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金刚是北京电焊机厂厂长、党总支书记。1998年当企业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刻,他被委以重任,从效益较好的企业,来到了北焊厂,1999年3月民主选举为厂长。面对企业的  相似文献   

2.
1985年深圳最热的那几天,正是丁厂长焦躁不安的时刻。一年前,他在厂长一职的竞选中获胜,在组阁中又参考了日本、美国、西德以及我国国内某些先进企业的大量资料、设计了一整套完整的机构设置方案和岗位责任条例。可是一年之后,事情并不象他想象的那样如意。他这架完全按管理科学原则建立起来的“机器”,尽管可以运转,但效率极低,仅能维持度日。他的那套班予也令人失望,不是敷衍度日,就是勾心斗角,其中还有部分人已要求“跳槽”另谋高就。丁厂长大为不解。只好向AP指挥棒维修中心求援。下面是“会诊”之后高博士与丁厂长的一段对  相似文献   

3.
走出谷底     
笔者曾经向一些厂长朋友们问过同样的这么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经营者,你觉得最倒霉的事,或者你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是什么?答案几乎一致——莫过于自己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了。广州泰盛染织厂厂长余惜明和他的同事们就碰到了这么一个倒霉的“黑色之年”。1986年,泰盛染织厂产品严重滞销,积压金额高达960万元之多,还欠了兄弟企业和银行一屁股的债。  相似文献   

4.
S厂的刘秘书在“AP指挥棒维修中心”门前徘徊了好一阵,终于鼓足勇气,推门而入。“我是来修厂长的指挥棒的。”高博士问:“为什么要你来?厂长本人呢?”秘书说:“我觉得厂长指挥棒很有问题,照这样下去,我们厂非破产不可。但厂长自信得很,根本听不进下属的意见,绝对否认他指挥有误,不能想象他能亲自来修理他的指挥棒……”“唔,你具体谈谈厂长指挥棒的问题。”“我看我们厂长是在瞎指挥,这件事没干成,又干另一件;计划一改再改。比如,厂长心血来潮,要在办公室门前的那条路装暖气水管,路面填平后不到  相似文献   

5.
大约四年前,笔者去珠江三角洲采访,在东莞一家工厂门口,发现挂着五块牌子,也就是标志着五家企业。当时我很惊奇,请教工厂厂长:为何举一反五?厂长回答得很有趣: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多一点活路、多一点办法好,还是直奔死胡同,一棵树上吊死?他又用广东俗语解释:“一鸡死,一鸡鸣”,“东方不亮西方亮”,手里的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与只着眼于企业日常事务的经理人员不同,他的职能体现社会经济的职能,是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进步和物质生产增长的中心人物。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是国家干部,他们往往只是国家计划的执行者,能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就算完成了任务,缺乏能动的、创新的活力。这是社会主义企业经营不良,影响生产力增长的原因之一。”在引人注目的“珠江——长江企业家对话”会上,散发给与会者的文件中,著名理论家苏绍智的《企业家论》中有关“企业家”的这些论述,引出了一场热烈的讨论。中国企业家比外国的难当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说:我国企业家地位太低了,实质上只是政府的雇员。厂长经理还不如一个歌星,歌星大奖赛奖金几千元,厂长经理创造几百  相似文献   

7.
某厂长新官上任,发表就职宣言,他为工人们许下了三十五条愿。“第二十三,”他说:“我要在半年内把各办公室人员减少一半。”台下的老厂长脸上闪过一丝苦笑,当初他上台时,也是这么慷慨激昂,到后来办公室人员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四分之一。他记起来了,英国人帕金森在《官场病》一书中提出了一条定律:  相似文献   

8.
正入选理由2015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尖端科技制造业掌门人。20多年的卧薪尝胆,20多年的艰苦鏖战,20多年对梦想坚韧不拔的坚守。对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升来说,"永不言难,永不言败,永不满足。"京东方发轫于北京电子管厂。1992年,35岁的王东升临危受命,出任连续7年亏损的北京电子管厂厂长。他上任后,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竞争型企业基础、走国际化道路和做好再就业等措施落实,使  相似文献   

9.
毕俊甫是沧州工务段多经正达铁器材厂生产经营厂长(工长)。 他先后历任线路工、锻工工长、车钳工长、工厂大工长、多经生产经营厂长。他凭着一双勤劳智慧的双手和拼搏奉献精神,致力于养路、养桥机械和工具的维修改造和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他,深深地爱上了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这片具有二七革命斗争光荣传统的土地,并与那里的贫穷而朴实的工人兄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毅然放弃机关生活,走进工厂,当上了一名真正的铁路职工……如今已八十多岁高龄的他,依然眷恋着铁路工人,笔耕不辍,又创作出版了以反映二七铁路工人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独臂厂长》、《生活之路》,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工人朴素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晚秋     
正晚秋时节,连绵不断的雨下得令人心烦,风中透着一股凉气,落叶将路面铺成金黄,预示着冬的脚步已经快要来临了。他站在凉台上已有些时候了,他觉得这么静静地站一会儿,让思绪飞开去,对他来说,真是难得的机会。"老李,别尽想那些不愉快的事了,不是都解决了么?"妻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到他身边,他笑了笑。在别人看来,他仕途坦荡,才50出头,就已当上了一家大型企业的厂长,然而……他的眉头又习惯地紧了紧,同时用力握住了妻子的双手。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一家著名的电器公司,属下某间工厂因管理不慎被付之一炬。过后,这间工厂的厂长整天诚煌诚恐,因为他知道公司董事长是一位对下属要求极为严格的人,有时甚至连电话的打法也诸多挑剔这个厂长预料公司很可能将他开除。但是,使他大出意料的是,董事长接获报告后,只是淡淡地说:  相似文献   

13.
工会知识     
企业管理委员会是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规定设立的,协助厂长决定企业重大问题的机构,也是职工直接参与企业高层决策的组织形式。企业管理委员会由三方人员组成:一是厂长、副厂长、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等行政方面的负责人;二是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团委书记、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三是职工代表大会推选产生  相似文献   

14.
本栏发表《奖金悄悄发出之后》,在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厂长经理们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人向本刊倾诉苦衷,讲述了一个个令人困惑的故事,那么,他们——表决广州东风路一家电器厂的会议里,厂长信心十足地向本厂100名职工代表作修改医疗劳保制度方案的报告: "鉴于本厂医疗费用支出过大,企业负担过重,建议改变过去无限制报销  相似文献   

15.
“你来干什么?”一声近乎喝斥的发问让张律师吓了一跳。她正在一场商务谈判中充当外商的法律顾问。喝问来自中方厂长。看到会议室里出现一名当律师的,他感到迷惑甚至委屈:我们的谈判一直很顺利、很规矩,为什么还要找个律师来? 厂长的想法并不奇怪,他不过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律师  相似文献   

16.
当新闻界的注意力为步鑫生沉浮所吸引的时候,王泽普,这个当年与步鑫生一样全国知名的企业家正静悄悄地离开钢都鞍山,风尘仆仆地奔向南海之滨的白藤湖——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农民度假村北国闯将王泽普出名是在1983年。这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精明强干的工业指挥员——王泽普》,还配发了评论《厂长应有将才》。王泽普大刀阔斧的改革,是从1979年担任鞍钢无缝钢管厂厂长开始的。他一上任,就大胆提出:5年内使这个陷入困境的企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法不责众     
每个月三号下午,是××船厂各部门首脑的工作会议,这几乎是不用通知的了。只要三号不是星期天、节假日,各路诸侯——各科室主任、车间主任——就自然会到厂长会议室共商大计,老厂长立下此规,现已成为雷打不动的惯例。可是,这工作会议尽管月月都开,但却没有一次准时过,不是大家坐等张三,就是要派人去催李四。这也难怪,基层干部有几个不忙?只要被事情一沾上,就难以脱身。老厂长深知部下之苦,故一概表示理解。这样一来,规定是两点钟开的会,总要到两点半或三点才能开,这是惯例中的惯例。假如不是老厂长离休,这种惯例也许还要惯下去。可是新上任的史厂长却忍无可忍,他决心整顿纲纪。半个月前,他就郑重其事地印好了“会议通知”,派专人送到车间、科室。通知中还特别在“不得迟到”下面打了几个黑点,以警人目。最后强调迟到者要在会上检讨。  相似文献   

18.
老朋友见面,格外亲热。这回,日本东海大学铃木博教授率日本长野县企业家访华团到穗,我们又相聚一堂,谈笑风生。我随中国厂长访日代表团在日考察时,就曾与日本许多企业家结下情谊,双方就企业家所关心的问题各抒己见。联系今天企业的现状,作为一厂之长,我觉得实在值得深思。面对“升值”,灵活应变日元升值是个老话题,对于日本企业来说,这可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我们认识一位日本朋友细川胜生先生,他的企业是专门从事加工出口业务的。日元升值带来的厄运,他自然是首当其冲。细川胜生当然不能坐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一个电镀厂的厂长,但是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挥毫尽兴,练上十五分钟的书法。他的办公桌上,没有堆积的公文、书信,也没有铃声不断的电话机,却端端正正摆着大砚台、毛笔筒和照相机。公文到哪去了?哦,原来旁边一个组合柜上摆着一个别致的塑料活动公文架,黄身绿格,分为九层:特急件、人事、文书、信函、财务、生产计划、合同……每天要办的事,轻重缓急,分类索引,一清二楚不问不知道,原来这个特殊的办公架,竟是厂长自己设计、制造的“独家产品”。其实,就连这间二十平方米的厂长室,绿墙沙龙,屏风组合式的结构,也是厂长本人亲  相似文献   

20.
昔日的风云人物,目前负债300多万,但他思考着的,却不仅仅是还债……步鑫生,这位一度消声匿迹的改革风云人物,若有所思地站在我的相机镜头前。身穿特制的小号衬衫,双手插在裤兜里。抿紧的嘴角边,少了常见的微笑;浓密的乌发中,多添了几根银丝。快门'咔嚓"一声,记下了此时此刻:1987年9月28日下午4时。仍任海盐衬衫总厂厂长的步鑫生,在许多人的眼中,是一个变得越来越大的问号。步厂长,此刻,距你立誓"奋'斗十五年,把海盐衬衫总厂建成全国第一流的服装企业",也正好是九年。这九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