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徽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明确规定“电、煤气、天然气、煤等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计量、收费,不得向本单位职工和其他居民无偿、低价提供能源产品或者实行包费制”(4月24日《人民日报》)。以立法的形式对能源生产和经营  相似文献   

2.
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日前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能源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向本单位职工无偿提供能源,任何单位不得对能源消费实行包费制。违反规定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06,(9):8-9
"垄断福利"说到底,是少数既得利益者占有的"福利",这种垄断企业的高福利,实质是把较高的生产成本转嫁给社会,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共福利."垄断福利"无偿地任意使用了公共资源,不可能为公众提供更合理、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必然严重影响垄断行业的企业形象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公务员、国家企事业单位的“隐眭福利”屡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如位于北京闹市区、仅为市场价1/8的央企福利房、每月500元话费的内部手机号、中科院2011年以项目名义给职工发放近亿元福利等。专家表示,“隐陛福利”已成为财政资金流失的黑洞。  相似文献   

5.
八面来风     
合肥市:制定《条例》保护农民工本刊讯10月17日,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合肥市职工民主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条例》中加强了对农民工的保护。该条例于2006年6月29日合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并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查批准,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适用范围为“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全体职工”,包括了农民工在内;其它条款中仍有对农民工的保护规定。该条例通过实行职工民主管理,完善经营管理决策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为单位和职工提供了对话沟通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最近,著名经济学者吴敬琏先生在分析“收入分配不公”的成因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是腐败,二是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必然加大贫富差距,贫富差距扩大则容易导致社会失衡。垄断行业盈利了,大部分利润被留在行业内部,成了职务消费和职工的福利基金;亏损了,则由国家和全民承担,成了全民的亏损。这种分配模式必将打破多数人的平衡心态,进而造成群体性的挫折和失败感。而这种群体性的挫折感又会引发新的社会心理危机,成为公众仇富的一个心理注脚。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条例第一条所说的“单位”,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其他企业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 条例第一条所说的“个人”,是指个体经营者及其他个人。 条例第一条所说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是指生产、  相似文献   

8.
问:关于“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法》中是怎样规定的?答:用人单位的“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动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但“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  相似文献   

9.
桂旺  赫捷 《公民与法治》2008,(12):42-43
牛奶及其乳制品已经是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规范奶业生产经营活动,保障生鲜牛奶和乳制品质量安全,维护奶业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每个乳制品加工企业的义务。让百姓喝上“放心奶”,是政府有关部门的社会责任。《河北省奶业条例》就此作出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垄断福利”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断福利"的正当性以及如何治理"垄断福利"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主要从民商经济法的角度分析了"垄断福利"的实质,批驳了为"垄断福利"辩解的"福利说"、"便利说"、"优惠说",分析了"垄断福利"对国家、社会和消费者的危害,提出了治理"垄断福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赵志锋 《政府法制》2013,(28):24-25
近日,《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下称《条例》)出台。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绪胜介绍,该法规是迄今为止成为国内首部在地方性法规制定领域引导、鼓励和规范公众参与活动的专门性、创制性立法。  相似文献   

12.
《政府法制》2006,(8):1
公交职工免费坐公交车,铁路职工坐火车不用买票,电力系统职工可享受“福利电”,电信职工装电话、打电话几乎免费……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社播发了《你凭什么享受“免费午餐”——政协委员抨击垄断行业“福利腐败”》一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国务院16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首个有关保护公众知情权的法规强调,中国公众有权依法获知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外的政府信息。这一条例的出台,无论是对党中央、国务院提倡的提高政府透明度,建立阳光政府目标的实现,还是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齐军 《天津检察》2009,(3):66-66,65
我国公有房屋可分为居住用房和非居住用房.居住用房又分为在1998年以前福利分房制度下,由单位进行出资、投资或参资建设,以福利性质分配给单位职工居住的房屋和近年来由政府兴建的“廉租房”。本文所讨论的公有住房,仅指前一种居住用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为了在我国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法律制度,国务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在总结前一阶段全国防非典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2003年5月12日正式公布施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部条例的紧急出台,可以说是因非典而起,为抗击非典而量身定做,它从酝酿之日起便备受世人瞩目。一、《应急条例》的指导思想和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6.
公众千呼万唤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难产”了!早在立法酝酿之初《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遗憾的是,进展缓慢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再度“难产”,令无数对其寄予厚望的公众大失所望。早在2013年3月,有关部门就曾明确提出2014年6月底前出台《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  相似文献   

17.
公交公司员工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医院职工可以不挂号就看病,电力行业职工可以享受福利电或优惠电……垄断行业内部的福利作为公开的秘密,从计划经济时代一直延续至今,并被视为天经地义。即便如此,一些垄断性行业矢口不提自己如何赚得盆满钵溢、内部职工福利待遇多高,相反却天天泪水涟涟地向政府哭穷。有鉴于此,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温克刚发出质问:“谁给了你‘免费午餐’?”有人甚至提出,“垄断福利”从实质上看就是一种腐败行为,应该坚决予以打击。  相似文献   

18.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2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T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说,当前中央的一系列反腐举措影响了职工的正常福利水平,典型例证是中秋节连一块月饼也不发。这一说法引发持续热议。现代社会,职工福利是一项基础性权利。《世界人权宣言》称,人人有权享受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应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可见,作为权利的福利应得到尊重和保护。那既然月饼都不发了,是不是意味着职工享受福利的权利被侵犯了呢?其实,即使那些嚷嚷最凶的人也心知肚明,他们的福利之所以受到重拳冶理,是因为"职工福利"已经成为一些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搞"小金库"、吃请送礼和"三公"消费居高不下的绝佳借口,  相似文献   

20.
试析垄断行业“福利腐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平  袁辉 《行政与法》2007,(5):37-39
“福利腐败”的本质是一种集体特权腐败,它的蔓延和扩散,隐含着许多危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行业垄断,不透明所致。因此,消除垄断行业的“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打破垄断,即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行业实行内外监管,健全法制,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