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是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能源合作、保障新形势下中国的能源安全。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双边协定、区域安排和以《能源宪章条约》为核心的多边条约。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还应遵守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等国际法基本原则。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保障中国—中亚油气管道稳定运行、加快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开展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和推动中国—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政策的对接等。进一步推动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加强机制建设以及增强合作法律文件的“硬”性因素,是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积极拓宽油气进口渠道,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成为这一举措的受益者。而拥有地缘优势的新疆,也成为入境油气的大通道重要的环节和交易平台。我国积极推进新疆与周边国家的能源通道建设及互联互通,对于我国向西开放以及扩大能源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现状,最后提出完善我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亚是中国周边地缘战略需要重点经营的地区之一。中国与中亚国家都面临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这就需要中国和中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发展与中亚地区各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繁荣与稳定,从而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邓欣 《法制与社会》2012,(15):282-283
随着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近年来经贸关系的合作与深入,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极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与中亚各国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催跨区域合作中寻求共同的环境保护”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区域内的中国度中亚各国基于各自的利益,通过合作博弈,设计相关环境治理法律机制,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分析中国与中亚各国环境保护合作的现实意义入手,探讨在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构建“区域坏境合作治理”的环境保护法律理论框架,展开对环境治理博弈和环境保护法律机制设计的理论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中亚各国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合作的可能性及必然性提供对策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近日,霍尼韦尔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霍尼韦尔将与华为建立全球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在智慧城市、智慧能源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合作,并携手积极拓展大中华区、亚太、非洲、中东、中亚等市场。霍尼韦尔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盛伟立表示,霍尼韦尔与华为此次签约是技术型公司的强强联合。双方的合作不仅能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和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转型升级,未来还能将更多环保、互联、安全且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推广到全球市场,尤其是高增长的新兴市场。根据协议,双方的合作将主要涵盖产品与服务、业务拓展、  相似文献   

6.
赵杰 《法制与社会》2012,(33):126-127
出于中亚地区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丰富的能源资源及反恐的考虑,美国加强了在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渗透。对上海合作组织构成了一定的制约因素,上海合作组织应进一步增强组织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将来自美国的制约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7.
丁泓宇 《法制与社会》2013,(24):244-245
东盟是当前中国能源进出口的重要来源地,能源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目的地,实现中国-东盟能源安全合作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能源投资是实现能源安全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国需要加强对东盟能源的投资,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许多投资壁垒、投资风险、中国海外能源投资保护的法律缺陷等问题,对此应当借鉴其他能源投资法律规则、完善中国-东盟能源投资海外保险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黄莉娜 《北方法学》2011,5(4):98-103
作为中国对外能源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安全合作发展迅速,并已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点。但是,由于东南亚出口能源的减少,能源运输通道安全受到的威胁,以及南海问题的国际化,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安全合作虽前景广阔但障碍重重。为此,利用联合国条约体系,解决马六甲海峡防盗、反恐和南海问题;借助WTO协议和CAFTA协议,加强能源贸易和投资纪律;以及借鉴ECT和NAFTA,建立专门的能源合作协调机制应是双方未来合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际法上一种国际合作的新型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助于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能源运输通道建设、维护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增强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区域能源合作.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法律制度以双边和区域合作法律制度为主,较少涉及多边合作的法律制度.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法律制度的重构,需要完善双边合作法律制度、强化区域合作法律制度、重视多边合作法律制度以及创立新的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法律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能源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内外也有学者通过政治学、经济学、外交学对国际能源合作加以探究的,但从法学的视野进行探讨的,目前还很少见.中国应该在积极推进世界能源组织(WEA)的统一法律规则构建的基础之上,加强对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法律机制问题的探究,坚持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法律原则,寻找出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上海合作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是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安全职能的两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是这两个组织的重要职能之一。但是,由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传统的地缘政治关系,使俄罗斯在两个组织中都要履行作为成员国的义务,在地区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投入力量以发挥与其实力地位相符合的作用。这就使两个组织在安全职能方面存在重叠的现象,而中国作为上合组织的成员,并不参与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事务,在中亚及中国西北边境地区打击三股势力的行动中,中国只能在上合组织的框架内参与行动,发挥作用。那么,这两个组织的安全职能谁主谁从,是重叠还是互为补充的关系,本文将做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正式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与我国比邻的中亚地区资源丰富,该区域的合作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制度尚未健全,其中更缺乏争端解决机制,而争议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区域合作各方的切身利益及区域安全。本文从分析建立该区域争端解决机制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当前国际上存在的几种解决争端的方式,最后提出CAREC争端解决机制之建议。  相似文献   

13.
跨国有组织犯罪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近年来,我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开展边境贸易。新疆是中国面向中亚的西大门,而随着边境贸易的深入展开,中亚与新疆的联系日益密切,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中亚跨国有组织犯罪也对我国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何联合打击中亚跨国有组织犯罪,成为我国和中亚各国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发迹于中国,东面连至亚太经济圈,西面接至欧洲经济圈,贯通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可以说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昆明在历史上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主要通道.现在的昆明也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做好了准备.昆明有着接受产业转移的外部优势.同时,借助昆明的区位优势、交通枢纽、经济基础、中印缅孟经济带走廊、南博会等,昆明通过大通道建设推动能源合作与经贸合作、旅游文化交流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淑琴 《法治纵横》2011,(19):72-74
中东北非的局势不稳定使得中国海外能源供应安全系数大大降低。中亚和俄罗斯地区的能源供应对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具有不容忽视的战略意义,对中亚国家的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也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利益紧密相联,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变迁与中国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中亚地缘政治的发展演变对中国的周边安全曾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重大威胁及重要影响。这些年来,中国正在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一种摆脱冷战思维、超越传统安全理念的新型安全观。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外交实践,开创了地区新型安全合作模式。在这个意义上,地缘政治对我国国家安全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安全合作主要存在能源产品出口限制、能源运输安全威胁.南海争端国际化等问题,应当注重联合国、WTO、CAFTA、ECT、NAFTA等国际组织和条约在保障中国与东盟能源安全合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胜男 《法制与社会》2010,(13):151-151,172
能源问题不仅涉及到能源工业本身,对于经济安全、社会分配、环境保护乃至国际关系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利害关系,需要明确参与国际能源合作时应坚持的法律原则。本文认为中国在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过程中应坚持三个基本原则——能源主权原则,能源安全原则以及能源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洋能源安全与多边国际合作的法律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2007,(8)
在能源安全问题的处理上,中国面临双重压力。加强海洋能源安全问题的国际合作有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和平发展。中国海洋能源安全问题目前主要表现在海洋能源的开发和海上能源交通安全的保障。中国海洋能源安全与多边国际合作既可以在区域层面上,也可在国际层面上。重点应围绕能源的开发供应与能源的海上运输保障。  相似文献   

20.
岳树梅 《河北法学》2011,29(5):93-99
能源合作法律机制的建立既能解决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的矛盾、促使成员国之间建立供需机制构建、推动能源合作的深化,又能为成员国能源合作多赢创造条件和机会。制度化建设是区域能源合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法律机制构建的条件已逐步成熟。上海合作组织中的能源合作中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只有通过能源合作法律机制的构建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