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新生常见的思想问题有人生定位目标迷失、学习方法不适应、缺乏学习自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人际关系协调较差以及贫困生的心理压力等。通过抓好入学环节、帮助新生确立奋斗目标、让学生热爱学习并学会学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悉心的解困指导等相应对策,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贫困生首先是因为家庭困难造成的经济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自卑。部分贫困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均有问题的“双困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采用自编昆明医科大学班级民主监督制度情况调查问卷,对昆明医科大学各个专业在校学生按照贫困生、非贫困生和评议小组成员三种对象,共850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校现行监督工作中对贫困生的后期监督处理工作欠缺,而开展班级民主监督工作受大多数同学接受和支持,尤其是贫困生和评议小组的参与意愿较高,在监督预实行内容方面,主要偏好于生活,学习及思想3方面。基于此特点提出了以加强贫困生民主监督为目的的班级民主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伏剑森 《世纪桥》2007,(12):121-12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的收费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高校贫困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各自成长经历的不同,在进入大学后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解决的途径是:建立健全国家助学体系;建立贫困生团体;加强时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试论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贫困生健康心理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多的贫困生获得来到大学学习、生活的机会。贫困大学生在个性特征上,紧张性和有恒性高,兴奋性和幻想性低,在行为上表现为节制、认真、有恒负责、尽职尽责、现实、紧张困扰、拘谨、内省、依循成规、力求妥善合理。多样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带给贫困生多样化的影响。一、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贫困生心理的积极影响(一)大学消费文化可以引导贫困生的消费行为,增强贫困生的勤工助学意识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偏远地区,温饱对他们而言就是全部的生活。但在国家大力提高国民消费水平的今天,各种“消费”也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把握高师贫困生心理特点增强心理教育有效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高师贫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来自经济、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许多心理困惑。据有关调查显示,师范大学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学生为15.2%,而师范生中贫困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则远远超过15.2%。根据调查,高师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自卑。自卑是高师贫困生中较突出的心理问题。高师贫困生大都来自边远贫困地区,家境贫寒,他们发现自己所接受的信息与来自城市的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往往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而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当前高校学生贫富差距悬…  相似文献   

7.
贫困生是我国高校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在承载生活和学习的重压下,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对高校贫困生如何进行心理健康自我调适,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贫困生是我国高校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在承载生活和学习的重压下,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对高校贫困生如何进行心理健康自我调适,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刘明广 《新长征》2009,(4):59-60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连续扩招,在千军万马上大学的热潮中,高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准确地说应该是经济贫困生(以下简称贫困生)。所谓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现在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昆鹏  孙舒和 《世纪桥》2011,(3):107-108
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习者-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学习模式,使课堂实现由“教”到“学”的转移,并积极做好两个方面的引导工作:一是让学生爱上英语学习,由家长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二是要使学生逐步完成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统计,目前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已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贫困生人数将近300万。大学贫困生因贫困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自卑心理。一、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其产生的不良后果调查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如下:经济上的拮据。贫困大学生的自卑主要来自于经济上的窘迫。由于贫穷,许多学生为了交学费,家里东借西凑,负债累累,这使他们深感沉重和内疚。进了大学后,校园里贫富差距凸现,使他们觉得低人一等,从而产生一种自卑心理。综合素质的差距。大多数贫困生来自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这…  相似文献   

12.
段俊磊  肖迪  唐润葆 《世纪桥》2011,(13):145-146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都有其特有的一些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贫困生的资助也逐步形成了以"奖、贷、勤、补、免"为主体的资助体系。资助工作实施的效果,不仅影响到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关于贫困生资助体系分析与完善的讨论将在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有相当多的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心理方面存在着诸如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策略不得当、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迁移能力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一要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二要提高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的认可度;三要加强学习教育,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入学人数的增多,贫困生人数也日益增多,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心理、依赖心理等。造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有家庭影响、学习就业压力、学校环境等多种原因,需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开设心理援助热线、开设个体咨询等措施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健康、顺利地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5.
王宜秋 《湘潮》2008,(10):24-29
1948年,经党中央批准、由东北局负责组织,选送了21位年轻同志去苏联学习,为新中国准备建设人才。他们都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和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子女。他们在苏联接受大学教育,以学习经济、工业为主,学成后都回到祖国。“文化大革命”中,这21人都受到审查,被立案为“4821苏修特务案”,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迫害。  相似文献   

16.
在南开区嘉陵北里社区居委会有一位深受孩子们爱戴的“刘奶奶”,她一手创办的“中小学贫困生义务辅导班”,用爱温暖着困难家庭的孩子。100多个孩子在她的呵护下健康成长,60多个孩子考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公布受资助的贫困学生的名单,接受社会监督,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可是某扶贫办最近在网上公布3130名贫困生信息,却引起了非议,并让被公布的贫困生直呼“接受不了”原来,他们不仅公布了学生的身份信息,还将学生父母的姓名、银行卡号甚至是手机号码一同晒出来了。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民办高中生中第一位中共预备党员李红超同学,是我们武汉情智学校业余党校的学员。近年来,我校业余党校坚持每学期组织5次授课学习、两次实践活动,参加听课学员共超过500人次,写入党申请书的同学累计达187人。据对业余党校学员的跟踪调查,他们考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98%的学生仍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而且普遍能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在青年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有80%的学员已成为大学团委、学生会中的骨干。  相似文献   

19.
钱妍 《学习月刊》2013,(24):77-78
有些人认为学习就是课内的事情,不注重或忽视了课外学习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很多人误认为学习只需要在课内完成,到了考试之前认真复习几天就行了。这种思想在大一新生中尤为普遍。他们以为进入大学了学习就应该放松,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去挑灯夜战,加上再也没有如山的作业、成堆的试卷等待他们去完成,这也容易造成他们思想上的松懈。因此,刚进大学就很容易导致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日子过得非常茫  相似文献   

20.
湖北是教育大省,现有中央部属、省属和其它院校70余所。据有关部门调查,2002年下半年全省高校应收学费21.3亿元,实收学费16.3亿元,欠费5亿元,占整个学费收入的23%。截至到今年4月全省高校在校人数42.07万人,贫困生达到9.26万人,占全省高校在校总人数的22%,高于全国的贫困生比例(20%)两个百分点。部分高校的贫困生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