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1,(4)
弗洛姆研究自由对现代人的意义并分析现代人自由的困境时,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融入马克思的社会经济理论学说,利用心理与社会的双重批判,剖析现实社会出现异化现象和困境的根源所在,并总结出逃避自由的三种主要的心理机制表现。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的提出对于分析当代人的心理素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人类积极自由并且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煜 《理论导刊》2012,(1):71-73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现实需要,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途径。以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观为理论背景分析当前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生存困境和心理机制,问题的解决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力量的整合,尤其需要对人精神的引导,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7)
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弗洛姆分析了人类逃避自由的社会心理机制形成的原因之后,他又进一步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根据异化概念分析了这种逃避行为的具体社会原因。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弗洛姆就现代社会人类的异化现象分析了现代人的精神状况是否健全,并详细阐述了满足人类健全精神的基本需要和建设健全社会的总体性构想。通过对弗洛姆《健全的社会》中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和建设健全社会思想的分析,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并找到从异化社会通向健全社会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弗洛姆的逃避自由理论的原因背景简单介绍,以及对其所引起的人的心理机制的变化分析,重点阐述其背后的异化现象,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弗洛姆在马克思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物化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对异化的内涵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结合弗洛伊德有关性格结构的理论,弗洛姆认为异化现象已经渗透到人的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当中,并且披上了技术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合理外衣,导致了非创造性人格的出现。为了解决人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弗洛姆提出仅仅确立健全的人格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恢复人的批判性维度。弗洛姆的社会健全理论对我国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高价值追求,但马克思并没有直接阐释自由的本质内涵。因此,我们探讨自由问题需要从劳动与休闲的双重向度辩证理解,即从生产劳动中争夺自由时间,并由消极休闲转向自由劳动。一方面摆脱资本主义"时间的统治",争夺更多可从事高级活动的自由时间;另一方面摆脱"劳动的奴役",实现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内涵的自由劳动。相对于必要劳动来说,自由劳动属于一种休闲,而相对于作为必要劳动调节机制的消极休闲,它是一种积极休闲。积极休闲的转向本质上就意味着自由时间与自由劳动的融合统一,强调人在自由和休闲中劳动,同时在劳动中感受到自由和休闲,这是人类劳动的本真状态,也是人类自由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于文淑 《学理论》2011,(29):27-28
消费本身是为了满足需要,但在西方现代社会中消费却成了目的,创造性的消费需求是幻想的需求,它加剧了人的生存困境,看似自由的消费行为实质上是消极的自由,是一种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在充斥着各种消费异化现象的今天,我们提倡把资源的有限性作为研究消费问题的前提,以此来深入研究处于消费社会的人类应当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1)
先验与经验历来是哲学争辩的焦点之一,从康德开始了从先验自由到经验自由的下降之路,在唯心主义集大成者黑格尔那里则实现了先验自由和经验自由的统一,而马克思将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进行分立,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弗洛姆则提出了逃避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又实现了先验与经验自由的统一,自由观正是在这样的分合中不断发展,从其深层次上则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由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9.
关于爱的理论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弗洛姆认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是具有创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种能力;爱的本质是"给予";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体现了他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综合",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世界走向数字化的世纪。数字化生存世界是指数字化的生存范式及价值原则已经全面渗透到人类的生活世界,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数字化生存世界与人类的精神世界呈现出深刻的二律背反:一方面,数字化的正常体验与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积极的适应关系,数字化生存强化了金融资本对社会的穿透力,使生存世界的发展意志更加强硬;另一方面,数字化生存又极大地促进了公共空间的商品化,对人类主体地位及其智识能力造成了重大挑战,亦导致了人的精神生活的深度殖民化,强化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应强调人文精神对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建设与意义支持,构建更加文明、公正、合理的制度体系,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消极政治心理的引导与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势群体中滋生蔓延的消极政治心理已经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严重的潜在威胁。引导与调适弱势群体的消极政治心理,要建立一整套消极政治心理的逆向转化机制,化消极为积极,使弱势群体的政治心理处于一种健康有序状态,进而保证和促进整个国家的政治稳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该规定表明刑事案件超过诉讼时效后,嫌疑人是否有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是判定该案件是否继续追诉的决定性因素。实践中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嫌疑人常呈现出积极逃避侦查和消极不主动投案两种情形。积极逃避当属逃避侦查没有异议,但消极不主动投案则因主观上无逃避积极性、客观上无积极逃避行为等表现导致其是否属于逃避侦查成为司法实务工作中争议的焦点。立案后消极不投案与逃避侦查、主动投案等情行并不相同,无论是从是否超过诉讼时效还是从追究责任必要性来看,立案后消极不投案的情形均应排除在逃避侦查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3.
朱红  陶云 《学理论》2009,(26):140-141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消极态度看待心理健康、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强调心理学要摆脱过去过于研究人的负性心理、注重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模式,应重视研究人性中的正性品质,以人的积极力量、善行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基本思想的分析与研究,力求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0)
公共科技政策通过规范和引导科学研究、公共技术等的开发活动,营造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良性互动发展关系,符合了代际伦理所关注的人类长远生存利益。基于对公共科技政策代际伦理维度的思考,有利于理性认识和评价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帮助人类走出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田钒 《学理论》2012,(23):40-41
理性与非理性不仅对人的认识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而且在人性的健康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理性同非理性的协调统一,人性的完满发展仍旧需要理性同非理性的协调统一.对此,我们应当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以理性为主导,强化非理性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消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性和谐,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秀敏  丁静 《学理论》2009,(31):102-103
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心理功能有逃避功能、攻击功能、替代功能、建设功能;其中前三种是消极的心理功能,后一种是积极的心理功能。网络心理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利用网络文化的建设功能,能够学会正确地对待和利用网络。网络心理教育是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充分条件,应围绕心智模式、情绪管理、意志力、人际沟通、压力管理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贡斯当的“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是近现代西方消极自由理论的重要基础;伯林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以个人自由为出发点,落脚到制约国家权力的宪法制度设计上;德沃金和罗尔斯的自由理论返回法的形而下,试图寻找国家权力在个人自由实现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可行路径;中国传统自由观强调权力与自由的关系,以严复为代表的近现代自由话语开始触及自由的主体性、平等性等法治要素。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立场出发的自由理论及其实践表明,“人民自由”吸收借鉴经验自由主义和理性自由主义合理因素,吸取中国传统自由观优秀基因,整合自由与平等、自由与公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形成了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同生共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序格局。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类的生存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古今中外哲学家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哲学的视角对现代人类的生存困境进行分析和思考,主要探讨现代人类生存困境的主要表现以及导致现代人类生存困境的原因,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就如何使人类走出现代生存困境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春如 《学理论》2009,(20):15-19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实现自由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史观发现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国人民追求自由的伟大事业一步步地推向深入,使马克思主义自由途径理论在中国有了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以赛亚·伯林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自由四论》中,他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是人的自由,自由是人的内在规定性;他反对自由的敌人——极权主义和历史决定论;伯林提出了两种自由观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这些都使得伯林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获得了永久性的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