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猪瘟病毒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一种猪瘟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制备胶体金,选择15 nm胶体金标记兔抗猪瘟病毒抗体,对胶体金标记抗体采用低温超速离心法进行纯化,组装免疫层析试纸条。用试纸条对猪瘟可疑病料进行检测,同时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RT-PCR做平行试验。结果显示,用试纸条检测猪瘟病毒,10 min左右即可显示结果,试纸条、直接猪瘟荧光抗体试验和RT-PCR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36.36%(4/11)、45.45%(5/11)和72.72%(8/11)。表明,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猪瘟病毒操作简便,需时短,可以用于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以猪瘟病毒5′端非编码区为靶核酸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步法荧光RT-PCR检测猪瘟病毒。荧光RT-PCR仅检测出猪瘟C株、T株,未能检测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K-15细胞和牛睾丸原代细胞;对猪瘟病毒T株的扩增反应产物进行了测序分析,与预期序列相符。荧光RT-PCR的检测极限可达到1 TCID50/mL,整个试验流程只需2 h。采用荧光RT-PCR和抗原捕获ELISA同时检测临床病料、猪副产品共207份样本,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17.4%和13.5%,两者符合率为95.7%(198/207);荧光RT-PCR的检出率高于ELISA,两者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建立的荧光RT-PCR可用于猪产品、临床病料中猪瘟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开展猪瘟预防工作,我们于1990~1992年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查疑似猪瘟病料中的病原,用PPA-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抗体的方法,对甘肃省河西地区14县(市)区猪瘟防治效果进行了实验考核。  相似文献   

4.
我校实验猪场是个猪瘟老疫区,1978年曾发生猪瘟死亡仔猪和小猪20余头。1980年5月发生猪瘟死亡断奶仔猪15头,其中采取3例病料经细菌学检验结果,均分离出李氏杆菌。 在猪瘟病料中分离出巴氏杆菌和沙门氏杆菌较为常见,此外还有分离出丹毒杆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恶性水肿梭菌和球菌等的记载。但猪瘟继发感染李氏杆菌的病例尚未见有报道。现将该病例的诊断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5.
1984年9月在中国兽药监察所主持下,部属有关药厂参加,在我厂进行猪瘟兔化弱毒毒种安全试验时,发现注苗后21天的免疫猪,采血分离血清,用100个感染剂量的猪瘟兔化弱毒作兔体中和试验(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及检验规程方法,下简称规程法)检不出中和抗体。为此,我们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古典猪瘟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快速诊断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本病往往是在应用ACB弱毒疫苗的农场爆发,但在发病初期注过疫苗的猪临床形态学症状是不明显的。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的临床症状才变得明显,通常要经过几周,有时达数月。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以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神经和呼吸机能紊乱为特征的症状,作为诊断依据是不充分的。必须立即采送病料进行实验室检验。 任何一种诊断方法的效果均取决于一系列的具体条件,特别需要考虑到病毒的特性,病毒致病的机理,采取病料的时间和受检病料的种类。猪瘟病毒具有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特点,其中包括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这就导致疫病沿着出现亚急性、慢性和非典型性病程方向演变,相应地需要不断提高实验室诊断方法的  相似文献   

7.
用硫酸铵盐析法从抗猪瘟血清中提取免疫球蛋白 ,应用搅拌法标记荧光素 ,硫酸铵盐析、SephadexG 2 5层析和肝粉吸收三法结合去除标记物之游离荧光素 ,制备猪瘟荧光抗体。经测定 ,标记的荧光抗体工作稀释度为 1∶16~ 1∶32。用标记的荧光抗体诊断猪瘟 ,从 39份可疑病料中检出阳性病例 12份。  相似文献   

8.
为证实猪瘟疫苗免疫后实有抗体,将猪瘟兔化弱毒乳兔苗(下称乳兔苗)及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下称细胞苗),用中和试验(SN)及猪瘟间接血凝试验(IHA)监测,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用农业部成都药械厂(下称本厂)生产的乳兔苗,在母猪空怀时以4头剂(600个免疫量)免疫,其所产亲代仔猪,于50~60日龄时,再以细胞苗750个对兔感染量(即部颁规程1头剂)免疫接种,俟免疫持续期至6~10个月,取血清作SN及IHA测定。  相似文献   

9.
1976年以来,我省各地陆续出现母猪流产死胎及初生仔猪死亡,特别是1980年以来更为严重。1981年8月我们对某农场的母猪产死胎及初生仔猪死亡进行了调查诊断。初步试验结果说明,从该场采集的病料中,除分离出猪瘟病毒外,均未分离出其他病原细菌、病毒或弓形体。证明该场在1981年8~10月期间母猪流产死胎及初生仔猪死亡是猪瘟病毒所致。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当前,猪瘟仍为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探讨其感染途径,对改进其预防方法和措施是有一定意义的。据国内外资料记载,似乎都认为猪瘟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根据这 个论点,我们与陕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协作,于1970、1971两年先后进行了两次兔化猪瘟弱毒疫苗口服免疫试验,以求找到简便的防疫方法,但均告失败。在1971年再次试验口服疫苗法试验之前,我们作了一系列预备试验(通过家兔进行),从取得的资料,经整理分析,使我们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多年来有关猪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和方法所取得的进展予以回顾。 (一)荧光抗体组织切片试验(FATST) 1963年Scair等首次用FATST诊断猪瘟取得了可喜结果。后来许多研究者对其可靠性作了证实。采取猪瘟早期病猪的扁桃体和淋巴结或晚期病猪的脾脏和肾脏等组织,作冰冻切片或组织印片,丙酮固定后用猪瘟荧光体染色检查,感染猪组织细胞呈现特异性的胞浆荧光。用这种方法对病猪的检出率为90%以上,实验感染猪瘟病毒(HCV)后2天,即可查到病毒荧光。其优点是准确、简便、快速,一般在2小时内即可得出结果。但有人报道,猪接种猪瘟弱毒活疫苗后短时间内,苗毒荧光干扰对野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采用RT PCR方法 ,从经临床和血清学初步诊断为猪瘟的病料中扩增了猪瘟病毒 (CSFV)的E2基因某一片段 ;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通过DNAsis软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确定了这一流行株 (IPI株 )在系统发生树中的位置。结果表明 ,从IPI株和石门株 (Shimen)中均扩增出 2 71bp目标片段 ,这一流行株与我国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流行的绝大多数CSFV毒株同属于基因 2群中的 2 .1基因亚群 ,与YN1、YN2、GX4、GZ1的关系较近 ,而与Shimen株、兔化弱毒株 (HCLV)等我国传统的标准毒株相距较远。这一结果为猪瘟的诊断和检疫提供了一种特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农业部梅岛动物病研究中心潘英章博士应我国农牧渔业部科技司的邀请,于1985年4月2日至5月2日在北京、西安等地作了有关非洲猪瘟的学术报告。潘从事非洲猪瘟的专题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发表了近百篇有关论文报告,既有丰富的实验室经验,又亲自参加在海地、巴西、南美、多米尼加等地扑灭非洲猪瘟的工作。这次来华就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特性、临床病理变化、防制措施和实验室诊断技术作了详细介绍。仅将其流行情况简要报道如下: 非洲猪瘟最早发生于非洲,1909年在肯尼亚首先发生。1985年底以前发生过非洲猪瘟的国家有:非洲的肯尼亚、津巴布韦、南非、纳米比亚(西南非洲)、马拉维、布隆迪、扎伊尔、刚果、塞内加尔、几内亚  相似文献   

14.
笔者使用Thiverval株猪瘟弱毒,进行HC—IFCNT的初步研究。证明了该株猪瘟病毒(HCV)作为试验病毒的可行性,及其中和物接种细胞后培养温度提高到37℃,缩短终判时间到2天的可能性。试验对70日龄S5份、5~6月龄34份、7月龄44份猪瘟非免疫猪血清,进行猪瘟母源抗体的监测。结果70日龄阳性率52.3%;至5~6月龄全转阴性。7月龄44头双份血清,送本实验室与英国威桥中心兽医实验室各1份,试验结果双方一致,均阴性。对70日龄40份血清,与目前国内常规法猪瘟兔子中和试验(HC—RNT)作对比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7.5%、42.5%。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一种和古典猪瘟病毒不同的一病毒所引起的和高度传染性的猪病。急性型的特征是发热出血性症候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达到100%。病猪不产生中和抗体,尚无有效的免疫接种方式。家猪因和病猪直接接触或受污染物或受感染的argasid扁虱所叮咬,而散布非洲猪瘟。 (一)易感动物 病毒可以存在于非洲的一种疣猪体内(一种野猪,脸部有肉疣),而它  相似文献   

16.
猪瘟是兽医工作者熟悉的传染病。但作者作抗猪瘟血清效力试验及参与猪瘟免疫程序试验时,人工接种猪瘟石门系强毒,其死亡猪的病理变化,与文献记载及作者过去从事猪瘟血清效力试验时所观察到的均不一致,病变大为退化。为了探讨其原因,作者选择部分猪瘟病死猪的病变材料进行整理,并提出肤浅的见解,目的是抛砖引玉,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苏联曾用35~40公斤的猪作猪瘟的气雾免疫试验。方法为将兔化猪瘟疫苗1(克):1(毫升)稀释于盐水中,并加入1%的甘油。喷雾免疫在特别安排的房舍中进行。喷出的雾滴大小约18μ,雾滴在空气中的浓度为每立升空气中含有0.1~0.2mg。使猪吸入雾滴4~7分钟。试验用36头猪,平均吸入的雾滴等于6.6~40.0mg的干燥疫苗。用12头猪行肌肉射疫苗作  相似文献   

18.
猪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靠注射疫苗预防。若采用被动免疫方法,即注射抗猪瘟高免血清亦能奏效。近年来,我们对新购猪苗使用自制抗猪瘟高免血清作预防及对病猪进行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抗猪瘟高免血清的制造方法 1.动物选择:凡准备在2~3周后屠宰的健肥猪或淘汰的健康母猪均可选用。 2.疫苗: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出售的猪瘟弱毒疫苗。 3.基础免疫:经健康检查,精神、食欲、体温、运动及粪便正常,体重160市斤以上的猪为合格。用猪瘟疫苗10头剂量(作1:50倍稀释,5毫升)肌注。  相似文献   

19.
扁桃体在猪瘟荧光抗体诊断中具有能早期检出抗原,病毒检出率高以及能够活体取材和取材后便于保存、寄送等优点,因之,在实际检验中常常将扁桃体作为首选的病料而加以采用。但是,不同地区和时期流行的猪瘟其扁桃体往往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为了探明这些不同病理变化的扁桃体冰冻切片经荧光抗体浸染后,荧光细胞的表现有何变化以及对临床诊断有无影响,特进行本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猪瘟是造成养猪业巨大经 济损失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 病原体——猪瘟病毒(HCV) 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RNA病 毒。 猪瘟的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很高。典型猪瘟诊断较易,而由弱毒株引起的非典型猪瘟诊断很困难,这种非典型猪瘟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此病的根除。为控制本病流行,有关专家对HCV分子生物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HCV的组织培养系统 瘟病毒研究中的最大障碍是难以获得足够量的纯病毒。虽然HCV可以在各种组织培养细胞中复制,但不能产生致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感染细胞抽提物和组织培养细胞上清液中含毒量很低,而且病毒的浮力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