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自我意识所构成的精神文化,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文化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也被称之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因而它既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在日本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日本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催生了日本的企业文化,又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岚 《新东方》2009,(1):60-62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与结构 企业文化是文化领域的一个分支,其概念的产生缘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的崛起。当时,由于日本经济的日益强大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威胁,美国开始注意对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进行研究。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日本企业的迅速崛起并非由于技术、资源、设备等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建立 《人民论坛》2020,(5):126-127
日本年轻人的压力既来源于经济发展不景气等客观因素,也来源于其心理文化等主观因素。平成时代经济不景气的现实改变了日本企业的雇佣形态,给日本年轻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雇佣形态的改变导致了日本职场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进一步加大了处于弱势地位的派遣职员的压力;根深蒂固的"罪己"意识,使得急于建功立业的年轻人难以承受工作失败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其出色的企业教育。在其“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的指引下,秉承“和谐高于一切”的企业作风,日本企业造就了一批对企业忠诚的“企业人”,为日后经济的腾飞作了人才储备。通过对日本企业教育实践的分析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是直接的、内在的,而非外在的和间接的。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是“空对空”的观念,更好地重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何伟胜 《思想战线》2004,30(4):31-33
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创新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典型的企业创新周期模式以美国和日本的跃迁式创新周期和连续跃迁式创新周期为代表。它们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 ,即个体创新文化和群体创新文化。企业创新文化是企业创新的灵魂。我国企业应不断总结自己的创新实践 ,积极培育创新文化 ,使创新发展成为整个企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沉默--日本人的非语言交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朝辉 《思想战线》2006,32(1):111-117
沉默是日本人社会交际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传情达意,具有丰富的内涵。对日本人来说,相对于言语,沉默所传递的信息更能体现说话者的意图。在日本,沉默现象是高度依赖语境的传统文化的遗存,同时它也反映出日本人的集团主义和耻感文化的主题以及“以心传心”的文化直觉。  相似文献   

7.
《中国保安》2012,(20):54-54
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什么?专家学者给出了很多答案,国外国内的也有所不同,有的说企业文化是凝固剂,可以凝固人心;有的说企业文化有导向功能,它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美誉度;有的说企业文化可以改变员工的心态,是企业制度能顺利执行的保证。所有这些其实只说出了企业文化带给企业的某一种作用,但是企业文化最根本的作用都没有被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8.
李一鸣 《新东方》2016,(4):71-73
思考日本文化的来源,不能局限于以日本为中心,而应当放到东亚文化当中来考察。日本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其他国家文化的力量,逐渐凝集起来,最终形成了日本文化。而在历史上,中国文化对于日本文化、制度、文学艺术等的生成与发展都曾产生过较为深远和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产品创新是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对技术研究的专注追求,往往会导致企业集中于内部活动,降低对外部技术和市场因素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创造性发明需要小型、有活力的组织,相反,产品开发需要大型、稳定的组织,同一组织难以既适合创造发明又适合产品开发。这是创新在技术领先和组织上的两难困境。日本企业运作经验表明,网络创新是克服这两重困境的有效方法。创新网络的使用可以带给正在以创新开创未来的中国企业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企业借助战争赔款回到东南亚,迄今在该区域的经营已有70多年。这期间,日本产品经历从“大规模的抵制浪潮”到“为东南亚民众所喜爱的国际品牌”的转变,日本国家形象也经历从“经济动物”到“最信赖”国家的转变,这背后离不开日本企业不断调整和改进社会责任实践。通过分析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在东南亚的发展演进,可以看出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在理念上、内容上、手段上和对外宣传上都具有明显的自身特色,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社会责任体系,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在与东南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阶段,中国企业应学习借鉴其有益经验,更好地服务和融入当地社会,实现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塑造负责任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自身的特征,这主要是由文化产业的属性决定的。文化企业融资问题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文化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困难。本文论述了文化企业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我国文化企业的几种基本融资模式,主要有资本市场融资、企业内部融资、资产典当融资、项目融资与政策融资等,对这些融资模式的考察分析可以为我国文化企业融资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日资企业由于受日本文化影响,形成了一套相对于欧美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而独立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系,尤其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制、内部培养机制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管理模式。但这些独有的管理模式就目前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环境来讲,却面临着来自欧美企业、民营企业对于人才的竞争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日本公司模式危机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一度给日本经济带来辉煌的日本公司模式具有深刻的危机。尽管日本经济和产业结构与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不在同一个水平层次上,尽管日本公司的竞争力就总体而言要高出我国企业,但是,日本公司模式以及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企业仍然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从诚信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的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理论是美国人提出来的,但最早把它作为管理方法的自觉实践者却是日本人。 日本的企业家把日本传统的“忠”与“和”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经营哲学中,形成“产业报国、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和睦相处,上下一致”等思想。在大多数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中,绝对不会将“赚取利润”这个任何企业都必须达到的目标放在首位,相反,他们更多的是强调企业的责任,强调企业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所负的责任。 著名管理学家克拉伦斯·沃尔顿提出,企业经理人应该用一种全局观来看待企业的责任,应把企业看成是讲信  相似文献   

15.
赵锋 《中国保安》2020,(1):80-81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和引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日本企业重视和依托企业目标、宗旨、信念和人的价值观等软性的、人文的因素融入企业发展,使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令世人瞩目。1984年海尔公司在国内率先提出企业文化先行、企业理念先行,成为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6.
创立于中国、成长在日本的禅宗,对于日本人民族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禅不等于禅宗,禅也不等于禅意。……从禅到禅宗,再到禅意,可以说是一种发展、一种文化态势和延伸。”[1]日本或许是世界上拥有庭园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有从1300年前到今天的各式各样的庭园。以日本的特色庭园为切入点,结合禅宗在日本的传播路径,探讨禅意识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把握日本民族的部分特性,并加深对日本民族今昔行为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能促进也能阻止企业战略的实施。因此,弄清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培育支持企业战略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之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强 《中国发展》2014,(6):23-27
日本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将外国企业在日本发行股票纳入证券法的规制范畴,对其信息披露也没有特殊的要求,导致到日本上市的境外企业越来越少。为此,日本制定了英文披露制度,证券发行人在向日本发行证券前,应向内阁总理大臣提交有价证券申报书以及相关文件,经审批后方可发行股票。经过两次修改后的《金交法》,对外国企业承认、许可、资格三种说法并存,其繁琐的规制达到的实际效果尚存疑问。但某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将股份分割、股份稀释方面信息披露的内容纳入招股说明书之中;二是要求企业在信息披露中注明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实施情况;三是制定英文披露制度,并适时修订《暂行规定》,取消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须有中国股东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傅光宇 《思想战线》2001,27(2):50-53
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国彝族农业神祭祀和日本农业神祭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不同的是,日本农业神祭祀中的阴阳五行观念,除受中国汉族影响外,又与日本民俗相结合,形成"山神与田神--三合原理和农业神的轮回".而中国彝族农业神祭祀中的阴阳五行观念,则与上古氐羌文化、中原文化相关,它既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又保持了其民族固有的文化成分,故显示出与日本农业神祭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将日本近代文化概括为"脱亚入欧"是学术界流行甚广的一种说法。但考诸原典可以发现:在日本近代,不论是哲学、文学方面,还是经济、政治领域,不论是统治上层的意识形态,还是普通大众的民俗生活,源远流长的东方传统文化不仅没有被抛弃,而且深深渗透到各个层面,成为新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大量史实说明,日本近代形成的文化并非是全盘西化的产物,而是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