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重庆要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必须大力实施“农民市民化工程”,帮助有条件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中居住下来,促使一批长期“离乡不离土”的“候鸟”型人口实现彻底的离土离乡。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经历了"离土不离乡,进产不进城","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发展路径。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数135404万人,城镇人口7118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2.57%,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其间也存在一些质量不高等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将是城镇化若瑟姆"S"型曲线中期向后期过渡,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稳妥高质量健康地推进城镇化,让农民成为有岗位、有资产、有社保的城市新市民,就必须通过户籍改革,以人为核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以产城融合为特色的大中小城市、小城镇、美好乡村协调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并重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是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实现城市与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杭州是我国城市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城市之一,解决杭州的农民工问题必须坚持“两手抓”分类推进.对于“离乡不离土”的农民工实现其在流入地的“安居乐业”;对于“离乡又离土”的农民工,在一定的前提下,则“以土地指标换城镇户籍、换住房、换社保”的方式,享受与流入地城市城镇居民的“同城待遇”,从而实现农民工的真正市民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的工业化运动实际上是将一个完整的城市化进程划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实行职业转变,即离土不离乡,将人口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实现非农化;二是实现地域转换,即离土又离乡,将人口从农村引入城市,将分散居住迁移到城镇集居起来,实现人口城市化。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无论是“离土不离乡”还是“离土又离乡”,其转移都只是就业空间的简单转移,劳动力性质本身没有变化,仍然保留着农民身份,是一种兼业式转移,是劳动力的初级转移或称之为“一次转移”。三是实现角色转变,使农民…  相似文献   

5.
宋成一  赵永乐 《求实》2007,(11):45-47
引导城市非农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向农村转移,实现"农村工业化",建立"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是解决农民工就业,实现城乡和谐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粮油供应制度和户口迁移制度进行了调整,放松了对农民向城市流动的限制,农民开始流人城市。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实行了离土又离乡的政策后,大量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形成了规模大、数量多、持续时间长的“民工潮”。农民工进城有力地缓解了城市劳动力资源的不足,促进了城市经济和建设的发展,又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广泛的服务。尽管如此,他们在城市里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  相似文献   

7.
《学习与研究》2007年第8期发表中办调研室一组撰写的文章,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回流,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是:(1)转移规模越来越大。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就业的为1.2亿人左右,流向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为2亿人左右,而且每年以近10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2)转移途径日趋多样,主要有三类:离土不离乡、离乡不离土、离土又离乡。  相似文献   

8.
<正>"雁归兴贵"计划全面铺开,长时间远离家乡的人们,有了更明晰的能够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安居乐业的政策支持,"家乡风味"正召唤离土离乡的农民工回家就业、创业。离土不离乡,"在家门口干成事业"。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筑巢引雁"、"归雁经济"为各地"三农"及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得以凸显,农村"内生式"发展动力得到广泛培育。返乡农民工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9.
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推进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既要重视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正式制度的创新,又必须重视非正式制度建设.由于城郊农民的市民化改造,是在小农社会文化遗产颇为丰富的文化土壤中进行的,这样的文化"遗传基因"必然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复制"性的作用.因此,如何根除非正式制度体系中拖曳城郊农民市民化后腿的消极因素,推进有助于城郊农民市民化的非正式制度发育发展,是城市化建设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要通过对城郊农民进行现代城市文明的教育和培训,包括文化、技术、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社区理念等重新进行强化性塑造,努力营造现代城市文化氛围,创新非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凸显,党和政府为寻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倡导农业生产的多样化经营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再到允许农民"就近进城",最后致力于城乡一体化,实现劳动力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等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历史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11.
"准市民工"是指适应未来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完全实现了产业与地域的转移,谋求在城市永久发展的农民群体.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要实现部分农民的市民化,而"准市民工"将是农民市民化的主体.为了使"准市民工"更加顺利地融入城市生活,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在"准市民工"素质教育方面,应当实现以科技素质教育为主导的生存型,向以科技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思想市民化教育为主导的发展型的跨越.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2006,(6)
离土离乡不离党柳河县姜家店朝鲜族乡五星村是该乡最大的朝鲜族村,也是远近闻名的"劳务村"。全村97名党员中,就有60余人常年在外打工,其中以到韩国、日本打工的居多。针对外出党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更多的农民不单纯依靠锄头劳动致富,而是离土不离乡,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开拓新的生产领域,从事养殖业、小工业和商业、运输、贸易业。一大批农村专业户、重点户与村镇企业以商品生产者的面貌出现,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卢展工同志在河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是继“离土离乡”城镇化、“离土不离乡”城镇化之后探索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5.
加强教育培训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晞 《新视野》2006,(4):19-20
农民工的形成由来已久,经历了“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的长期演变。如今,农民工已成为城市中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之而来的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农民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具体措施。本文认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文对如何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农民市民化不仅是身份的转变、职业的改变,也不仅是生活空间的转移,而是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变迁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加速,大批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他们已不再依赖土地而生存。但当来自农村的传统生活观念与现代都市生活发生"亲密接触"时,一些进城农民感到了不适应,甚至由此产生了焦虑。农民市民化可以分为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层面的适应,当他们对城市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心理上获得  相似文献   

17.
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让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向城市市民转换的经济社会过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推进农民市民化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一、农民市民化制约的因素(一)观念制约长期以来,人们思想观念上受城…  相似文献   

18.
祖伟 《奋斗》2009,(11):41-42
畜牧业是上连种植业,下带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中轴产业,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不仅对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农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承接富余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意义重大,也是实现由粮食大省向食品工业大省、由“大粮仓”向“大厨房”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前提条件。当下中国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其背后隐含的逻辑正是城乡"二元秩序"背景下,乡土秩序的"退场"与城市秩序的尚未"进场"。走出当下中国农民市民化困境,存在两种不同路径。一种着眼于"系统整合",强调"建构秩序",要求政府在宏观上建构一种城乡一体化新秩序,为城乡统筹发展创建条件;在中观层面建设新型村社共同体,在城乡统筹中发挥桥梁作用。另一种路径则着眼于"社会整合",强调"秩序的建构",主张从微观层面提升农民素质,帮助农民去主动适应城市。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省有流动党员23.9万人,占全省党员总数的16%.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全省各级党组织强势推进"三大举措",确保流动党员"隔山隔水不隔音,离乡离土不离党",筑起了流动党员的"温馨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