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笔者阐述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是顺利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面临着"难点""堵点""痛点",亟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出发点、以优化产业结构与现代产业体系为立足点、以现代农业与新兴工业协调并举促进城乡良性互动为着力点、以强化制度协同改革和整合优势释放效能为关键点,多措并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3.
推进制度创新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对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实行制度创新则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处在城乡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刘易斯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比较分析,针对我国的国情,探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我国要依靠发展农村经济就地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相结合的途径,多渠道、多形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统筹城乡经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4/5,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4.85亿人,剩余劳动力大约在1.75亿人左右。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一、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世纪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体制放宽等多种原因;有效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积极建设小城镇,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规范中介组织,同时使农民工享有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确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需要一、二、三产业全面联动推进,充分挖掘各个产业的就业潜力。其中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挖掘农业内部就业和增收潜力,是目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启强 《工会论坛》2004,10(1):9-11
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吸纳劳动力的结构不合理、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封闭性等主要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城乡统筹 ,走城镇化道路 ,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战略。具体来说 ,就是要统筹工业化发展、改革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正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民的根本途径就是转移农民。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纵深发展,推动第一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逐步实现非农化,减少农业人口,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突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合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文中通过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分析,认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城市化,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是避免劳动力资源浪费 ,避免引发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特征、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 ,运用抽样调查数据和数学模型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跨区域流动进行了多角度分析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改革与农业发展 ,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制约因素。论文就成都市锦江区怎样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 ,即 :①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②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实现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创业 ;③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加速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同时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技能培训等。  相似文献   

14.
在土地流转的大背景下,与发达地区相比,桂越边境民族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提高家庭的收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壮年男性。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很多女性选择了留在农村耕作农田、赡养老人、照顾子女、参与村庄建设等,成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但留守妇女在社会地位、生存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压力,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农业剩余人口的相对过快增长加大了工业部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难度;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减缓了工业部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速度;制度工资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提高,推迟了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转折点的到来。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导致当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面临考验的主要经济学原因。  相似文献   

16.
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主要表现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农民就业权益的缺失、农民就业竞争力弱、对农村"留守儿童"疏于管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弱化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一是开拓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二是维护和保障农民就业的合法权益;三是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增强农民就业竞争力;四是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7.
发展小城镇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更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已将城镇化建设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提上日程,其作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农业与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许多主客观原因的制约,城镇化面临诸多问题,故需要从经济、制度、农村与农业、科技与人才、资源与环境以及城镇化自身建设等方面构建一个庞大的支持系统,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增强对农村务工人员的培训是当前有效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农村务工人员进城打工,遇到的普遍问题之一就是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的打工技能。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意义重大。为此需要从加强培训与就业结合、加强培训——输出——维权一条龙服务等方面做好对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最现实和最大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11亿多人口中,有近9亿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达4.4亿,占全社会总劳动力的73%,其中剩余劳动力1.5亿左右。而且,劳动力无限供给和有限需求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据预测,从1993年到2000年间,平均每年还要增加约1300万农村劳动力,如果按最近十几年平均每年向非农产业转移500万人的速度计算,到2000年将有2亿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这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果继续将占全国总人口80%多的农民限制在农村和农业,大批的剩余劳动力便难以安排,农村落后面貌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国家的现代化目标也实现不了。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农村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