装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策略.并积极开展宣传和发动工作。1906年栾钟矗毕业回...  相似文献   

6.
《小康》2009,(5):37-37
第1代 詹天佑 1872至1875年,清政府送120名12至15岁幼童赴美留学。这批幼童成为了近代中国留学之先声。在这批归国少年中.有不少以后成为清末民初的优秀人才.如民国初年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中国铁路第一人詹天佑等。  相似文献   

7.
林明月出生在台湾桃园.二十几岁到日本、美国留学。1979年邓小平访美.号召留学生归国参加祖国建设。于是,在1979年、1980年、1981年这3年间有100多位在海外留学的台胞相继来到了祖国大陆。林明月就是其中的一员.从1980年远涉重洋回到祖国大陆至今.林明月在上海已经工作.生活了27今年头。林明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记亿犹新。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直接刺激下 ,清政府终于迈出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 ,于 1872至1881年间派遣学生留学美国。这是中国近代军事留学的发端。从留学的动因来看 ,武器装备的落后是刺激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直接原因 ;从留学的目的和学习内容来看 ,其军事性质十分明显 ;从回国后的任职情况来看 ,直接在军队任职的留学生占了 2 0 %。  相似文献   

9.
《劳动保障世界》2009,(10):29-29
200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超过15万人,全世界109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中国的留学人员。2008年。国内留学人数达到17.98万人,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数达16.16万人,占当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90%。  相似文献   

10.
孔繁岭 《春秋》2009,(6):18-21
山东最早的留美学生是石锦堂.近代史上.中国政府第一次有计划地大规模向海外派出留学生.为著名的幼童留美。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接受容闳建议.奏请清政府.获准于1872—1875年每年选派30名幼童到美国预定15年的留学生活。这四批共120名留美官费生被称为留美幼童。石锦堂,济宁人,为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国时14岁(该批平均年龄13岁)。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中国留学生占到美国高等院校海外留学生总量的近1/3,中国因此首次成为美国外国留学生的最大生源国。2014—2015学年,赴美留学中国学生人数总计304040人,较上一学年增长10.8%,中国继续名列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  相似文献   

12.
《上海支部生活》2014,(5):16-17
杨磊,上海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创始人、总经理。22岁,英国留学归国创业,从生物化学专业转向开办为社区老人服务的民非组织。这位“85后”上海女生的公益经历,着实让人感觉吃惊。  相似文献   

13.
一个半世纪以前,容闳,中国留学第一人,从珠海去了美国,1854年成为美国耶鲁大学唯一一名中国毕业生。毕业后,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政府第一次官派留学,120名中国幼童被他“破天荒”地带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掀开了中国留学史的第一页。容闳,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在他的故乡建立中国留  相似文献   

14.
从1872年开始,清政府派遣官费学生出国留学,以后人数不断增加,并带动更多的私费出洋求学者,留学之风盛行国内各地。赴美留学生1906年达600人,赴日留学生最多,1904年底已达万人以上。到1913年已有众多留学生学成回国服务。  相似文献   

15.
申请留学办法以前我在国内的报纸上几乎没见过什么关于国外聋人大学的报道,只是偶然能从《中国残疾人》杂志中读到简单提到过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的零星文章,但也没有这所大学的详细介绍。聋人对国外学校的了解远远比不上听人,他们有对国外留学生活的大篇幅报道和详细的留学指南。  相似文献   

16.
《八桂侨刊》2005,(1):55-55
丁关海是丁肇中的父亲,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王隽英是丁肇中的母亲,当年也在美国留学。他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但是因为早产这个意外,丁肇中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上海》2012,(4):61-61
从今年3月17日第17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上海站发布会获悉:2011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55.97万人,同比增19.52%,其中自费留学51.48万人。据市教委统计,去年上海共签出12485名学生赴海外留学,比2010年增加6.25%,其中85%赴美、英、澳、加、日。  相似文献   

18.
在2008年年初的北京市人代会上.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在北京建立“海外学人中心”.这是北京市为加大全市留学人才工作的力度.更好地为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的一项具体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进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先进技术项目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切实搭建广大留学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真正把北京建设成为环境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的留学人才之家。  相似文献   

19.
亮出你自己     
《中国保安》2012,(2):53-54
一位曾经留学美国的长者在国内的一次课堂上,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他初到美国的时候,发现美国的大学生每次上课前总要先拿一张硬纸,再用颜色鲜艳的笔在上面郑重其事地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对折一下,让这张硬纸站立在桌面显眼的位置上。他对此疑惑不解,就问坐在旁边的美国学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省各地深入实施科教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引进和培养海外高层次人才,不断创新留学回国服务工作机制,一批留学回国人员在推进“两个率先”伟 业中做出了突出业绩。本刊在“江苏省留学回国先进个人”中选择3位,介绍给大家。我们期待着广大留学归国人员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