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地方治理现代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演化出诸多治理类型,其中“共享”式治理成为新时代地方治理的新趋势。“共享”式治理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方位与价值基准,它全面而立体地呈现出国家治理一以贯之的主线。地方“共享”式治理的内在本质在于制度分权和多元共治。为此,地方“共享”式治理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并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以党和政府为核心,通过市场、社会组织和人民大众为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实现地方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0,(19)
正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我们党在社会治理方面的重大制度创新,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嘹亮号角。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社会治理领域的  相似文献   

3.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我国社会治理领域最新的政策议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市域处于国家治理的中观层面,具备县域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从现实生成逻辑上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从理论生成逻辑上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必然结果;从制度生成逻辑上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市域层面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客观要求。未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可以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这七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其中"八大关系"是重点与难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将稳步向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在此过程中,要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八个方面的关系。一、一核与多元的关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王斌 《重庆行政》2021,(2):58-60
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是党着眼于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王斌 《重庆行政》2021,(2):58-60
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是党着眼于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社区工作法来自于基层探索实践,完善于基层改革创新,是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备工具,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时代群众工作方法,是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是一个"大概念",而社区治理是微观层面的基层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市域社会治理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中关键一环,承载了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任,新时代市域治理现代化要以法治化为目标,依靠法治来推动,市域治理法治化关键是要“地方立法科学化、法治政府服务化、普法守法全民化、法律问题科技化”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9.
批判和解构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的阶级实质与民主幻象,捍卫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科学性是列宁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列宁分别从领导主体、参与主体和治理方式三个方面对苏维埃国家的建设发展进行探赜,建构并擘画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实践进路与理想蓝图,正面回应了苏维埃国家治理“由谁领导”“谁来治理”“如何治理”等现实问题,不仅从理论维度上拓展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的广度和深度,也为新时代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和思路启示。主要包括:新时代国家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治理主体的地位;必须走法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用“国家治理”一词,将“社会治理”与“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并列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围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对社会组织的改革发展进行了专章部署;同时,明确提出推广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当前,就推行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来说,如何运用社会治理理念系统推进?笔者从积极构建新型政社关系和社会格局的视角,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社区职能逐渐转变,已不单单是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纽带,更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主要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社区作为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主战场,将承担更加重要的职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为今后的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2.
范雪强 《群众》2023,(2):32-33
<正>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邳州市戴圩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和邳州经济开发区实行“区街合一”体制,下辖19个村、6个社区,社会形态多元、人员结构复杂、共治力量不足,群众诉求呈现多样化特点,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戴圩街道推进基层治理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涂峻 《重庆行政》2023,(2):52-54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重庆市荣昌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决策部署,立足区情实际,紧抓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契机,牢固树立“以智力补人力、向科技要战力”的创新理念,强化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加强基层智慧治理建设,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伐,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一、聚焦“一体化”,构建“三级中心”指挥调度体系,破解数据汇聚共享“堵点”持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按照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要求,积极探索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智治平台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4.
董宇 《重庆行政》2023,(2):61-6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列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五项重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1]。基层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是国家政权直达基层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国家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场域;基层社会治理既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依法对有关事项进行规范和调节的过程,也是社会自我服务并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的过程”[2]。因此,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须立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宏大背景,关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的衔接与互动,从理论上厘清其内涵和外延,从现实发展中探究其困境所在,进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基层治理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这不仅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更对新时代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广大基层工作者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  相似文献   

16.
祁述裕 《人民论坛》2014,(4):172-173,256
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在参与文化活动、实施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关系,关键是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相统一的“三位一体”的国家文化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管理向文化治理和文化善治转变.  相似文献   

17.
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担负着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效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新时代推动基层治理进一步发展,要构筑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现代化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举措。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城市社区多元化治理体制,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和实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城市社区多元化治理的必要性(一)城市社区多元化治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诉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国家-社会”关系的变迁,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方式实现了由管理到治理的飞跃。目前,我国形成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和社会自发型治理模式。目前,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治理三大模式的实践表现都未能满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因此明确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的应用场域、强化政府主导下“一核多维”的治理框架、推动多属性治理的法治化,能够推动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明确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的应用场域、加强公私协同关系的制度化建设、实现公私主体在协同关系上的情感嵌入是实现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明确社会自发型治理模式的应用场域、强化社会主体的自治能力、促进与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的衔接,能够实现社会自发型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从顶层设计到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突破,其实践路径主要包括更新国家治理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国家治理方式,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