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基于对中国近代惨痛历史的认识以及中国革命现实诉求的考量,毛泽东指出广大农村是革命力量的落脚点和聚集地。在此基础上,毛泽东逐步形成一套关于农村与农民问题的革命理论,这种以农为本的农本主义思想,成为其阶级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成为了确立划分中国农村阶级标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地改革是一场以社会资源再分配为基本内容的大规模政治运动。按照党的阶级划分标准,乡村社会成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阵营,即作为斗争对象的地主与富农,作为依靠力量的贫农与雇农,以及作为中间力量的中农。建国初期,湖南土地改革中,农村各阶层由于社会地位的改变,其心态表现不一。地主、富农从对抗走向合作,中农从观望走向积极参与,贫雇农则从激进走向理性。  相似文献   

3.
本期导读     
《春秋》2013,(6):1-1
毛泽东生于农村,农民家庭和农村生活使他对农民有着最直观而深刻的认识,对贫苦农民怀有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学生时代,他多次深入农村调查农民情况;投身革命后,他领导农民进行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4.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还是幼稚的,不善于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这一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处于开始产生(萌芽)阶段,还没有从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革命思想中抽象出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可看作是这一阶段理论标志.毛泽东同志当时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的特点和实质内容,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运用于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体现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5.
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阶级的分析与划分是马克思阶级理论基本方法论原则.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阶级分析与阶级划分理论成功运用到中国革命之中,深刻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状况,从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基点--以农村、农民为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阶级理论,实现了一系列创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度阶级而别的税费政策 ,这一政策根据不同家庭的阶级属性和经济收入规定不同额度的税费负担 ,地主和富农的负担重 ,贫苦农民的负担轻。度阶级而别的税费政策的实质是根据农村不同群体的利益差别有区别、有重点地征税。这一在特定历史时期成功的政策提示我们 ,在农民不断发生分化的条件下推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应该注意农民中不同群体的利益差别。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广西使命,给他带来了力量,使他后来能战胜战争年代的挑战和顶住物资的匮乏。由于党在1927年以后既无军事上的优势,又无后撤之地,在莫斯科举行的党代会决定,在农村建立农民协会,没收地主和富农的财产,把田地分给佃户。共产主义者想用这样的措施在农村建立起革命的根据地。毛走在这个战略的前面,他在江西省交通闭塞的井冈山建立了“他的”据点。在上海的中央委员会认为南边相距1800公里远的边界省广西─—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正适合于建立“苏维埃”政权。当掳掠的国民党士兵追捕共产主义者时,他们常问田里的农民:“你…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观,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的理论建树。毛泽东是在中国农民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力量的吸引下,开始关注农民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农民观的;毛泽东选择农村,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是对中国国情深刻认识的结果;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农民革命,是毛泽东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9.
赣南行署、各专署、庐山管理局,各县、市人民委员会:兹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56)国七办习字第18号关于改变地主成份批准手续等问题的批覆转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抄送:本会农林水、政法办公室,民政、公安、农业厅,省委农村工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改变地主成份批准手续等问题的批覆安徽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2月23日关于请示改变地主成份批准手续等问题的报告阅悉。关于改变地主成份的批准手续问题,仍然应该按照前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  相似文献   

10.
张君弟 《前沿》2011,(2):61-64
基于对中国近代惨痛历史的认识以及中国革命现实诉求的考量,毛泽东指出受敌人控制与影响力最弱的广大农村是革命力量的落脚点和聚集地。在这一分析路径下,毛泽东逐步形成一套关于农村与农民问题的革命理论,这种以农为本的农本主义思想,成为其阶级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成为马克思阶级理论中国化的现实起点。  相似文献   

11.
纪念毛泽东,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必须学习和继承毛泽东重视农民、重视农业的经济思想。重视农民、重视农业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之所在,农民问题、农业问题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一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最大的特点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实际是什么?最重要的实际就是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当十月革命的炮声传到中华大地的时候,而对一个以农业为命脉,以农民为主要国民的泱泱大国,要弄清革命的对象、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的基本力量,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付出了血的代价。当许多人热衷于组织工人搞城市武装暴动时,毛泽东冷静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探索中国社会的性质。指出:在旧中国占农村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至8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雇农及其他劳动群众,只占有约20%至30%的土地,“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15页)从而揭示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  相似文献   

12.
在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党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毛泽东党校教育思想十分丰富、精辟和深刻,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党校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办好党校是很有必要、很有教益的.毛泽东十分重视党校教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毛泽东总是从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亲自抓干部教育,抓党校教育.早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期,毛泽东就倡导建立新民学会,并以新民学会为基地,通过办文化书社,发起俄罗斯研究会,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民学会在思想上组织上为湖南共产党小组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新民学会是孕育了湖南共产党小组的革命摇篮,也是毛泽东党校教育思想的滥觞.在第一次国内革命的高潮中,共产党人主持办起了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是当时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亲自参与了农讲所的组织和教学工作.在第五届农讲所,毛泽东向学生介绍了湖南衡山等地区农民运动的经验,并讲授了《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第六届农讲所,毛泽东任副所长,主持工作,并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还讲授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这篇著作.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农村阶级有新的分化 ,地权变得更加集中 ,劳动农民遭受着更加严重的阶级剥削。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阶级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其中以毛泽东的分析最为详细和确切。根据这种分析 ,党领导农民进行阶级斗争 ,把土地分给农民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引起了农村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 ;党还制定出一系列革命政策 ,其中的税费政策 ,就是度阶级而别的。根据不同阶级的经济状况和政治态度 ,把税费负担的重心放在剥削阶级肩上 ,以减轻劳动阶级的负担 ,改善其经济状况。这说明科学的阶级分析是制订正确的政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相似文献   

15.
青年毛泽东把改造中国与改造世界联系在一起,从这里起步,开始了砸烂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革命历程。从起初主张思想改造,到后来试办“新村”、建立“湖南共和国”的初步实践,再到最后确定“走俄国革命的道路”,反映了青年毛泽东认识世界和改造社会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6.
走向井冈山     
井冈山坐落在湖南和江西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当时的井冈山可谓穷乡僻壤,它的中心地茨坪离南昌380余公里,离长沙420公里,离它最近的县城宁冈也有近50公里.从1927年10月起,由毛泽东、朱德等人建立的井冈山根据地,全盛时面积也仅7000余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就在这弹丸之地,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和共和国10位元帅中的5位,即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林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起点.因此,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这一论断,解放后被近代史研究者所接受,几乎成了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经典性结论。 这个历史结论,引起了我的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发动农村、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革命胜利。毛泽东以此批评辛亥革命没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与毛泽东对农民问题认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农民问题是革命领导者的重要任务,是影响革命进程、革命成败的关键因素。陈独秀与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存在三方面的差异,即在农民阶级划分、农民运动地位、土地革命的重要性等方面认识的差异。差异存在的原因是由两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的不同、能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运用的不同、对中国革命特殊规律认识的不同这三方面决定的。本文通过对陈独秀与毛泽东对农民问题认识的比较,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要根据中国国情,重视农民问题,注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卞文 《黄埔》2011,(4):8-11
84年前,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际,勇闯新路,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的80%居住在农村,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政治问题研究 当前重要的问题是把八亿农村人口更好地组织起来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农村政治关系的基本模式已不再是地主、富农和贫下中农的划分了,正在形成新的格局, 与人民公社时期比较,农村干群关系是变好了,这是主流,但也存在一些新问题 政治学理论工作者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实际,了解和研究中国,特别是农村基层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