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悼亡诗》三首是潘岳悼念亡妻杨氏的诗作,通过对潘岳该诗的写作时间和其他几部作品的研究,结合潘岳生平经历,可以推断《悼亡赋》中"几二纪"的说法不能成立,为伪作的可能性较大。针对目前学界对潘岳第二次婚姻的争论,我们认为潘岳的第二次婚姻是在杨氏去世之后。《杨仲武诔》和《哀永逝文》中透露的信息可以确定潘岳后期几部作品的写作顺序。  相似文献   

2.
面孔     
潘岳 1月8日,英国著名媒体《卫报》评选出了“可以拯救地球的50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是来自中国的三位入选人物之一。对潘岳的评价是:“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以追求经济利益的大潮中,愿意站出来,同危害公众健康的污染企业和地方政府抗争。他,是英雄!包括中国在内,整个世界都需要他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蒯定 《理论月刊》2014,(4):80-84
西晋一统天下,结束了政权的分裂与割据,一股新的诗歌创作风气开始形成,也涌现出了一批名诗人。西晋诗人的诗歌作品之中,承继西晋之前诗歌创作多引入自然物的表达方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文章将围绕西晋诗歌中所涉及的自然物,来展开探讨。我们发现,自然物是激发西晋诗人诗歌创作的"触发物",自然物亦是西晋诗人在诗歌创作之中,表情达意的重要凭借。西晋诗人笔下的自然物的"主观化"色彩浓郁。而促使西晋诗歌中的"自然"风貌形成原因之中,自然物本身对人心的"感荡",特定的社会生产状况局限,影响着西晋诗歌之中独特"自然"风貌的构建。西晋诗歌承继了自然物入诗的"传统",对西晋诗歌创作者而言,便于表现自身鲜活的生命,诗人亦可以在自然物构建的大自然之中,获得精神的栖息之地。从诗歌本身的发展角度而言,西晋诗歌承继自然物入诗,也推进了自然作为独立审美对象之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晋诗人的诗歌创作,对促进我国的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备受关注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透露,目前中组部已经和国家环保总局联手,在我国的部分省份进行试点,将环保方面的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环保业绩将直接影响到地方官员的政绩,“也就是说,地方环保上不去,  相似文献   

5.
说“赋闲”     
记得过去读“贤书”时常见到“赋闲”这个词儿,当时觉得对“赋闲”者挺安逸,优哉优哉!而今自己也属“赋闲”之辈了。但我没有古人那种闲情逸致,也没有文人雅士优哉游哉之感,倒觉得闲得难受。何谓“赋闲”?西晋时有一个叫潘岳的人,为官多年,后来不知为什么辞官家居,用现在的说法可能因年龄关系退休了。此人颇有点文才,回到家作了“闲居赋”一文。这篇文赋究竟是赞闲居之美,抑或是抒不堪忍受仕途的污浊毅然辞官归隐,像陶渊明那样坚决不与仕族社会合作之情,本人没有查过,大概是赞美闲居之乐吧。眼下只说后来出现了“赋闲”这个词…  相似文献   

6.
潘岳的语言风格用“清绮浅净”概括较为准确。“清绮”是指语言清新秀丽;“浅净”是指造语通脱易晓。从语词锤炼、用典、对偶三个方面来看,潘岳的作品是炼字浅净、用事无迹、对偶精工。  相似文献   

7.
2008年2月13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新闻界通报了我国自去年7月推出“绿色信贷”以来取得的进展情况。潘岳称,经过半年的推进,我国绿色信贷取得了“阶段性、局部性成果”,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大面积推进还面临着不少制度性和技术性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曹魏以来推行的门阀世族是西晋迅速沦为乱世的罪魁祸首。门阀世族的政治特权致使西晋的人才屈指可数,寥若星辰  相似文献   

9.
晋武帝作为开国之君却具有一种守成心态,这个影响到了西晋社会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种缺乏创新,重因袭摹拟的低靡士风。这种士风使西晋乐府诗歌创作在具有文人化和拟古化的特征同时,更从整个社会层面上促成文人拟古乐府的创作在西晋的盛行。  相似文献   

10.
备受关注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建设有了实质性 的进展。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近日透露,目前中组部已经和国家环保总局联手,在我国的部分省份.进行试点,将环保方面的指标纳人干部考核体系,环护一保业绩将直接影响到地方官员的政绩,‘’也就是说,地’.方环保上不去,地方党政一把手  相似文献   

11.
赵静 《青年论坛》2010,(4):118-121
永嘉乱后琅邪王氏家族追随司马睿南下,积极兴建新朝,恢复儒学,促进南北文化融合,成为东晋立国的主要支柱。在两晋之际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该族群将鲁文化中崇儒守礼、务实重功和齐文化中因俗而变的传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其家族门第高显,冠冕不绝,保存并延续了齐鲁文化,同时也促进了齐鲁文化与中原、荆楚等地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共同发展了江南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二十四友"是西晋历史上颇为特殊的士大夫结社现象.它是西晋中央权力衰落、门阀势力膨胀的政治环境与士人交游集会、好名相尚文化环境的产物;是士人屈服权贵、争相攀附称誉权贵这一普遍现象的一个典型;是显现西晋一代社会风尚与士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为主题,综述了盘锦市实地调研工作情况,分析了盘锦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断提升创新意识,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突破经济重点,促进全面转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发展质量;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强生态补偿的财政支持等四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潘玥  肖琴 《八桂侨刊》2019,(2):59-67,77
郑和七下西洋对印尼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宗教、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也对两国经济合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以郑和下西洋对印尼三宝垄的经济影响为例,郑和下西洋对印尼古代经济的影响深远,主要包括朝贡给赐、民间互市、华人贸易和国际贸易四种方式,对三宝垄当代旅游业和华人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在“重构历史记忆”的理论视阈下,利用历史类专著、纪录片和其他学术论著,从文化、旅游等角度重构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记忆,对澄清地域误解和文化偏见,促进双方文化旅游合作和贸易发展,意义重大。最终旨在使之服务于“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的中印尼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西湖小说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精神:从生命关爱到人文关怀;热爱生活,对生活环境的爱护与美化,注重对物质生活的享受,同时也追求高雅的精神品位;崇尚才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宋朝家训文献中涉及的德教内容,并分析了宋朝家训文献注重道德教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唐诗中西域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魏晋南北朝期间西域民族的民族特征,也有利于我们从历史维度的视角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以及理解。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这种文化也表征于唐诗中,集中彰显了唐诗中的西域乐器文化以及西域舞蹈文化。西域文化对于唐朝诗人创作热情的激发以及对于其形象思维的唤醒具有重要意义,其诗歌意象与文化历史载体记录不仅彰显了西域特质,也凸显民族融合的恢弘进程。  相似文献   

18.
王真 《青年论坛》2010,(2):123-126
金圣叹终生致力“六才子书”评点,并形成了以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境界为着眼点的文学批评观——“锦心绣口”说。他强调文学的艺术性及文学中心观。从鉴赏论角度出发,金圣叹“锦心绣口”说中的鉴赏是建立在一定文学艺术接受能力之上的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东晋中期史学家习凿齿著《汉晋春秋》,将后汉、三国、西晋三百年史事勒成一书,于三国以蜀汉为正统,以曹魏为篡逆,认为晋越魏而继汉.在临终前又作《晋承汉统论》上疏晋帝,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晋承汉统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新的封建正统史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外室现象与妇女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室本是指那些未经媒妁之言而与男子同居的妇女,后来便成为男子私下偷娶的姬妾的专称。这种现象产生于魏晋,盛行于隋唐,两宋以后变成公开合法。一夫多妻是我国封建社会合法的婚姻制度,男子大可不必偷娶外室,但由于某些原因,外室现象在中国古代还颇为流行,成为婚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对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系统论述了外室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