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增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管理考评的科学性。提高创建的实效,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对文明创建工作实行动态记分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邻里和气千般好,争创文明家庭美;父母恩情重如山,人老年迈不能嫌;……”这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词句,如今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广大农村的“文明墙”上随处可见。为宣传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和谐农村建设,贾汪区在农村大力实施“文明墙”工程,在各村建立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马庄村党总支,多年来注重把提高村民素质作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的有效途径来抓,收到了两个文明建设齐发展的良好效果。受到从中央到地方许多领导和专家的表扬。其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华日报》8月27日报道:徐州市贾汪区通过自我申报,将600名科级干部的家底悉数晒到网上。  相似文献   

5.
正王承志,徐州市贾汪区政协委员、贾汪夏桥医院副院长,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兼任江苏省红十字会理事、贾汪区心连心志愿者协会会长。他是一名医生、一名公益事业践行者,更是一名优秀的政协委员。王承志坚持医学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深入钻研最新专业学术成果,不断夯实自己的业务功底。在临床实践方面,他潜心研究、精准操作、善于总结经验,是医院的业务骨干。从医多年,他从不接受病人及家属的任何吃  相似文献   

6.
凡夫 《群众》1994,(12)
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位于徐州市区东25公里处,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6.3万人。大运河横东西,206公路纵穿南北,京沪线由西北向东南飞越。交通方便,  相似文献   

7.
正在徐州市东北38公里、苏鲁两省交界处,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小城"贾汪。之所以有名,过去是因为贫穷、落后,以挖煤著称。"路上黑乎乎,到处脏兮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是这座百年煤城的真实写照;如今则是因为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精彩嬗变,因山清水秀、游客众多闻名。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苏省徐州市考察,期间视察了贾汪区潘安湖湿地,走访了马庄村,对  相似文献   

8.
黄磊 《淮海论坛》2011,(1):22-23,19
马庄村地处徐州市东北郊25公里.隶属于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下辖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300多人。作为一个“老先进”,马庄村一直以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而闻名遐迩。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形势下.回顾反观马庄.这样一个多年来无信访、无赌博、无治安刑事案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全国文明村,很多方面都给我们以新的感受和启发.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4,(8):F0003-F0003
徐州市贾汪区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总面积612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素有“百年煤城”之称,是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发源地,随着长期的煤矿开采,全区形成13.3万亩采煤塌陷地。2011年11月,被列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在全省是唯一一家。  相似文献   

10.
徐州市贾汪区塔山乡党委采取四条措施,对流动党员加强管理和教育。一是建立请假、登记制度。凡外出的党员都要向所在支部请假、登记,并要求按期回来参加组织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视察,在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对马庄村基层治理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要求认真总结推广马庄经验。马庄村是徐州市探索新时代乡村善治之路的典范。近年来,徐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持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走出了一条"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徐州市贾汪区抢抓省委、省政府扶持苏北加快发展和加快沿东陇海线开发的重大机遇,围绕总量争先、增量领先、均量率先的目标,坚持发展工业第一方略,强化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为把贾汪打造成东陇海线工业强区而努力奋斗。立足资源优势抓整合,促进工业经济集聚发展。贾汪区具有丰富的石灰石、煤炭、白云石等矿产资源优势;优质棉种植有悠久  相似文献   

13.
1994年1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徐州市贾汪区进行区划调整。江苏东方经济联合集团公司一班人识大体,顾大局,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发展经济,自行消化和解决因区划建设占地而使大批农民失业的问题,起到了稳定社会和保证贾汪区新区划平衡推进的作用。1996年,东方公司的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产值3.2亿多元,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前不久,记者采访了东方公司总经理孙吉安同志。  相似文献   

14.
谭浩 《辽宁人大》2008,(6):40-41
前江苏省徐州市建设局局长赵大荣(化名)今年54岁,本该在事业上大展拳脚的她却因腐败不得不呆在徐州市看守所。  相似文献   

15.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项目是投资的载体、政策的载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03年我们徐州市贾汪区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以项目促进发展,大力度、快速度、高强度抓好一批大项目建设,为全年经济工作日标的实现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8,(6)
正贾汪区是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资源枯竭城区。近年来,贾汪区认真践行"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生态产业城市社会四个转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走出了一条新时代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贾汪区多年来持续实施生态修复再造,恢复绿水青山。百年煤城,生态之殇。生态环境脏乱差曾经是贾汪最突出的短板,修复生态是全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期盼。几年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以“公众听庭评审”活动为载体,设立程序,建立保障旁听人员发表评议意见制度,做到“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让人民群众参与司法、见证司法、监督司法、支持司法。这一做法不仅成为铜山法治建设的一张名片,还被徐州市政法委在全市推广,获得“江苏省政法工作创新奖”。该院今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法院”“徐州市十佳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18.
王玲玲 《中国发展》2009,9(3):23-26
循环经济是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运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江苏省徐州市的具体情况,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徐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徐州市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璇  文雅茜 《浙江人大》2012,(11):14-17
多个地方政府近年来陆续进行了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实践,但由于"缺乏可持续性"和受制度设计不完善等局限,往往"昙花一现"。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该如何突围?近几个月,江苏省淮安市、徐州市贾汪区、安徽省庐江县等地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公示或在网络上公开"晾晒"官员家庭财产,引发公众关注。与此同时,一些曾经被认为是财产公示破冰或地方探索样本的试点地方,却因各种因素"人走政息"或"偃旗息鼓",让人神伤。从1987年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首次被提出,到现在各地政府不断探索和试验,中国的  相似文献   

20.
徐州市女性人才工程发展态势江苏省徐州市妇联为了达到全国和省关于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要求;江苏省徐州市委把女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纳入全市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了明确指标:到1999年底,全市100%的县区党政班子中至少各有1名女干部;市部、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