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从严治党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制度治党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必须在坚持制度治党的过程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党的宗旨的要求,又体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关于党的制度建设思想,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作出了概括和阐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度治党的重要理论,不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坚持,而且结合我们党的发展阶段,开创了新时代制度治党理论先河。加强制度治党对于当前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谋发展,提高党对社会转型期的适应性及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就需要在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过程中、在组织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的过程中、在作风建党和制度治党相一致的过程中贯穿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公平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从公平正义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现实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主体需要的价值实现以及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等方面。可以看出公平正义在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中处于基础性的重要层面,对其他本质特征起着支配、规定和约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属性应包括现实性和超越性双重维度。这两种属性的形成,既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生成所需的历史境遇决定的,又是其在中国传播所遇的历史条件决定的。理论正确与否需要实践的检验,实践的现实性和超越性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的双重属性。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属性还体现在其内涵的价值维度和道德意蕴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发展成果共建共享,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5.
赵笑蕾 《前进》2024,(1):28-29
<正>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七个着力”、明确“一个重大作用”,更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篇章,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山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建设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关于客观世界全面、深刻的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的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生动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它的提出,更新了发展理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笑蕾 《求实》2017,(6):4-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并非历史的偶然。其历史必然性中包含着目标指向、历史承继与现实召唤等三方面的内在要求。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要考察其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的一脉相传关系,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要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论证党提出的"三个倡导"历史发展的脉络,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我国独特风格和气派的价值理论;还要证明我国当前国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产生的现实土壤,以明确理论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赋予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以崭新的内涵。从理论维度看,这一新发展思想在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有力地驳斥了西方社会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显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质,深化了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和实践上坚持并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的新境界。从实践维度看,新发展思想引领中国走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适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时代性课题应运而生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实现了发展思想史上的一次飞跃,赋予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新的时代内容和逻辑体系,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第一次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作了系统阐述。随着西方哲学发展而形成的意识形态范畴,到目前已经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要搞清楚意识形态这个经典概念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就必须将《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研究的主要文献支撑,以阐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三个最基本层次,虚假的观念、统治阶级的思想和革命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四个本质特征:阶级性、实践性、继承性和独立性。进而得出结论:只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才是研究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