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既是人类的珍贵遗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文化发展战略强调的是一种全球社会伦理.注重人与人之间、身与心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以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为例,分析其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以及其显著而成效的有益经验,对于传承历史文化、拓展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阿伊努人(アイヌ)是日本诸岛最古老的原住民,也是日本唯一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日本的北海道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本文通过对阿伊努民族的语言文化研究,了解阿伊努人的历史发展,认识阿伊努人的世界观。研究阿伊努人的民族语言文化,对于我们了解现代日本社会的多元化文化构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茶俗是民族文化中一种物质和精神相交融的礼俗,由茶、水、茶具和人的观念与行为构成。一个民族的饮茶习俗多沉淀和反映着该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性格、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诸多文化底蕴,同时亦能从中透析出因受邻近文化影响及自身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而导致的变迁。韩国茶俗就具有其浓重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哲学思想,从一个侧面体现着大韩民族的特点。一、源远流长的历史韩国茶俗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国时代茶俗:三国时代能享用的均为贵族阶级,以上茶待客为最高礼遇。寺院的僧侣则用茶供佛,并以在闲暇时品茶作为一种嗜好。可见,茶是…  相似文献   

4.
一、哈尼族社会二元管理结构的历史文化积淀 哈尼族是国际性民族,分布在中国云南及东南亚的缅甸、老挝、泰国、越南北部山区.其中,中国哈尼族人口有143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滇南哀牢山区.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是跳跃式的,宋代大理国时期的封建领主制的社会政治结构以跨越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凌驾于哈尼族氏族部落的社会之上.但是,哈尼族社会即便进入了封建社会,氏族社会结构和政治关系仍然以隐蔽的方式存在.直到今天,哈尼族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但节日和各种宗教祭祀活动作为民族历史发展脉络的载体之一,哈尼族氏族社会的政治关系依然从中顽强地再现出来.今普遍存在于哈尼族社会的民间组织--咪谷与莫批,是哈尼族氏族社会政治关系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从1997年9月新学期起,岛内初中一年级采用了《认识台湾》系列(分历史篇、社会篇、地理篇)新教材。该教科书从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肆意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刻意美化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从而沦为宣扬、落实“台独”谬论和李登辉“两个中国”、“~中一台”政策的工具。一、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自古以来的联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与祖国大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认识台湾)以大量的篇幅,否定台湾与祖国大陆自古以来的联系。(一)以“我们都是台湾人”的鼓噪来误导学生“不做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1963年原云南省民族历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学者合作编写了《云南少数民族简介》一书。此后原云南省历史研究所又对该书加以修订,定名《云南少数民族》,于1980年、1983年两次出版。多年来,这部著作既为国内外人士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也作为一本学习云南民族知识的基础教材,引导几代学人走上了民族学研究的道路。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近年来有关云南民族的研究产生了一个飞跃,其内容已从注重社会形态的分析扩展到对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宗教乃至科技的全面考察。在此背景下,编写一…  相似文献   

7.
伏尔泰《风俗论》一书的全名是《风俗论——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历史》,这本书不仅仅考察风俗的历史,而且力图透过对各民族历史的考察,来洞察精神的实质.全书除导论和前言外,共197章.其中,导论部分是伏尔泰于1765年发表的《历史哲学》一书,后收入到《风俗论》中,作为全书的导论.在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中,从地球的变迁、人种的起源、原始社会开端,一直描写到18世纪的欧洲与亚洲;从人类社会的形成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一直描写到宗教、文化等的嬗变.可以说,这部书向我们展示了18世纪之前的整个人类景观.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不仅要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而且要创造出既有 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高度发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在企业中的体现,它的培育必须遵循社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固有规律。 一、人的因素第一的原则。人的因素第一的原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企业文化理论的精髓和核心内容,是培育现代企业文化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日本著名企业家盛田昭夫在他所著的《日本造》一书中写道:“日本公司的成功之道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与外人言传的公式。不是理论,不是计划,也不…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确立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重要经验的总结。这个纲领,有机统一,不可分割,三者之间,很难论孰大孰小孰强孰弱。党中央之所以把文化建设作为党的基本纲领来抓,就是因为文化具有它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面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努力培植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州,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下面,笔者就从民族文化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几点理性思考。一、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包容性文化一词包括民族文化,它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民族文化又具有它丰富的包容性,这就是它不仅具有社会属性,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这就是它的包容性。大理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州,历史文化悠久,是南诏文化的发源地,在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千百年来繁衍生息了白、汉、彝、回、苗、傈僳、纳西等多种民族,各民族的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莫光辉 《桂海论丛》2007,23(3):16-19
民族地区和谐发展是民族地区在新的历史阶段发展的美好前景和理想追求,文化在本质上是人的特质外化,文化和谐构成了民族地区和谐的支点显现。文章以广西为例,试从历史的进程、发展的视角、和谐的维度等观照文化和谐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潜质内核。并从文化和谐的视阈探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1.
蔡陈聪 《求索》2007,(3):50-52
近代以降,中日应对三次重大历史机遇的方式、领域和程度不同,其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轨迹和结局亦不同。中国现代化进程长期落后于日本,其深层原因在于近代以来中日文化因素的内在差异,表现为中国人的文化保守心态与日本人的文化开放心态、中国人的一元价值观模式和日本人的多元价值观模式、中国人的克己意识与日本人的自尊意识、中国人的宗族观念与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等方面。分析中日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机遇及文化差异,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展国家成功迈向现代化道路,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行列,对于实现全球化进程中的中日“文化自觉”、“文化竞争”与“文化认同”,可领悟到一系列有益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关贵海 《前沿》2010,(6):F0002-F0002
杨育才博士的新作《帝国民族的碎片——俄罗斯人问题与地区政治》是一部研究俄罗斯人问题的力作,是从历史、政治、文化和国际关系等角度立体地研究该问题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的分野与整合唐日新一定的价值观根植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基础,同时,又是一定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的体现。以古希腊理性主义等为深层意蕴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观念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两大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自我意识所构成的精神文化,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文化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也被称之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因而它既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在日本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日本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催生了日本的企业文化,又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政治认同建设与构筑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的概念、层次及要素什么是政治认同7罗森堡姆在《政治文化》一书中给予了界定,"政治认同,是指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区域),地理区域和团体,在某些重要的主观意识上,只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特别地,这些认同包括那些他感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一个寺院的建造以及兴衰沿革,都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以及民众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一些寺庙本身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见证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像一个无言的历史见证人,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进程与情怀。千年的寺庙,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是人文、艺术、道德、政治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每一个寺院的建造以及兴衰沿革,都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以及民众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一些寺庙本身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见证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像  相似文献   

17.
王春红 《前沿》2010,(18):185-187
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而人的性格的产生与形成是先天因素和后天生长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各个民族因其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具有迥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但任何一个民族的性格都不像俄罗斯民族那样独特。这是因为俄罗斯民族不仅有着横跨欧亚大陆的辽阔疆域,而且有着一部起伏跌宕、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和一个对俄罗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起着奠基作用的宗教。俄罗斯人的性格特征是在俄罗斯独特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宗教等诸多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国家的创建既奠定了现代国际政治秩序的基础,也以主流文化与主流政治交融一体的方式实现了国家形态的更迭与现代国际关系结构的变迁。伴随民族国家在全球范围扩展,作为理想范式的民族国家被现实场景中的多民族国家取代。通过主观人为建构让国内多个文化民族凝聚共有精神、塑造国民特性、认同祖国家园,成为当今世界每个多民族国家都要面对的重大任务,这一任务亦即族际政治整合。《比较视野中的多民族国家族际整合》一书为族际政治整合问题研究贡献了理想类型的分析视角、比较政治的研究方法、民族政治的理论框架以及中国语境的实践方案,是近年国内民族政治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力作。如何做到守正创新,既能彰显本土智慧、实现和衷共济,又能借鉴他国经验、避免“整合陷阱”,是亟待解答的重要命题,值得学界重点关注。超越非此即彼的认知框架,以民族生态观的视角重新理解民族与国家、把握族际关系,千灯互照、万象共生,是实现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多种原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要表现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民族间的差距,是当今世界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它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形成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发展轨迹是单向的,即先…  相似文献   

20.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在边疆、中原和古都北京共同见证了相互学习、互助进步的历史必要性,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五大宗教文化,与我国社会发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积极作用,关于这方面的文物、文献和研究资料很多。《历代王朝与民族宗教》一书的问世又一次给我们提供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光辉历史知识,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温暖和自豪。这几年,从北京市政协领导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