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欺负是儿童间尤其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对双方,尤其是受欺负者的社会适应和身心健康有着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和危害。经常受欺负的儿童,不仅会导致压抑、焦虑、自尊心和自信心下降等内部心理问题。在极度压抑的状态下,甚至导致学生自杀。而且,还会出现一些外部行为问题,造成社会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2.
社会“恶少”欺负弱小,寻衅闹事,敲诈劫取钱财,侵扰学校学生,其中最多最主要的侵害是对在校生进行敲诈勒索。社会“恶少”敲诈勒索主要的特点有:敲诈地点,一般选择在游戏机房、桌球房。乒乓球房、运动场等公共场所,还有学生上学。放学必经的路途,校门口附近的小店铺等。敲诈时间,一般选择在放学后居多,教师周五政治学习期间,中午午餐午休时间也时有发生。敲诈选择的时机,以学生缴款、退款的时候居多,如学生报到缴费,春游秋游外出活动收费等。还有学生获得较多压岁钱、零用钱的节假日之后也不少。敲诈选择的对象,以如下六类学…  相似文献   

3.
欺负行为普遍存在于校园当中,是中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越轨行为,对青少年儿童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欺负行为的涵义、现状以及防治三方面对校园欺负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使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了解欺负行为的发生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业进步。  相似文献   

4.
"恶少"是寄生于学校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活动严重干扰了教学秩序,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和人身权,并腐蚀、毒化了部分学生.要警惕少年黑社会组织的滋生,要加强对"恶少"的防范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德育,在年轻一代品德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如何呢?1997-1999年我们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沿海开放地区儿童少年品德状况与家庭德育状况的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在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12个城市30所中小学对3000名学生的家长做了问卷调查。与此同时,还在部分学校同中小学生家长举行了数次座谈,并通过班主任掌握了一些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典型材料。根据以上调查可以认为,当前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生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6.
丰怡 《工会博览》2009,(5):143-143
本文主要介绍了工作场所中欺负问题涉及的三个主要群体——欺负者,受欺负者和旁观者,通过对其个体特征和行为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其各自对欺负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会上,公布了一份由海南省教育资源研究发展中心对海口市30多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所作的“家庭教育与中小学生发展”课题前期调查报告。这次大规模的调查从2004年底开始,历时8个月,发放问卷8万多份,共收回有效问卷4万多份。  相似文献   

8.
东子 《工会博览》2013,(33):38-39
现今,在许多家长看来,“学习”就是早早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了小学读中学,渎完中学读大学;“学习”就是坐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放学回家认真完成作业,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以我多年对儿童教育心理的理解,“学习”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快乐地学。所谓“玩中学”不是一边玩一边学,而是在玩的时候不要想学习的事情,要玩得尽兴。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小学生有许多苦恼,诸如考试的压力、家长的高期望以及部分教师施教不当等,造成不少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尤其是那些生源较差的学校,对学生中出现的学习困难,情绪不稳,与同学、老师、家长人际关系紧张,说谎打架、早恋、厌学甚至出走轻生等,仅靠思想教育,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无数事实证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忽视.一些学生抱怨说:“家长望我们成龙,老师抓我们功课,可谁又来关心我们的苦恼呢?”这正是初中学生追求独立人格与初具自我意识的发自内心的心声.然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又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唯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常渗入心理健康指导,在这方面已作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继成人心理危机热线受到欢迎后,深圳市近日开通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热线,24小时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不久前,深圳市文明办完成的“深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使有关部门看到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项目,开通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2)
正近来,有一篇网文《请严肃地告诉孩子:学习肯定是辛苦的!全世界都一样!》在中小学生家长群流传。该文称:"……谁不是一路考试拼搏上来的,谁小时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业,有时做得不好还要被老师批评两下?……有些家长以为国外教育就是快乐的,其实在国外,优秀的学生一样要很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无论哪种情况,他们首先是有一个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努力付出,这个过程是谈不上快乐的。快乐是体现在学习的结果上。"我去参加女儿班的家长会,老师们也异口同  相似文献   

12.
欺负行为在中小学校园中很普遍,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在这点上国内外研究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此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选取浙江省象山县25所中学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的欺负程度及规律,分析发现初中生的欺负程度与年级及陛别有关,与父母的职业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故意性质的违法犯罪,多数是为了不正当的动机和目的,也就是说,他们所实施的行为动机目的是不可告人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少数青少年的故意违法犯罪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为了弥补被别人敲诈勒索后遭受的损失,或者是为了“帮助”被欺负的朋友,等等,他们自认为自己行为的动机目的与那些低级的违法犯罪有质的区别,因而在实施行为前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和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在实施行为后,又对受到的批评、教育和必然的法律制裁很不服气.小许就是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14.
“下暴”既不是法律术语,也不是规范性通用词语,而是重庆地区约定俗成的一个特殊词汇。它指的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团伙欺负单个人,目无法纪进行搜身、抢夺、殴打、报复等现象。下暴现象在重庆乃至全国中小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性别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未成年女孩中性格大多有柔弱、不善拒绝的特征,加之当前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存在,使未成年女孩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屈从的弱势地位,极易受到性侵犯和性伤害。近些年,未成年女孩受到性侵害的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侵害人很多是未成年女孩边的亲人、邻居甚至是老师。因此,未成年女孩应从小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品质,培养良好的自我防范能力,敢于拒绝来自一切方面的不良诱惑,敢于向任何性侵害说“不”,让生命之花健康绽放。现实生活中,未成年女孩如何提高防范性侵害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防范…  相似文献   

16.
牛桂英 《工会博览》2005,(19):50-50
前不久,建工集团六楼会议中心座无虚席,240多名集团女职工带着孩子,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集团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组织的“好母亲、好孩子”专题讲座。广为少年儿童和家长熟悉的“知心姐姐”——卢勤老师为大家作了精彩的演讲。  相似文献   

17.
美国警察驻校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学校和警察局合作已有多年,警察在校园里除了维护秩序外还负责督学工作。这种合作计划在处理多变的校园环境中被证实为成功的策略。这种警察通过多渠道为学校和社会作出了贡献。“警察老师”酒精和枪械管理局专门制定的一项“宏伟”项目就是这些警察所授的一个课程。其它付诸于实践的项目有“勇敢”、“健康”、“星光”等。尽管这些项目的名称五花八门,但都主要是给沉重讲述毒品和犯罪团伙的危害。除了学习这些项目的内容外,学生还学习如何应对来自同伴及街道团伙的压力。这些指定课程着眼于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对行为的选择并思…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中小学生文明上网意识和加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新闻出版总署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全国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活动”,活动将组织国内知名网站,向全国中小学免费赠送《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10万套,并以腾讯网为平台,从6月开始举办历时5个月的全国百万中小学生参加的”全国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书征文大赛”。  相似文献   

19.
青年农民工闲暇生活“问题化”倾向会使其身心受损,他们通常会以被动接受、消极反抗、暴力或犯罪的表现形式来显示其对社会消极甚至破坏的态度、行为,最终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因闲暇生活的缺乏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已经不是单个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病态现象。本文旨在尝试以社会失范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青年农民工闲暇生活缺失进而导致行为失范的社会病态问题,以期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现在社会复杂了,学生中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的多了,教育帮助指导这些学生是一件很苦、很细致的工作。我最重要的感受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或行为偏差,一定要“双管”齐下,帮学生还要帮家长。有一个女学生,生活在一个干部家庭,父母望女成凤,要求她考试一定要考前几名,电视也不许看,还出了三万元,让她读基金会中学,学习难度增大,仍一个劲地要女儿考班级前几名。女儿心理压力太大,实在受不了,发展到与父母感情淡薄,甚至对立,不愿与父母讲一句话。对母亲只是一个“喂”,不愿叫“妈妈”。有一次吃饭时,她在小房间睡觉,父亲去叫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