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庆 《党政论坛》2010,(5):14-17
2010年是举世瞩目、人民期盼的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年,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上海时的要求。进一步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举办世博会为主线,以礼仪文明、环境文明、服务文明、秩序文明建没为重点.充分发挥市民自律的主体作用、文明创建的基础作用、主题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测评监督的激励作用和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举办世博会与文明创建的良性互动,使世博会成为上海城市文明建设的大考场、大舞台、大学校,实现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新提高,  相似文献   

2.
稳定的资金流及良好的信用背景,成为能否对世博会融资进行金融创新的关键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不仅仅是一次世界性的经济盛会和展览盛会,同时还为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产品创新起到巨大的催化作用。世博会场馆建设及运营支出合计380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1998年上海开始决定申请举办2010年世博会时的民意调查显示,公众对举办世博会的支持度超过90%。自2002年我们取得举办权以来,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国家对举办世博会的投入也相当大。为举办世博会直接投入场馆建设的资金上百亿元人民币。间接投入的城市基础设施资金已有上千亿元。  相似文献   

4.
形象地说,面对来自各国、各地7000万人次的贵宾和游客,2010年的世博会是我们,上海市民的道德“考场”,是测试我们上海市民道德素质的社会大考场。  相似文献   

5.
2010年5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大幕正式拉开。“一切始于世博会”,世博是人类文明的盛会。千姿百态的各国建筑、引领先河的最新科技、充满想象的无限创意、精彩纷呈的文艺活动、各式各样的全球美食,世博无异于一场感官和创意的饕餮盛宴。作为上海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世博对于学院而言更多的还意味着一种责任。因为,世博会激起了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的工会干部了解世博参与培训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何音 《瞭望》2010,(17)
<正> 5月1日至10月31日,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级盛会。《瞭望》今年第1期和第15期先后刊发了两组专题报道,被网络媒体大量转载,有利于扩大世博会的知名度,激发读者对世博会的向往,并对世博会园区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第15期的《世界走进世博》《未来建筑的"试验场"》,将世博会的创意设计和人文内涵,通过图文报道生动、全面地呈现给读者,展现了上海世博会的现代化风貌和如画美景。  相似文献   

7.
金斐 《学理论》2011,(2):300-301
2010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为高校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带来一些机遇,服务世博成为了现阶段高校共青团的中心工作。高校共青团坚持以服务促建设,为改善基层团组织现状、增强团员青年的归属感、提升团干部素质,促进基层团组织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一些新思路、新办法。  相似文献   

8.
日本爱知世博会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正在筹备2010年世博会的上海认真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0,(7):F0002-F0002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盛会。能否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关系党和国家的声誉,关系中华民族的声誉,关系上海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卢湾区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举力,2010年世博会的冲刺之年,现在离世博会召开还有100多天,全市迎世博的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从而为世博会的顺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是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正朝着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的上海来说,21世纪是极具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加入WTO,申办世博会的成功,都为上海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能力,打造一流国际商都奠定了发展的基础,绘制出美好的蓝图。特别是世博会的申办成功,不仅表明了今后数年中,一个高效能,高科技的上海将出现,同时也将出现一个高素质、高度文明的新上海。世博会本身就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的体现!世博会也是上海人敢于挑战、乐于竞争的精神的昭示!如果把这种精神称之为世博精神,对于每个处于市场风浪中的企业而言,必须拥有世博精神才能在挑战中抓住机遇,成为赢家。那么究竟如何把握、获取这种精神呢?笔者结合轻工的实际状况,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2.
苏北 《侨园》2003,(1):22-23
世博会选择上海,世界看好中国。被誉为展示各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综合实力的“经济奥林匹克”,2010年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会给我国带来什么?谁能与世博经济共享繁荣呢? 为中国发展再装一个“加速器”世博会不仅属于上海,更属于中国。上海申博成功,既是对举办国经济实力的考验,也是对举办国举办能力的考验,它会对举办国的经济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200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3万多亿美元,人均首次  相似文献   

13.
上海考虑申办世博会,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4年,日本友人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建议。翌年,在匕海政协会议上,香港籍的政协委员郝继位再次提出上海申办世博会的建议。香港籍的上海政协委员,很多是从上海出去的企业家,他们对上海有很深的感隋。他们建议通过办世博会来重振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雄风,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向上海聚焦。上海市委、市政府对这个建议很重视。  相似文献   

14.
胡清、郑国中在“‘世博经济’魅力有多大”中指出,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与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形成南北呼应之势,必将成为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超级引擎”,将会极大地促进上海等沿海地区以及广大内陆地区的发展。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为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点,为上海在21世纪初实现跳跃式发展,尽快建成世界级城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力,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并且将有力地拉动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经济带乃至带动全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思政 《党政论坛》2010,(11):60-61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更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转型的能力。上海作为—个特大型城市,如何遵循现代大都市的发展规律,在世博会这个超大型的演兵场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激发自主创新的动力,寻找社会治理的活力,抓住世博会所带来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6.
<正>世博会:市民素质的大考场形象地说,面对来自各国、各地7000万人次的贵宾和游客,2010年的世博会是我们上海市民的道德"考场",是测试我们上海市民道德素质的社会大考场。凡是上海市民人人都得进入这个考场参加考试,都得在自己的家门口,在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是举世瞩目、人民期盼的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年,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上海时的要求,进一步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举办世博会为主线,以礼仪文明、环境文明、服务文明、秩序文明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市民自律的主体作用、文明创建的基础作用、主题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测评监督的激励作用和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举办世博会与文明创建的良性瓦动,使世博会成为上海城市文明建设的大考场、大舞台、大学校,实现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新提高,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成功举办世博盛会提供良好社会氛围、精神支撑和力量支持.为此,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徐捷 《学理论》2012,(23):200-201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给上海经济带来一系列良好效应。基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大环境情况及当前理论研究现状,要持续世博会前、世博会中的就业创业促进作用,利用好"后世博"的多种经济机遇,为创新就业创业指导模式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解决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难提出具体的政策路径,对于共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氛围营造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月14日至17日,胡锦涛总书记来上海考察工作。考察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听取了俞正声同志代表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上海市委和市政府作的关于世博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还听取了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工作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上海未来的工作提出了“三个切实”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0,(7):F0003-F0004
世博会志愿者是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演绎的生动实践,是世博会筹办和组织运行的一支重要工作力量,更是城市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是由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工作组统一招募的,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外自愿无偿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所有志愿者。世博会志愿者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