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哲华 《学理论》2014,(23):44-45
法家思想在春秋战国这个大变革时期诞生,目的是富国强兵。法家思想希望用实际、有效的方法来实现统治目的。韩非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代表者,其理论代表的是法家思想的整个系统。从整体和局部全面展示韩非的"法、势、术"思想,展示其中的逻辑结构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2.
论韩非的“因情而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人们之所以称韩非为法家、法家之集大成者,是因为他集法、术、势于一身,力倡封建君主依法来治国;是因为他毕生都站在封建专制国家和封建专制君主的立场上,研究和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国富兵强的方略.可以说,韩非的每一篇宏论都是他献给封建君主的“治世良言”,都紧扣如何治理国家的主题,或是如何驾驭群臣的方术,或是如何使用民力的招法,亦或是封建君主自身的“修炼之术”.在他集中论述治国原则的《八经》中,“因情”被韩非列为治国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原则,他向封建专制君主提出了“凡治天下,必因人情”的治国方略.“因情而治”既体现着韩非的治国方略,又蕴含着他的人性思想.尽管“因情而治”是韩非为封建专制君主和封建专制国家提出的治国方略,但这其中对人性的蕴含透视和以人性为基础建构的治国方略,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论韩非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先秦时期法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韩非主张通过外力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韩非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韩非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虽然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贵族的利益,充满专制统治的色彩,但也为当今建设法制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分.在西学西法大行其道,又体现出诸多水土不服现象的今天,对于关心依法治教的当代学人来说,关注中国深厚文化土壤中,历经千年锤炼的思想精髓更具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先贤韩非法治思想的探讨,以期深入了解他的法治思想中所蕴含的依法治教思想,挖掘其于现代教育法制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是先秦时期最后一位思想家和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即,斯自以为不如非."韩非综合了法家三大思想,祖述商鞅,以其法治理论为起点,吸收了慎到的势治,申不害的术论,并把三者融为一体,建立了一个法、术、势三者结合的君主专制理论.不仪如此,他还对其政治理论进行了哲学上的论证,从世界观、历史观、人性论上为其学说找到了理论根据,他吸收和改造了老子的辩证法和荀子的唯物主义,发展了性恶论.  相似文献   

6.
韩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作为法术之士,他一生做过的事可以概括为三件:其一是总结历史上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其二是研究著述有关治理国家的理论;其三是为专制君主治理国家提供方略。韩非的治国方略集中体现在《韩非子》的五十五篇宏论中,包有"循天守道"、"因情而治"、"依法赏罚"、"治吏引纲"、"务力耕战"五大方略,其中,"务力耕战"是韩非主张的治理国家的根本性方略。富国强兵,务力耕战,赏罚依法,这是韩非务力耕战的基本思路。韩非给专制君主提供治国方略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称王称霸、统一天下。这些治国方略中蕴涵的一般道理,对于现代国家治理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在去私     
《求知》2017,(4)
<正>"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韩非子·有度》【释义】能去掉私心而遵守公法的,人民安定国家也就治理得好;能克服自私的行为奉公守法的,军队就会强大,使敌国削弱。【作者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写作背景】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提供治国方略,但终得不到韩  相似文献   

8.
韩非与商鞅都是法家最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但二者政治思想之间的差异往往被已往研究者所忽略。商鞅关注的是如何建构一元化社会控制体制,实现所谓"抟力",韩非则侧重于国家内部权力配置,及君主如何运用权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商鞅与韩非都是非道德主义者,但韩非是更彻底的非道德主义者。人性好利与"与时俱进"的历史现实主义是韩非彻底非道德主义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韩非认为,凭借以君主为代表的国家垄断一切资源这一得天独厚的制度设计优势,完全可以建立起能够确保以君主利益为目的的制度环境,而"法治"与"术治"的正确运用正是君主建立和维系这一制度环境的基本工具。韩非彻底的非道德主义政治思想更准确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政治实践的本质,但其强烈的反人道性却使其失去了进一步意识形态化的历史机缘。  相似文献   

9.
韩非在提倡法治的同时,也主张实行德治。他认识到人民是国富兵强的源泉和民心的向背是国家安危存亡的重要因素,因此他主张实行硬的一手时,也推行软的一手,只不过是刑主德辅而已。韩非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取信于民、利民、反暴政以及忠孝等方面。重温韩非的德治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自提出了有关国家政治体制的观点主张,其共同点是期望全国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最终由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构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思想理论,对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历史的形成和延续,作出了政治文化传统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哲学史丛书之一的《韩非思想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孙实明副教授潜心研究的又一力作。本书选材巧妙,语言流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立足事实,全面客观。 中国古代哲学,其实是一种道德哲学,这种道德哲学与政治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基于此,本书在引证大量事实和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韩非的社会政治思想(包括经济思想)、伦理思想和哲学思想,力图从整体上把握韩非思想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秦法家对毛泽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已经开始接受先秦法家的主张。先秦法家偏好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得到了青年毛泽东的强烈认同。从1958年直至1975年,特别是在毛泽东晚年,他正式思考法家。毛泽东反复论及法家人物,反复阅读法家文献,以"厚今薄古"概括法家,以"评法批儒"彰显法家,把他对法家的思想认同转化成为了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理解毛泽东的法家观,有助于深化毛泽东研究。从法家的角度来看,法家第三期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毛泽东的法家观及其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描绘毛泽东的法家观,有助于理解法家学说、法家第三期在当代及未来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蔡世晶 《学理论》2011,(23):37-38
荀子是儒家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非常重视法治,在《荀子》一书中,"法"和"刑"出现的频率极高。但同时也并没有完全脱离儒家的"礼"治思想。荀子的贡献在于,他不仅改造了孔孟的礼治,而且还修正了法家的法治,使它们二者在新的理论框架下融为一体,成为儒法合流,礼法统一的先行者。因而,研究荀子的思想,尤其是他的礼法思想,对于我们厘清中国封建法律思想发展演进的脉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来读韩非的《说难》,颇受启发。《说难》中有一句话:“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服人的真正难处,在于把握被说者的心理特点,在于我说的话能不能打动被说者的心。从这里,我联想到我们的思想工作。尽管我们的说服对象和韩非所说的说服对象不同,但是,我们要以理服人,也有一个“知心”的问题。我们在做思想工作时,首先察知被说服者的心理,这是一个基本功问题,要做好思想工作,必须注意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写道:在个  相似文献   

15.
人性假设与管理策略有着密切的联系.韩非认为人性是“自为”、自利的,是趋利避害、好逸恶劳的.他以“自为”人性论为理论前提,提出了以“势”为基础的以法治民、以术治吏的管理之道.韩非的这种管理之道,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化、有序化、规范化管理.韩非的以法治国思想与儒家的以德治国管理,是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16.
在秦地法理学与晋地法理学之间,有很多交叉的地方,正是因为这样的交叉,才促成了"秦晋法理学"这个学术主题。其中,商鞅就是从晋地的魏国去了秦地。韩非生于晋地的韩国,最终死于秦国,韩非写作的地点既包括晋地又包括秦地。秦与晋,因为地理位置的毗邻,为两地法理学说的交流生共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秦晋法理学的特质在于:有比较浓厚的法家色彩,有强烈的现实主义与功利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7.
王舸 《学理论》2015,(2):29-30
《韩非子》一书是韩非最重要的理论书作,其承载了韩非主要的治国理论。韩非以"性利"论的观点来分析批判臣子和民众的行为,通过简单而深刻的寓言故事说明人们"好利恶害"、"趋利避害"的天性,以此说服、帮助君主运用"法术势"来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18.
林韦是一位忠诚于人民的新闻记者,一个毕生追求真相和真理的人。他在前半生中经历了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和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建,始终是人民日报的重要干部。他成长在人民日报,挫折在人民日报。晚年,他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负责人之一,是在思想领域影响很大的刊物《未定稿》主持人之一。他倾全力支持和推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他的思想光华在晚年放射得更加耀眼夺目。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乃举世闻名的"法治国家",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法治模式背后的价值基础糅合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儒家的价值观念以及类似于法家思想的价值观念。2007年推出的新加坡电影《Just follow law》很好地反映了新加坡的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重视法令、倡导革新、富国强兵等方面,明代法家思想延续了先秦法家的一贯思路,但在与儒家、道家等思想的融合中,又有不少创新,提出君臣平等、天下之法等主张,将法律治理向基层社会延伸。以现代法治的标准审视,明代法家思想不乏局限性,但它以法制推动改革、严法整饬吏治、正视刑法作用、初步构建起法制的民主之基等,仍显示出积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