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威胁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现代政府必须全面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当危机爆发时尽量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我国政府在长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须从预警、决策、社会力量动员等九个方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新闻传媒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保证妥善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公安机关应当认真研究应对新闻传媒的策略,准确把握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新闻传媒的介入时间、方式,以引导新闻传媒正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着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破坏力的大小,是突发公共事件中最重要的“人为因素”之一。但是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存在诸如规制立法缺乏、信息发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加重了其破坏力。我国应建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立法,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信息发布行为、社会公众信息传播行为进行规制,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走向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持续性、可预测性、危害大等特点。高速公路公共危机处理系统是整个公共危机处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建立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处理专门机构和信息发布机构;建立完备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流程;构建公共事件保障体系;组建专门的研究机构,组织力量对危机科研项目进行攻关。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沟通是突发公共事件能否处置成功的关键要素。面对高频次的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对危机的认识、反应速度、应用渠道选择直接关系到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效果,因此,改变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沟通的重要性认识,创新沟通模式并加强相应制度建设,规范程序成为提升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的沟通能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3年的“非典”疫病危机、2008年初的我国南方雪灾、5·12汶川大地震、6·28瓮安事件等向我们陈述了一个事实:世界进入了一个高危险时期,公共事件突发、高发已不可回避。因此,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和破坏性等特征,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媒体和政府作为突发公共事件的两大主体,既存在不同角色定位,又具有紧密关系.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政府和媒体角色定位和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政府与媒体角色定位及互动进行分析,从人员层面、思想...  相似文献   

8.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对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统一战线是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爆发瞬时性、影响持续性、波及地域广、关涉领域多等特征更加凸显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必要性,统一战线在思想上的凝聚力和行动上的动员力充分体现了其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不可替代的功能价值。面对难以预测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着眼于机制建构和制度整合,探索建立前瞻评估机制、民主协商机制、资源供给机制、舆情引导机制,形成从前瞻到过程的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的应对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助力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效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多发期和高发期,其发展态势对政府执行力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力建设的构成要素包括素质优良的执行主体、高效协调的执行机制、先进完备的执行工具、充足适用的执行资源、求真务实的执行文化等。  相似文献   

10.
最近认真品读了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郑明、李琦新作《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方略》,倍感此书颇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郑明曾经是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云南省政府新闻发言人。作者以政府新闻官员的身份总结了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处置的一些突发公共事件,并成功地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化解了一些可能发生的重大危机的实例,使本书既丰富了我国危机公关理论,对现实也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不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易导致谣言盛行,影响公众理性判断,不利社会稳定。不论是从公共安全功能还是公众知情权等实际情况看,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必须主动应对,让公众尽快了解事实真相,培育公众健康应对的心态,重建社会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2.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化解社会风险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分析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公共财政的应对现状,在法律支持、制度化保障和应急管理的财政投入方面存在问题。借鉴国外公共财政应对机制的建设,结合我国公共财政应急反应的现状,对完善我国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制是21世纪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介绍了突发事件和应急体制的含义,分析了沈阳市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健全沈阳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传播迅猛发展,信息全球瞬间流动,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积极主导善后、主动应对媒体、有效疏导民意、及时修复形象,变得异常重要。能否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把真相及时准确权威地公布出来,实现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媒体应对,关乎政府形象塑造,考量政府公关能力。组织传播理论认为,在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系统的流程中,信息最为关键。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和恢复是政府运作中的关键行为,并且影响着整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媒体应对,需要创新互动形式、传播技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整合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有效传播手段,站在第一高度、讲究第一发现、力求第一时间、重在第一现场、找准第一落点、争抢第一发布,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迟报、不错报,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矛盾激化凸显的转型期,突发公共事件的频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基于我国国情,政府一直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主导力量。本文从府际合作治理的视角出发,分别从纵向与横向两大维度,分析现行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内系统应对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内系统治理结构,强化政府合作治理共识,健全协作治理机制,进而促进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内系统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传播,很大一部分是政治信息的传播,因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占有权威的信息源,媒体对事态的报道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外信息公布的状况。研究公共危机事件中政治信息的传播对于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发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首都城市轨道交通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分析其潜在的影响安全的因素,有关部门应采取建立健全防灾应急机制,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的综合应用,获取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支持以及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所属派出所的基层基础建设等措施,在防范首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公共事件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有着其特殊性和诱因,如何加强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是保障高校稳定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当前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对政府形象、社会稳定、人民利益都造成了重大危害。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地方领导人在突发危机公共事件中的言论进行分析,旨在发现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领导人言论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同时探析地方领导人言论与突发危机公共事件的走向的联系,并提出提升地方领导人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针对性建议。地方领导人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言论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地方领导人发挥好代表人的角色对于地方政府的治理和公共危机事件的化解有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改革的深化,我国已步入突发公共事件多发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为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巩固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研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基本问题进行界定,阐述应急救援系统构成、机制运行及其目前所取得的成效,并对进一步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机制建设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