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高泳佳  侯子峰 《传承》2014,(4):110-111
在对浙江省湖州市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生态意识进行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能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但其认知水平和生态环保知识仍未达到我国科学发展观战略实施的要求。基于调查分析,在高校中全面开设生态环保课程的同时,加强家校合作,深化社会生态文明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邵玲玉  杜维彦 《前沿》2007,(10):195-197
本文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及其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和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在部分大学生身上也暴露出一些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5,(5)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和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明确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界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统一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2)
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实现美丽中国的现实需求。然而,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现状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不容乐观。基于此,以黄淮学院为例展开调研,可知提高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途径主要有构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在通识教育的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等。  相似文献   

5.
崔萨础拉 《前沿》2014,(13):183-185
本论文中为了强调蒙古族大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的重要性,对某大学的100名蒙古族学生作为样本,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蒙古族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现状。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在蒙古族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蒙古族大学生对时间规划性弱,时间观念淡薄,管理目标失衡,管理方法缺失等问题。作者根据调查数据提出了解决建议。首先,提出强化时间观念的重要性,对大学生充分指导和适时监督。其次,全面优化课程结构和多方面资源。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社会的视角既有同时代大学生的普遍性,又因为民族因素具有特殊性。本研究以西藏民族学院藏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抽样调查获得了西藏大学生对于西藏社会历史和现实的认知和评价,进而联系西藏社会发展和我国民族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情况。方法: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广州市某高校86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3%的学生认同心理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8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需要心理咨询;遇到问题时,大学生主要求助的对象是同学朋友,或者自己解决;大学生中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比率为40%;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平均比率是9%,而且比率随年级增长而增多;对咨询效果的满意率为73%。结论:大部分大学生认同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但是真正遇到问题寻求心理咨询的学生较少。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不同,需要针对性别和年级开展相应教育和辅导,提高心理咨询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覃元理  阎建明  荀启明 《前沿》2013,(3):173-175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崭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时代迫切需要人们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即由非生态的生活方式向生态生活方式的转型。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的消费方式、全面的生活追求和合理的闲暇安排等基本内容。建设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新时期推进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建设,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与每个人紧密联系,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新代的新要求、新任务。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推动者、受益者。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要把生态文明意识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加以教育培育,帮助大学生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0.
刘勋昌  邓落霞 《传承》2014,(10):136-138
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建设高校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现状的调查,分析部分大学生产生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力措施,以优化大学生成长环境,促进其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进而大力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9,(1)
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及其素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有助于实现美丽中国奋斗目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通过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形式、建设美丽校园、开展生态教育实践、加强制度约束规范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曹斌 《前沿》2014,(7):166-169
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生态文明”,在大学生中开展基于生态文明理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的精神要求,也是新形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要求。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等问题,从生态文明理论的形成出发,提出了生态文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依据生态文明创新性地提出了自然观、生命观、发展观、民族观、宗教观和祖国观的“六观”教育,分析了民族院校开展“六观”教育的特殊优势。基于生态文明视阈下“六观”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补充和完善,民族院校为这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坚实的研究平台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本文希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提高民族院校该项工作的实效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郗芙蓉  李昊 《人民论坛》2014,(2):134-136
为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对工程伦理规范的认知状况,以调查为基础,发现工程伦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普及程度非常低,理工科大学生对工程伦理规范认知也亟待提升,并就此现状及其成因加以分析,认为必须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教育理念、完善工程伦理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对工程伦理规范的认知状况,以调查为基础,发现工程伦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普及程度非常低,理工科大学生对工程伦理规范认知也亟待提升,并就此现状及其成因加以分析,认为必须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教育理念、完善工程伦理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张微  董玉宽 《前沿》2013,(8):100-102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加入到"五位一体"国家建设布局中,由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加强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是加强公民生态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体现,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调查内容涉及党政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理解及其把握的基本情况;党政干部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及其相互关系、存在问题以及产生原因的认知情况;党政干部对当前我国社会整体文明协调发展的认识状况等。  相似文献   

17.
张辉 《前沿》2012,(22):20-2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课题组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媒体视阈下,要确立创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路径,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生态文明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并从素质、意识、知识、技能、教学体系、实践、网络、校园文化、机制和管理等十个方面明确提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9.
葛敏 《前沿》2013,(2):67-68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以便根据其实际水平和需要改进法制教育,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在校1000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但对法制现状不太满意;法制观念显著增强,但法律基本知识仍显不足;关注与自己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但知之甚少;对高校法制教育有较高期望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形式对辽宁省在校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显示,新时期辽宁省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出现了新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