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源于领土争端的民族主义浪潮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越南、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兴起。各国之间激烈竞争,不仅是为了在领土、资源或历史等问题上获得利益和公正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国家尊严和国际地位。中国崛起引起的地区权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各国政府与民众互动关系的变化,是激发这一波东亚民族主义的国际和国内原因。从国际上看,美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中渔利,但美国并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惧确实在加深,同时对美国也心存疑虑。从各国国内看,日本和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源于政治精英的煽动,越南和中国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源于民众的自发情绪,韩国的民族主义则同时受到大众和精英的推动。在东亚地区,民众的力量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因而各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将是大众民族主义对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冲击。中国要妥善应对周边关系中的民族主义因素,对内应该培养开明的国家利益观和冷静、理性的外交观,对外应该提倡建立互利、互敬的地区秩序。  相似文献   

2.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靖国神社,这绝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有着深厚的政治右倾化背景。日本政治右倾化表现在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战争;修改和平宪法;鼓吹“中国威胁论”,制造摩擦;妄图成为军事大国四方面。日本对侵略战争没有进行认真反省、清算;经济实力增强了日本的政治大国欲望,导致日本政治上的激进和右倾化现象。此外,日本文化的独特性,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深层原因。日本政治右倾化,使东亚的和平与安全受到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李公朴生前记过四阶段的日记。存录了他的真实思想情感。通过系统掌握其日记内容,本文梳理出李公朴关于抗战时期尤需发动教育民众。弱国抗战要发动全民作“面的抵抗”,澄清吏治、改革政治与开放民众的关联等民主思想;透显了李公朴为民族争人格存正气,力争到底的斗争意志,以及身体力行的大勇精神等政治品格。正因为有上述思想品格为基础,李公朴在关系民族命运与大众福祉的历史转折点,站在了代表正义的一方。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的增长速度和涨幅已经大大超过了民众的承受能力,引起了民众的不满,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更是成为政府关切的重大民生问题和政治问题。为化解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世界各国都有一些成熟的做法,其中,美国、日本、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备受关注,对我国缓解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德日两国法西斯战败以后,德国和日本的国内经济崩溃、政治沦丧,民众精神空虚,民族前途渺茫。但在外力的引导下,德国民众经历了分辨——认识——痛恨纳粹罪行的思想转变过程,精神面貌开始净化,认识境界开始升华。二战后,德国社会精英的一贯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尊重与敬佩。而日本后来所走的道路却截然相反。种种事实表明,彻底否定军国主义思想文化、谴责侵略战争罪行,仍是摆在“大和民族”面前远未完成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化是某个国家或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长期积淀而成的政治观念方面的综合体系,表现出一个政治系统的基本政治倾向。美欧的政治文化既表现在双方对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认知上,也贯穿于各自的历史进程中。美欧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针锋相对的态势,显示出双方迥然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美国的霸权倾向与欧洲的制衡传统产生剧烈的摩擦和碰撞。伊拉克战争既为双方政治文化冲突提供了导火索,也为两者弘扬各自外交理念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7.
日本动画与日本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动漫强国,观看动画是日本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日本动画在中国也广为流传,影响很大。因此,研究日本动画与日本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一个时代感很强的课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日本动画发展的历史,说明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的具体作用和其演变过程;分析了动画代表作品,通过其内容揭示日本动画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日本动画与青少年的关系。日本动画对日本青少年的社会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为民族文化的传递、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表达解释和对于现实社会思潮的探讨等方面。因此,日本动画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明治维新既是一场深刻的资产阶级暴力革命,又是一次全面而彻底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尤其是对青少年教育重视到极致的社会革命。它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从政治上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从根本上改造了日本。今天研究他们这些重要的思想、原则和做法,对于提高我们对青少年教育的认识,培养创新精神,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众性诉讼情绪是专业性质的民意,民意是政治的,诉讼情绪是法律的,在民众性诉讼情绪面前,邓玉娇案迅速落下法槌,完成了民众对司法的一次监督。本文结合多个案例,提出了民众性诉讼情绪这一概念,论述了其特征,剖析了其价值,重点是其与司法的冲突关系和正确疏导。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危害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使美国政府开始调整对华政策.由购买中国产品的间接援助发展到对中国进行贷款,直接军援,以确保自身在华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