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泽民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和确立了一系列关于知识分子的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理论境界:提出“科技进步决定论”,实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科学定位依据的新飞跃;诠释“知识分子使命论”,实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社会作用认识的新提升;深化“两个尊重论”,实现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核心内容的新拓展:确立“人才第一资源论”.实现了党的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理论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观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观点,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观点;“五个统筹”的要求,正是坚持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系统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向德平 《探索》2002,23(1):17-20
邓小平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改革动力论”,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系统动力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和人学思想、“全面发展”观念坚持和具体化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重要观点、“协调发展”观念坚持和具体化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系统论的观点、“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和具体化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的观点等五个方面,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5.
刘明 《新湘评论》2009,(7):46-47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实践观点。马克思在其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毛泽东在著名的《实践论》中鲜明地指出“真理的标;隹只能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6.
刘明 《学习导报》2009,(7):46-47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实践观点。马克思在其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毛泽东在著名的《实践论》中鲜明地指出“真理的标;隹只能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13,(2):21-2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最新思想成果,它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次伟大变革。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于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要认识科学的发展观,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作出理论概括,其次要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有深刻的理解。科学发展观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具体化为“以人为本”的新的理念,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实现提供了具体的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发展中国为主题和现实目标的历史传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想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初步实现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化和具体化。科学发展观之“科学”是马克思关于科学的本质是“人学”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人学”的现实形态。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应该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定位,要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工作总的根本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在新闻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一定要紧密联系新时期新闻工作的实际。学习马克思、列宁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有特色的七个理论观点:“喉舌论”、党性论、群众论、导向论、艺术论、道德论和人才论,深刻领会其内涵,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关于客观世界全面、深刻的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的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生动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它的提出,更新了发展理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从全球化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生长点,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角,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生长点”的命题。为此,我们应站在全球化的制高点上,把马克思主义置于全球化这一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阐明全球化的勃兴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生长点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当下全球化的社会变革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提出的新挑战。正确地回应这些挑战,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找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生长点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中国化最新研究成果。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中,如何实现“经济-自然-社会-人”的共同发展,并确立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永恒主题和最终目标等价值取向.树立和发挥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快速和谐发展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构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快速发展、和谐发展,健康、文明的辩证关系,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旨是在实现人类解放、社会进步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最高诉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新学说的目的和使命,也是他们在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这一过程中内在的逻辑归宿和价值追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具体而复杂的实践过程,为此我们需要正确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涵,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为这一理想的实现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不应是教条的简单照搬,科学的继承应是发展创新的继承;理论的创新发展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并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践需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就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主要途径及相关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见解,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17.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和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伟大法宝。我们不仅要用科学的态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经典社会主义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经验和本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社会分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层理论的发展,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当代中国阶层变化的客观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层理论。  相似文献   

19.
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的一个历史性课题。邓小平把解放思想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提,既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前提下解放思想,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找到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途径;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找到了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进一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回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辟揭示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提升了对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