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青少年自杀已成为美国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近几年已有约7000名青少年自杀,另有400,000名青少年有自杀企图.五年以前,自杀占11-24岁年龄组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而现在已升至第二位.只有事故(一般是汽车事故)比自杀率高.从1970年到1980年,青年自杀人数尤其是白人男青年的自杀人数上升了40%.但是青少年的自杀人数是难以确切统计的.由于怕家里丢人,或由于宗教信仰等原因,许多自杀事件被死者家人报告为事故.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十几岁的青少年刚刚开始生活,他们迫切希望开始职业生涯并探索与异性的关系.想自杀的只是极少数.令人不安的是,孩子们可能是因为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因此才选择了死亡.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因素有四个:(1)青春期问题;(2)个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通过网络相约自杀现象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其一,转型时代的“阵痛”带来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敏感而脆弱的青少年在剧烈变革时期更易受伤害、走上厌世自杀的道路;其二,信息时代互联网普及,网络负面信息会误导青少年悲观消沉、更易走上相约自杀的道路.最后,论文提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而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家庭因素则不容忽视。首先,身心状况欠佳的特殊青少年自杀几率较高,这类青少年在家庭中扮演着特殊牺牲者或家庭替罪羊的角色,其他家庭成员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助推其自杀行为。其次,家庭中的代际病态和隔代抚养现象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非正常的代际关系和由第一代抚养第三代的反常家庭氛围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正相关因素。此外,家庭纠纷和人际矛盾也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关,是青少年反常自杀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来自伯根费尔德地区四个少年,17岁的查尔和她的16岁的妹妹莉萨以及18岁的托马斯·奥顿,19岁的托马斯·里兹欧在一汽车库里集体自焚死亡。做一个青少年从来就不是十分容易,但在过去三十年里做青少年似乎更加困难,经常充满着现实的危险性。自从1950年以来,美国15—24岁的青少年自杀率扩大了3倍,这是由于不断变化的社会习惯、不断增加的毒品和酗酒以及获得更多的武器,这些都是青少年喜欢的自杀方法。青少年自杀被认为是十万分之十三,已经赶上了全部人口的自杀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社会问题、功利式教育的失败以及青少年自身心理因素是青少年自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继续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更要强调对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的整治和改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古老现象。人类既然无法选择生,那么对死亡的自主选择也许就成了唯一的权利。自杀无论是出于崇高的目的,还是怯懦的逃避,都是人类弱点的最集中、最凝练、最深刻,也是最简单的体现。只要人类的弱点无法根除,只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组织结构还存在着缺陷,自杀就始终存在。青少年自杀率的高低,自杀者的群体特征以及因社会而异的主要自杀方式和主要自杀诱因反映出相应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内涵,最终能反映出一个特有的社会文化结构。青少年自杀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必然与民族的社会文化习俗以及国民性有着密切的关联。青少…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络自杀群体的影响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描述网络空间出现的青少年网络自杀群体这一重要现象的基础上,分析青少年网络自杀群体形成的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探讨青少年网络自杀群体对社会和个人的消极影响,明确提出消解青少年网络自杀群体的网上网下联动策略。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与集体自杀模仿自杀现象是否影响自杀率虽有所争议 ,但模仿能导致自杀、在自杀心理方面具有传染性是得到公认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人们对许多青少年自杀案的分析发现在自杀意向、自杀方式等方面带有浓重的模仿痕迹。许多自杀的青少年 ,都是因为其身边有亲属或同学曾经自杀过 ,而没有亲闻这类自杀范例的青少年往往都阅读过有关书刊 ,对自杀意向及方式产生过幻想。杜尔凯姆认为 ,榜样的感染力足以引起自杀。美国phillpsDP.称之为“维特效应”(德国作家歌德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主人翁维特因失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自杀原因的探讨,提出了要避免青少年自杀的频繁发生,就必须提高青少年的耐挫力。提高青少年耐挫力的有效途径是教育青少年正视挫折,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增加对青少年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自杀不仅是个人的人生悲剧和家庭的不幸,更是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因而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青少年自杀的基本现状、自杀模式、自杀危险因素、自杀防治模式等四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有效地进行青少年自杀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台湾青少年自杀风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个社会经济不景气,失业率攀升,已令台湾的痛苦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点。据台湾媒体报道,2001年春节过后,便是一波又一波自杀事件发生。2月19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一”,一天内台北市发生7宗自杀事件。台湾的各种传媒,几乎每天都有自杀的消息报道。近3年来,台湾每年的自杀死亡人数都在2000人以上,平均每10万人中就有10.4人。台“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资料也显示,2001年台湾死亡人数为124991万人,死亡率为每10万人死亡567.9人,其中,死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每10万人死亡135.3人,占23.8%,连续18年蝉联首位,而自杀死亡则是连续第3年进…  相似文献   

12.
自杀,是一个极其沉重的字眼,青少年自杀是令人扼腕痛惜的悲剧。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自杀心理解读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频频发生。一颗颗稚嫩花朵的过早凋零引起了人们的普 遍关注。许多学者对此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试探讨容易诱发青少年自杀的各种心理问 题及其心理成因,并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自杀这一问题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大国中自杀率偏高的国家。自杀已在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排序第五;尤其在15至34岁青少年的死亡原冈中,自杀更成为第一“杀手”。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指出:自杀率高与我国生命教育几乎是空白密切相关。我国每年约有14万中小学生因意外伤害、自杀等非正常原因死亡。如何预防自杀,尤其是预防青少年自杀,是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青年自杀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运用青少年自杀率这一概念对当今青少年自杀现象进行多层次的分析、比较,并在对国内学术界关于自杀成因的几种观点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那是2008年,刘燕舞所在的研究团队在湖北省京山县进行田野调查。当问到村庄里有没有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的现象时,得到最多的回答竟然是:“我们这里就没有老年人正常死亡的。”这也成为刘燕舞研究农村老人自杀现象的开端。他用驻村400多天的调查数据,画出了一条“农村老年人自杀率”的曲线: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不久前香港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近10多年来中国自杀率陡降一半,“跌至世界最低行列”,每10万人自杀人口不足10例。  相似文献   

17.
自杀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行为者自发的、有意识蓄意进行的可能导致致命结果的杀死自己的行为.广义的自杀包括自杀意念、自杀意图和致命自杀行为,统称为“自杀相关行为”.国内外已有的自杀成因理论分三种:(1)从不同理论流派出发对自杀的心理原因进行解释的经典心理学理论;(2)基于实证研究对自杀危险因素进行梳理的过程理论;(3)最近提出的自杀的人际关系理论,兼具理论的解释性和实证的可预测性,对自杀相关行为的逐步产生过程具有较全面的解释,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自杀越来越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从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分析得出自杀未遂青少年不同方面的表征以及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微观、中观、外部以及宏观系统因素,并由此提出社会工作介入自杀未遂青少年的基本原则、生态系统、方式方法和具体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目前已成为国内互联网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同时也是今年两会代表讨论话题中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蕴涵了丰富的内涵并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以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以越来越受人关注的自杀问题为主题,分析了冲动型自杀的流传及危害性,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并希望青少年能够正确地认知死亡,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从而促进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宣言"时强调:心理卫生工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卫生议题之一。青少年正值极易产生心理适应问题的阶段,通过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评估、自杀的成因及自杀的防治策略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期望能让社会大众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与自杀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恩格尔(Engel)提出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收集他们生理、心理、社会三因素之相关变项,同时针对台湾青少年自杀问题与现况深入探讨,提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与处理能力,建立校园、家庭、民间团体与医疗单位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合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