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国家的情报工作深受其情报文化影响。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共同促使了日本情报文化的形成。从日本的历史、民族文化和民族特点入手,探讨日本情报文化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挖掘了影响日本情报文化的因素:神道教、《孙子兵法》思想、法西斯思想,从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角度介绍了日本的情报文化。  相似文献   

2.
雷鸣  项松 《求索》2010,(11):80-82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成了日本浓郁的富有杂糅特性的岛国文化。这种文化的杂糅就是日本长期以来对外来文化的学习、模仿与吸收。日本文化在其自然的演化过程中,自弥生时代的农耕文化,就不断被诸多非本土文化所渗透。从其文化的形成历程看,日本文化对非本土文化的借鉴与吸收,促成了日本文化的三次历史转型:大化革新前后对中国儒家文化及隋唐文化的吸收;明治维新时期对西方民主科学文化的引介与创新;1945年"二战"后,借鉴并吸收美国先进的政治及经济管理文化。经过三次质的转型,日本文化成就了日本在世界上无可争议的经济大国地位。而今,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也将随着国家间的经济交往而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3.
刘少东 《人民论坛》2013,(18):240-242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由于历史风土、社会条件和文化宗教的不同,使得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国民性格、民族精神以及独特的文明形态。就日本民族而言,其性格、精神的形成同样也离不开其特有的历史风土等诸多因素。如果我们沿着历史和现实的民族性运行轨迹溯源追寻,就会发现日本这一民族的凝聚力建成的使然。  相似文献   

4.
柴红梅 《求索》2011,(4):215-217
日据时期,带有现代摩登化、国际化、殖民地化特色的大连都市文化不仅激发了日本诗人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灵感和想象,也孕育了日本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诗人们从摩登景象和现代气息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来源和创作素材,也通过殖民地都市的文化体验,形成了不同的殖民认识。他们的创作赋予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现代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5.
日本政客策动"购买"钓鱼岛导致中日关系紧张化,严重破坏了来之不易的中日友好关系,两年来已受到各方的谴责,但对政客得以滋生的条件和背景,却少见历史文化视角的探讨。通过文化基因的检测把握肇事者既危害亚洲各国,又伤及日本民族的性格形成背景,不仅有利于我们预测事态的走向,增强应对定力,还可从日本青年教育的成功与弊端中,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将日本近代文化概括为"脱亚入欧"是学术界流行甚广的一种说法。但考诸原典可以发现:在日本近代,不论是哲学、文学方面,还是经济、政治领域,不论是统治上层的意识形态,还是普通大众的民俗生活,源远流长的东方传统文化不仅没有被抛弃,而且深深渗透到各个层面,成为新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大量史实说明,日本近代形成的文化并非是全盘西化的产物,而是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张谷 《理论月刊》2006,(5):158-160
道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研究道家思想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学界对此关注不够。本文主要通过对日本思想文化史上一些代表性的人物和文献如圣德太子、《古事记》、《怀风藻》等的分析,对日本古代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家思想作了一个概述。  相似文献   

8.
安蒂娜 《前沿》2013,(12):134-135
近年来,赴日的中国维吾尔族数量虽不断增加,但对于日本社会而言,维吾尔族依然是一个比较生疏的存在.可以说,在由单一国民文化组成的日本社会里,维吾尔族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其文化的“特殊性”往往会受到特别的关注,而这种“特殊性”性又体现在在日维吾尔族的社会适应过程及方式中.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同样是维吾尔族,因出身地和所受教育模式的差异,其在日本社会中的适应过程及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主要从语言、文化、适应心理、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等四方面,探讨在日维吾尔族的文化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自我意识所构成的精神文化,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文化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也被称之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因而它既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在日本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日本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催生了日本的企业文化,又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桂荣 《传承》2010,(15):98-99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以下简称巴特)是法国当代著名文学思想界和结构主义运动代表者之一,同时还是法国符号学和法国新批判的创始人。巴特利用符号学中能指与所指基本构成原理及其方法将日本文化解读成一个个符号,进一步分析深藏在日本文化后面的涵指意义,从而以揭示日本文化来批判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古文化有很大相似性,日本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引进中国儒学文化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内核与外缘文化差异导致的对儒学理解与运用结果的不同以及自我意识、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与适应世界形势能力的差异,造成了中日两国在近代面对"西方冲击"时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日本把握住了世界发展大势而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而中国却至今仍未完成全面现代化的使命.面对当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如何把握这次契机,实现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使之为现代化的政治经济服务,实现中国文明的复兴,将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 以下简称巴特)是法国当代著名文学思想界和结构主义运动代表者之一,同时还是法国符号学和法国新批判的创始人.巴特利用符号学中能指与所指基本构成原理及其方法将日本文化解读成一个个符号,进一步分析深藏在日本文化后面的涵指意义,从而以揭示日本文化来批判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3.
集体主义价值趋向,羞耻感,家庭伦理与教育的传统,正是这些看似与犯罪预防不相关的文化因素,与有效的司法机制相结合,促成了日本社会低犯罪率成就。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犯罪预防的理论与实践既不能脱离文化传统,也不能忽视文化传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本殖民主义者强行霸占台湾期间,大力推行殖民文化,妄想泯灭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感情。然而,日本的殖民文化遭到台湾同胞的顽强抵制,日本殖民主义者的企图遭到可耻的失败。日本殖民文化违背台湾同胞的意愿尽管日本殖民主义者煞费苦心强制推行国(日)语运动,但是台湾同胞却用记性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文化输出的“红与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每值“六一”国际儿童节,家长们为孩子选购图书作为礼物时总会发现,在中国图书市场畅销的青少年图书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外版书。而日本的动漫作品和电子游戏更是占据了中国市场不小的份额。前不久,日本外相曾公开宣称,要通过外交部全力推广日本动漫和其他流行文化,以改善日本在亚太各国的形象。这一言论引起了许多国家政府和有关人士的警惕和担忧。从而也为“日本为什么在外交中大打文化牌”做了注脚。  相似文献   

16.
陈建明  曹婷 《人民论坛》2013,(2):246-247
二战后日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运动经历了兴起、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兴起阶段,市民自发开展保护运动;发展阶段,保护理念发生改变;成熟阶段,保护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从日本的经验得到的启示是:重视引导市民参与,形成国家和各级地方相结合的多重保护机制,以及不断创新保护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自古就有着一股浓厚的大陆情结,力图用武力手段侵略和吞并朝鲜、中国等周边大陆国家。近代以来,日本朝野的一些"文人墨客"对中国采取文化渗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种种学术意义上的设想、研究和论证,为日本政府的侵略扩张政策鸣锣开道、摇旗呐喊。"九一八"事变特别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文化渗透进一步发展成为文化侵略,通过混淆是非的舆论宣传、肆无忌惮的情报收集、潜移默化的奴化教育、消弭意志的电影制作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恶性膨胀,削弱了中国军民的反战意志。  相似文献   

18.
从“祭”看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日本传统在当代,日本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尤其是科技的发达,使日本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观,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当代科技的结晶。近三百公里的铁道新干线网遍布全国,自动贩卖机渗透零售行业的方方面面,开动轿车时电子导航器自动为你带路,坐上马桶就可以看到电子显示器上显示出自己的血压、血脂等参数。日本在电子、制造、生物技术等诸多科技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当你置身于其中时,你会感受到日本社会强烈的两极对比:一方面是先进的科技,而另一方面是渗透社会各个方面的传统文化的强烈…  相似文献   

19.
丁东 《群众》2021,(4):65-66
不久前,应友城相邀,我带队访问了日本丸龟市,并在东京、大阪等城市逗留。回味在丸龟市的数天时间,一个个片段,一个个画面总是在脑海中闪现……而让我记忆犹新、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丸龟等城市的细节文化。植根内心的卫生习惯丸龟是一个非常注重清洁的城市。在丸龟街头,几乎见不到走路吃东西的现象,更别说抽烟及随地吐痰了。  相似文献   

20.
黄梅  黄磷 《人民论坛》2020,(5):130-131
日本的自然环境及其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造就了日本独有的人情观念。日本文化中的人情观常常是服务于个人所属集团的,且个人利益与所属集团利益高度一致。其根源在于,基于日本稻作文化的共同体意识弱化了个人的意志;源于日本家族传统的家业意识,使得大家认定只有先实现家族(即所属集团)的利益,个人利益才能得以实现,有意识地形成了个人及所属集团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