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自1947年开始出版《经济白书》,至今已出版54年,出版时间基本是在每年夏季,由经济企划厅编制,而2001年的经济白书在12月出版,由内阁府编制,书名由原来的《经济白书》改为《经济财政白书》,副标题是《没有改革就没有增长》。2001年经济财政白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均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一、2001年经济财政白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日本自1947年开始出版<经济白书>,至今已出版54年,出版时间基本是在每年夏季,由经济企划厅编制,而2001年的经济白书在12月出版,由内阁府编制,书名由原来的<经济白书>改为<经济财政白书>,副标题是<没有改革就没有增长>.2001年的经济财政白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均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经历了10多年的调整,2002年开始进入景气恢复阶段.目前,日本经济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已经不同于泡沫经济前.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和IT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新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是国内少子高龄化所带来的人口减少,而提高经济主体的经济效率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2007年度日本经济财政白书以提高效率为副标题,首先从短期宏观经济的视点分析了长期景气恢复现状和可持续性,其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性和途径,最后从分析了雇用形态多样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景气长期化的日本经济日本经济自2002年初开始进入景气恢复局面。2002年在前年度负增长基础上,实现了0.8%的GDP增长,2003年再次增长2.0%,2004年达到1.9%。目前进入景气增长的第四个年头。此次经济景气特征为三个方面,一是民间消费和企业投资支撑了经济增长,二是政府支出得到了抑制,三是失业率下降已成定势。关于日本经济景气状况,白书指出,2004年由于IT产业的全球不景气,上半年和下半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上半年受国内消费、投资等民间需求及外需的正面影响,年率达到4%,而下半年的外需和民间需求均出现了负增长,致使年增长率仅为1.…  相似文献   

5.
日本在2003年10月发表了2003年度经济财政白皮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日本景气的现状及其展望,二是金融业和企业的改革问题,三是高龄化和人口减少对日本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日本在战后曾经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 ,但 90年代却陷入了长期经济萧条的泥潭之中。政府虽然采取了大量的刺激需求的政策 ,不断扩大政府财政投资以制止总需求下滑 ,但只能形成对GDP增长的短期支持 ,一旦财政支持减少 ,经济又再度崩溃。这在 1 995~ 1 996年经济的短期恢复和随后的进一步恶化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现在 ,日本的利率已接近于零 ,财政赤字高达GDP的 1 0 % ,日本企业严重依靠隐含收益和财政投资的经营方式已走到了尽头。无论是IMF的《世界经济改革》 ,还是克鲁格曼 1 999年 9月在《财富》杂志上的专论都指出 :重振日…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从日本的邮政民营化改革来分析日本的经济改革举措以及今后的发展动向,可以较为全面和客观地描述日本的现实经济状况,有助于把握日本今后可能做出的政策选择.日本的邮政民营化改革政策并不明确,也并不完善,但日本政府却依然将之付诸实施,其目的就在于激发民间经济活力,试图自上而下地构建经济发展的新结构.这种结构既非原有的干预型,亦非完全的自由型经济体制.作为日本经济改革的"主体",邮政民营化具有再建财政和扶持民间经济的改革初衷,但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诸多问题,改革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国债的持续发行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及国债风险。日本政府为了实现财政健全化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尤其是20世纪末期的两次财政改革,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当时及其后国债政策的运用。当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影响到了改革的进展,使改革出现了一些反复。  相似文献   

9.
日本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财政投融资体制曾经对日本经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投融资的僵化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在这一背景下,以市场筹集资金为核心的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便展开了。此次改革有如下特点:总体规模逐步缩小;资金来源更加多样化;资金运用方向有所调整;加强信息披露引入政策成本分析机制等。从日本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是改革方向的市场化、信息的透明和资金的重点集中投放。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度日本经济财政白皮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一度的日本经济财政白皮书2008年7月发表,副标题是"风险中的日本经济",重点分析了日本经济面临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风险,认为短期的风险在于美国经济下滑、石油价格及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外部风险,而中期的风险是日本经济的脆弱性,家庭和企业不能积极地应对各种外来风险,长期的风险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财政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框架下的财政约束与改革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目前欧元区整体财政经济状况的恶化 ,稳定与增长的矛盾凸现出来。《稳定与增长公约》框架下的财政约束条款引发了诸多争议。围绕如何评价《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财政规则设计和实施效果 ,欧盟内部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 :否定论、改革论和内部调整论。本文首先评述《稳定与增长公约》中的财政纪律 ,重点阐述赞成对《稳定与增长公约》进行改革的观点 ;然后回顾欧盟官方对《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进行的一系列“强化”、“优化”和“弱化”改革 ;最后对欧盟学术界关于如何改革《稳定与增长公约》的理论观点和改革思路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政已逾三年,小泉政府成为90年代以来日本少有的长期政权.小泉在竞选时就提出"没有改革,就没有日本经济复苏"的口号.上台后又宣称要进行经济、财政、行政、社会、政治等领域"没有禁区的改革",并将这种系统改革命名为"小泉改革"."小泉改革"成为新世纪日本使用最多的"关键词".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主要有哪些内容?改革的进程与前景如何?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日元汇率变动与影响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以来,日本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日元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从年初的114:1持续下跌至年末的130:1左右,贬值幅度高达17.5%。日元作为世界上三极货币(美元、欧元、日元)之一,其汇率走势对亚洲(包括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 (一)日本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是日元贬值的根本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经济便一直不景气,多届政府对此都无能为力。1999年下半年至2000年上半年经济曾出现了短暂而微弱的复苏迹象,随即又再度滑坡,2000年三、四季度增长为-0.6%和-1.4%,2001年经济仍持续下滑,全年经济增  相似文献   

14.
河大学日本研究所是1964年成立的,从此我们就开始了日本经济的研究工作。从70年代末起,我先后参加出版的著作有:《1973~1975年日本经济危机及其特征》、《高速发展的日本工业》、《日本垄断资本》、《日本经营管理体制概况》、《战后日本财政》、《战后日本税制》、《战后日本物价史》、(1973-1989年日本经济发展史》、《当代西方经济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史纲》;现正在研究的课题有:《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和日本经济发展前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内外部压力之下,日本颁布了《财政法》等一系列财政方面的法律规定,并对战时财政体制进行了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在此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就是在这套财政体制的框架内,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财政政策,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在肯定其成就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  相似文献   

16.
“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经济陷入严重困境,1992年日本经济增长率由上年的4.3 %跌至1.1%。1992年中期,因担心经济持续衰退,日本货币当局连续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但没有取得明显效果。日本被迫走上扩张性财政的道路。本文拟就九十年代以来日本财政政策的实施状况、效果、得失做一简要剖析。 一、日本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状况效果。  相似文献   

17.
日本经济自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就一直处于长期萧条状态。在这十多年里,日本经济的元气大伤,1990-1999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由430万亿日元增加到482万亿日元,10年总共才增长了12.1%,只相当于高速增长时期一年的增长水平。从国际比较来看,除1996年以外,日本大多数年份的经济增长率都处于发达国家中的最低水平,尤其是1998  相似文献   

18.
日本长期萧条的制度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就从战争的废墟中崛起,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被誉为“日本经济奇迹”。然而,80年代还在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在9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就陷入了长期的萧条之中,1997、1998两年连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在较为低迷的状态徘徊。1992年 至2000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0.9%,大大低于同期美国经济增长水平。亚洲金融 危机以后,日本经济GDP增长率进一步低落,并在2001年跌落到-1.9%的最低点。2002 年,日本经济开始步出泥淖,并连续三年维持了较高增长率。最近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表 明,随着日本对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大幅增长以及国内需求的逐步恢复,日本经济已 经走出了持续10余年低迷的局面,复苏势头非常明显(参见图1)。分析日本经济复苏和增 长的经验,对我国经济保持健康高速发展具有突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9财政年度日本经济增长 0 5% ,是时隔 3年首次转为正增长。这种增长主要是由政府的巨额财政投入和超低利率政策的刺激所致。从目前情况看 ,尽管日本经济的景气状况改善缓慢 ,但可以说已经出现了以民间需求为主导的自律性恢复迹象 ,这是 2 0 0 0年日本经济能否摆脱长期低迷的关键。一、日本经济自律复苏的迹象首先 ,在全球IT革命的带动下 ,日本的电信、通讯、半导体等IT相关企业开始大规模扩大投资 ,增加移动电话、电子零部件生产。NEC、东芝、日立制作所、富士通大公司等均投资 1 0 0 0亿日元以上开设新工厂 ,加上三菱电机 ,这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