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茂荫(1798—1865)是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马克思是这样提到王茂荫的: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受到笞刑,不得而知。审议报告最后说:“臣等详阅所奏……所论专利商而不便于国。”(《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卡尔·阿伯尔博士和阿·梅克伦堡译自俄文,1858年柏林版第1卷第54页)马克思的这段话见于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中文第1版《资本论》第1卷第146—14…  相似文献   

2.
2009年9月8日,第27届飞天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落下帷幕。萨日娜凭借《闯关东》中“文他娘”的突出表现获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萨日娜,这个具有典型北方人性格的蒙古族演员,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曾有6年找不到戏拍。今年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演员奖,是她第二次登上这个领奖台。但已相隔11年。而在《闯关东》之前,这位自26岁开始扮演母亲的蒙古族演员先后在电视剧《牛玉琴的树》、《情感的守望》、《满天星》、  相似文献   

3.
走读华西村     
胡福明是轰动整个中国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作者。他到华西村调查时,写了很有眼力和胆识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华东版》上发表,把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称为“天下第一村”。2001年,国务院、中宣部、中组部、国家农业部等部门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举行的“肩负人民的希望”大型图片展览中,正式称华西村为“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4.
这并不是一个凭空杜撰的话题,而是当前又一个学习雷锋精神的高潮掀起后与另一个时髦的名词“职工下岗”经新闻的结合而产生的思考。《雷锋战友下岗后》(见1998年3月8日(经济日报行版)一文报道:河南邓州市有560名曾“和雷锋一起Xi作、学习、生活,耳闻目睹雷锋先进事迹”的“雷锋战友”,陆续退伍后“处处事事以战友雷锋为榜样,传播实践雷锋精神”,被人们誉为“编外雷锋团”。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经历了下岗、失业。再就业,在考验面前,他们不失军人本色,无愧于“雷锋战友”这一称号。乍一看文,的确应理解为…  相似文献   

5.
张业赏 《春秋》2010,(3):26-29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是“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与《海瑞罢官》同样历史背景下产生,具有同样主题和作用的山东的《孙安动本》在“文革”中遭受了与《海瑞罢官》几乎相同的命运。《孙安动本》起初是柳子戏.后来拍成电影.在“文革”之前曾长期在国内演出和放映,影响极大。《孙安动本》与《海瑞罢官》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也是歌颂“清官”戏.并与现实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谓山东版《海瑞罢官》。  相似文献   

6.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是战国中期一位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原是卫国人,姓公孙氏,名鞅,所以人们称他为卫鞅或公孙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有功,受封商邑,号“商君”,因而历史上又称他为商鞅。“鞅少好刑名之学”(《史记·商鞅列传》),其政治法律主张见于后人辑录的《商君书》。  相似文献   

7.
从1997年12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神州”版上获悉,哈尼族诗人哥布的诗集(母语)荣获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十分欣慰,立即去电祝贺,祝贺他那些用“大地的根上发出的声音”向首都、向全国送去一曲曲质朴而又清新的歌。在我的哈尼族文友当中,哥布是最为诚挚的一位。1992年11月28日,他送我一本他的出版不久的诗集(母语),由此拜读。哥市,1964年12月生于滇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热水塘村,1980年初中毕业当了哈尼山寨教师,后在元阳县文联、现在红河州文联工作。哥布1984年开始诗歌创作,1986年起在(大西南文学)…  相似文献   

8.
《救亡日报》在抗日的烽火中诞生 1937年“7·7”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7月28日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简称“文救会”)成立,《救亡日报》作为“文救会”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9.
胡宗南,黄埔骄子、蒋介石心腹、“西北王”、国民党上将。然而,对这样一个中国现代史上的重量级人物,海峡两岸的评价却大相径庭。大陆方面传统评价,他是一个顽固的政客、愚蠢的国民党军人,“志大才疏”。(王焰《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台湾方面却始终认为,“其志洁,其行廉……遇上忠,遇下爱”,是一个杰出将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团结出版社2009年版)随着大量史料解密,我们终于可以看到有关胡宗南的真实历史,甚至可以看到周恩来对胡宗南颇高的评价:“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如同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评价处在动荡岁月的胡宗南,也不能简单化、脸谱化。  相似文献   

10.
敬读了《探索与争鸣》2001年12期刊发的燕国材先生的《也谈名校扮演什么角色》一文,以及转发的《文汇报》记者王柏玲的报道“杨德广质疑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在高教大众化舞台上,名校扮演什么角色”(以下简称“名文”),深为杨先生直面现实,敢于质疑,勇于揭短的精神所折服。本着鸣一家之言、发一已之见、抛砖引玉之意,请教于杨先生与关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相关问题的读者。其一,“名文”认为:“像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名牌高校就不应再办专升本教育,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学上。精英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市人大常委会“走进人大”主题活动一年多的旅程图表中,如果对每个首次采取的做法,都以一朵花儿为标示的话,那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的90多名师生,在模拟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关于实行各项政策促进就业的决定(草案)》的活动中,一口气“采撷”了三个首次之“花”。  相似文献   

12.
刘锦森 《人大研究》2014,(10):43-44
《“审议意见”的立法设计和实践思考》一文(以下简称“审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2007年施行的监督法首次将“审议意见”写入法律,至此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相关专项报告的审议意见,“一府两院”必须依法予以回应。将“审议意见”写入法律,赋予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发言应有的法律效力(详见2014年6月28日《人民代表报》)。对此,笔者却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初秋时节,读了《民主与法制》杂志今年第26期《高一(5)班那坚守35年的友爱和承诺》一文,感觉就如同这凉爽的秋风一般令人舒服,也如一剂强心针打在当下日趋病态的物质社会的躯体上。当年,为了激励不幸高位截瘫的王双财同学,武汉市西马路中学高一(5)班53名同学共同承诺“绝不落下你”,  相似文献   

14.
处女作     
他嗤地一笑——值! 笔耕数载,篇章上百,退稿盈尺。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成功的苗苗——他的处女作《梦》发表啦。 某杂志社寄赠样书同时附约稿信。他读着那一行行清晰的、还散发着油墨香味儿的铅字,和编辑诚挚多于怂恿、信赖胜过鼓励的信件,脸上不由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讪笑,而浮挂在眉宇问的“自得”则任凭哪位都可读懂。 他的大名传开了。不再有冷嘲热讽。走在大街或乡间小道上,迎接他的是葵花般笑脸,和羡慕的眼神、  相似文献   

15.
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塔拉艾里,养育出了一名赋有“人道、博爱、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蒙古族民间名医王布和。他的诊所平时每天的就诊量达到70多人(次),在高峰期超过200人(次),住院患者150多人(次)。一个草原深处的博爱救助站.哪儿来的这么大吸引力?原来,这一切都因王布和实施博爱救助和他独特的行医理念。在他的诊所,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公有财产”程翔千于光远同志的《历史上的与当前中国的私有和公有》一文(1993年8月5日《经济日报》)中最奇特的论点是:“历史上所有的社会都有公有财产”。从这个论点出发,他认为一般的公有财产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而且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说过公有...  相似文献   

17.
《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5期发表了沈其敬先生《法治文明高于伦理文明吗——与蒋德海先生商榷》(以下简称“沈文”)一文。本着探索与争鸣的精神,笔者不避浅陋,在此仅就沈文核心观点的立论依据提些看法。民本关民主沈文中指出,儒家伦理思想可以用“仁”来概括,儒家哲学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管理目标可以概括为“修已安人”四个字。人为万物之灵,人治则万物皆治,人安则天下太平。儒家思想的确可以用一个“仁”字概括。孟子也的确表达过“民为贵,杜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沈文中也花了大量笔墨引用《伦语})、《孟子》等…  相似文献   

18.
金志远 《前沿》2014,(15):240-240
王风雷教授的学术专著《蒙古族全史(教育卷)》(上下两册,80万字),近日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作者经过三十年的潜心研究才奉献出来的一部全方位聚焦蒙古族教育发展历程的巨著。一、王风雷教授的学术专著《蒙古族全史(教育卷)》出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谢泳 《同舟共进》2011,(12):52-53
张素华的《毛泽东没有在“五一口号”中加写“毛主席万岁”》一文(《炎黄春秋》2010年第7期),否定了郭道晖《四千老干部对党史的一次民主评议》(《炎黄春秋》2010年第4期)中引述陈友群在中直机关第二组的发言,即“1950年中宣部起初拟订的五一口号中,最后两条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在后面亲自加上‘毛主席万岁!’”  相似文献   

20.
朱华新  张昕 《世纪行》2006,(7):46-47
近年来,关于黄香故里的争议十分热烈,“攻之者日有,辩之者日无”,争论的结果,活跃了学术空气,也提高了黄香的知名度。 黄香故里之争,除有“安陆”说、“云梦”说之外,2004年《武汉文史资料》第一期载有董光宇《名孝黄香出江夏》一文,提出黄香是他们武汉市江夏区的人。2004年3月武汉出版社出版的《江夏史话》(王光家主编)亦持此说。2005年5月19日,“世纪宜兴网”还发布《天下黄姓源江夏》的佚名文章,认为江夏区的郑店街黄鹤庄才是中华黄姓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