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云雁 《前沿》2011,(20):197-200
生态移民作为恢复生态、扶贫开发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之一,广泛地运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在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小康生活的实现中起着桥梁的重要作用。中央西部大开发会议高度重视西部生态移民建设。生态移民区的人口政策及法律、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生态移民行政补偿政策与法律建设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生态移民工程与制度建设两手抓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关系,可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的模式来进行。第一个“有所为”就是西部大开发“有所为”,是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伟大号召,千方百计搞好西部大开发,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逐步缩小西部与中东部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第二个“有所为”就是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所为”。就是说,要做到大开发与环境保护和建设同步、抓住大开发的契机,死死牵住治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牛鼻子”,逐渐实现生态平衡,同时治理环境污染,再现秀美山川。“有所不为”是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有所不为”。就是说,西部大开发始终不要再增加新的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森林覆盖率低(最低的省不到1%),陡坡耕地多,水土流失面积大(占全国80%)。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加剧了西部地区的贫困程度,加剧了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极大地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今年初西部地区开发会议上。朱总理指出:“西部地区如果不加快恢复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长江、黄河日渐淤积,洪水灾害不可能得到根治,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将永无宁日。从长远来看。如果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下去,还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条件构成严重威胁。”为此,中央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列为西部大开发第二大重点,  相似文献   

4.
孙力 《西部社会》2002,(5):13-14
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土面积超过中、东部地区的总和,沙漠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使得这里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成为影响制约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远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东、西部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日渐拉大,西部地区的生态恶化不仅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也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社会安全。  相似文献   

5.
苏丽娅 《前沿》2003,(9):67-70
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面向新世纪的战略决策 ,这给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江泽民指出 :“改善生态环境 ,是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不从现在做起 ,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在西部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会落空 ,而且我们整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也将受到严重威协”。朱基也指出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这…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党中央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号角,这激动人心的号角预示着,地域辽阔的中国西部将迎来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占我国国土面积60%的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面临着荒漠化。水土流失、水资源匾乏等诸多环境问题,成为困扰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如何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一个生态环境恶化的西部,绝不可能成为繁荣昌盛的西部。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既是开发建设西部的前提,也是其目的。西部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必须走以开发促重建、以重建促开发、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与重建相结合的道路。本文着重探讨了生态重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定位,分析了流域尺度上生态重建内涵的系统认知、生态重建目标的本质识别和生态重建水平的宏观判据。以此为基础,初步提出了流域尺度生态重建模式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薛跃规 《传承》2001,(1):18-19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重建(恢复)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为实现我国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新世纪里实现经济强国构想的根本方针。广西处于西部大开发前沿地区的西南大通道出海口,又拥有占全区面积约40%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喀斯特岩溶山区,目前这些地区由于水土流失,环境破坏严重,人口过多而资源利用不当,导致许多村镇经济落后。虽然政府及各方有识之士为此采取了许多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某些做法过于单调,效果往往…  相似文献   

9.
曹云 《人民论坛》2013,(8):230-231
中心城市是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如何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作为西部中心城市,西安通过城中村改造、开发区建设、新型城镇化与组团开发等路径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对于以城市经济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必须以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为指导。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消除物质变换的裂缝。建立生态示范区和建设生态工业园是倡导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促进碳交易、发展低碳经济和碳减排是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保护性开发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仪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46-152
保护性开发是解决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服务于当今社会的理性选择。“保护”和“开发”之间是辩证的关系。本文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功的开发个案说明:保护性开发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以做到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应该根据传统文化的类型和功能进行开发,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其使用的后续性要求。最后还要通过法制手段有效遏制各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掠夺性开发、破坏性建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多条河流与周边国家共享,共享河流的“公地”属性显而易见。水资源的质、量稀缺要求,开发利用共享河流必须协调、平衡各国利益。从国际视角看,南水北调“大西线”建设,对跨界水资源利用、流域生态环境等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大西线”调水应坚持国家主权、不造成重大损害、受益者补偿等原则,通过平等协商、科学规划、务实合作,协调平衡各方利益,促进区域和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峡西岸”发展战略已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厦漳泉则是海西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开展厦漳泉环保同城化研究,对推进科学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该文从推进厦漳泉环保同城化重大意义及基础条件入手,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环保同城化成功经验,提出推进厦漳泉环保同城化的对策建议: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突出重点合作领域;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使厦漳泉建立起一整套相互合作义互相制衡的体制机制,使区域内各城市在安排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时,既充分考虑本地的环境承载能力,更考虑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避免以邻为壑。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保协调发展,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到2012年生念环境继续改善,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5.
自然、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缺陷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扩大,影响了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存发展安全,也对长江、珠江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的补偿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应开征生态税,实行生态转移支付,以改善西南喀斯特地区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Jianfa Shen 《当代中国》2004,13(41):637-661
China's most serious ecological crisis seems to be in its western region whe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weake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pulation growth, under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n western China based 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system.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under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re examined. The on‐goi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western China are used to illustrate how the state has attempted to mediate the conflict between survival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7.
党的三代领导人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50多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人十分关注西部地区的发展。为了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他们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伟大的实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措施,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将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8.
李军明 《桂海论丛》2005,21(1):70-73
由于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资本缺乏的限制,决定了西部地区不能依靠发展传统产业来实现本地的经济发展。西部各地区都 有各自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风险投资能从技术上和资本上支持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而且我国风险投 资已经渐趋成熟,利用风险投资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李丽  李明宇 《中国发展》2003,3(1):27-3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社会进步和人类生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环境立法、严格环境执法。并且,我国的环境法建设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个十分令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就是如何加快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问题。如果说,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的话,那么,对于目前经济基础还比较落后的贵州民族地区来说,要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赶上东部先进省区的水平,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一条可选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