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1.
湖南“舜华鸭业”模式中的农企互动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6年以来,湖南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先后经历了三次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转换。这些模式转换在本质上体现了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互动机制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据此能够得出的基本经验是:特定的区域性产业基础是引发农企互动的初始条件;农企互动水平的提升存在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龙头企业应主动承担适时调整农企互动机制的责任;农户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企互动水平的提升相互促进:政府的合理作为是促进农企互动良性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长沙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南省省会及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和龙头,在我国"中部崛起"和湖南"四化两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长沙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意义重大,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贯彻湖南"四化两型"建设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长沙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启示深刻,就是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破除制约发展观念,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始终不渝地坚持抢抓机遇,努力占据发展制高点,始终不渝地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始终不渝地抓好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历来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要求从根本上变革农村土地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学者甚至直接提出农地私有化主张。著名三农学者贺雪峰教授的新著《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对近年来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烈交锋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解读和回应,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两大"结构性失衡"是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必须首先调整不合理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资源集约型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准是台湾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潜力巨大且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农业剩余人口的相对过快增长加大了工业部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难度;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减缓了工业部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速度;制度工资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提高,推迟了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转折点的到来。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导致当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面临考验的主要经济学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经济利益圆周模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经济人有限理性的精确化表述和动态化分析,提出经济利益圆周假说,构造经济利益圆周模型;在经济利益圆周模型的理论框架内,对比分析当前我国两种农业产业化典型模式的经济效率,结果表明:“公司 农户”模式缺乏长期经济效率,而“公司 合作组织 农户”模式更加符合经济效率原则,后者应该而且可能代表未来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农业投入产出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一是农业投入产出的规模水平;二是农业投入产出的效益水平。灰色优势分析能够在排除主观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对农业投入产出水平评价指标进行赋权,提升了评价体系的可信度。农业产出指标和投入指标的关联序分别表征了各评价指标在衡量农业投入产出水平时的代表性强弱。经测算,1981-2010年,中国农业投入产出规模指数总体上不断走高,但1995年以前主要依靠产出拉动,此后主要依靠投入拉动;农业投入产出效益指数先正后负且呈现"S"形波动,意味着中国农业生产发展已先后摆脱"高效益、低水平"和"高水平、低效益"的非良性状态,开始步入"高效益、高水平"的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