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员干部之友》2006,(7):16-19
前不久,一幕“黄禹锡事件”,不仅令韩国科研界蒙羞,而且令整个世界为之震动。被称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黄禹锡于2004年和2005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有关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成果被证明是子虚乌有后,引起韩国上下一片哗然。首尔大学决定撤销他的教授职务,首尔地方检察厅决定以欺诈罪、挪用公款罪及违反《生命伦理法》罪名对其提起诉讼。从“民族英雄”一夜之间沦为“科学骗子”,这种从天堂到地狱般的巨变不仅对黄禹锡本人是沉重的打击,而且使人类克隆科学研究遭受重创。其实,学术造假并非韩国所独有,也并非仅外国才有,最近,中国版“黄禹锡事件”被彻底揭穿——上海交通大学“汉芯”系列造假案成为又一起极端恶劣的学术造假事件。从媒体已披露的情况看,“汉芯”研制人陈进的造假“天才”更令人叹为观止,其造假的“量级”之高、手段之恶劣、国际影响之坏,断不亚于韩国的“黄禹锡事件”。面对不断揭露的学术造假行为,人们在质疑、耻笑“黄禹锡事件”的同时,不禁要问:学术造假,有多少“中国版”还在上演?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英雄末路,一是被敌人打垮的;二是被自己打垮的。韩国的“民族英雄”黄禹锡,则是被大家“逼垮”的。曾几何时,黄禹锡还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科学家,被韩国舆论誉为“民族英雄”、“克隆之父”,被政府任命为“首席科学家”,其事迹还被写成报告文学收入中小学教材。可是,大红大紫之际,突然被查出论文造假,一夜之间,他便从“民族英雄”沦为“民族耻辱”。黄禹锡这个英雄,没有倒在敌人的攻击之下,而是在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在数千万韩国人的高度期望的目光中,在肩负着他所无力支撑的国家荣誉的重负…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公布了关于黄禹锡研究小组的最终调查结果。调查认定,黄禹锡小组2004年和2005年发表于《科学》杂志的论文数据属伪造,其“独创的核心技术”无法得到认证。1月11日,韩国政府出台了”黄禹锡事件综合对策”,决定剥夺黄禹锡“最高科学家”称号。2月11日,首尔大学宣布了将黄禹锡等7人停职的决定,并表示,今后还将根据黄等人具体的“学术犯罪”行为追加相应惩罚。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一些国家加强学术诚信管理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护学术诚信,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世界性问题。上溯1980年代美国“巴尔的摩案件”,乃至近期韩国的“黄禹锡事件”和我国“汉芯”等案件的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5.
想到这个问题,是读了本刊发表的《逼垮的“英维”》。说的是韩国黄禹锡事件。这已有结论,既是实验作伪,又是论文造假,成了世界级的学术腐败。丑闻为何发生?黄禹锡是不是被他的同胞逼垮的?我不了解韩国国情,不能做出判断,姑妄听之吧。倘若由此推及,我国诸如此类的学术腐败事件,也是被大众逼出来的,则让我坠入迷雾深谷,一派茫然。学术腐败与政治腐败虽发生的领域不同,却没有本质差别,皆为思想蜕变,道德败坏,行为堕落。不存在哪一种腐败可以谅解,可以开脱。但目前的状况是,提到政治腐败,深恶痛绝;提到学术腐败,不以为耻。说政治腐败是大家逼出…  相似文献   

6.
王永志 《新湘评论》2010,(14):57-57
当我得知自己的名字以命名小行星的方式被写入天际之后,高兴中更有忐忑,第一反应就是:“怎么不把它命名为‘大气之星’呢?那样就更好了。”成就属于整个大气科学界,属于中国人。如果没有国家好的科学政策,没有大气科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一个人也无能为力啊!  相似文献   

7.
科学界的“通货膨胀”与公务员制度建设杨超,肖继文当前,人们在普遍关注着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然而,在我们社会的另一个方面─—科学界也出现了“通货膨胀”。那么,科学界的“通货膨胀”将指什么样的现象?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对科学系统和其他社会系统会造成怎...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韩国一家美容院被曝用错药致使数十人毁容,引起韩国社会极大震动。据悉,该事件涉及一种含剧毒物质“苯酚”成分的药品。从2004年开始,韩国一些皮肤科就在名为“深部皮肤再生术”的手术中试行该药,并表示手术者会得到婴儿般的肌肤,但相当多的患者得到的却是如同被烧伤般伤痕累累的脸。调查发现,美国医学教科书已警告过该手术并不适合东方人,但医生却向患者隐瞒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龚文静 《世纪桥》2014,(8):93-94
本文运用美国科学社会学家R·K·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特质观点,即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等四个规范,在深刻分析黄禹锡事件的基础上,论述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应具备怎样的精神特质才能避免科学欺诈事件的发生,从而为现实中的科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活动背景:2005年11月25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端午”被韩国“端”走了,尽管各种说法都认为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与商标注册是两码事,但它已严重刺痛了中国人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韩国一家美容院被曝用错药致使数十人毁容,引起韩国社会极大震动。据悉,该事件涉及一种含剧毒物质苯酚成分的药品。从2004年开始,韩国一些皮肤科就在名为深部  相似文献   

12.
张志平 《世纪桥》2008,(6):31-31,45
“大学之道”本质上是一种个人与社会、个体“内圣一外王”的和谐伦理精神。它的当代价值就是让我们在科学发达的现代,重新反思现代性,重新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生态观点,实现“自然一人一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天下     
《廉政瞭望》2023,(22):16-17
美国路易斯·斯卡塞拉“神探”造假,纽约花1.1亿美元为错案埋单近日,美国一起“神探”造假事件引起巨大讨论。一名警探被控捏造证词和强迫认罪,受害人数已达14人,纽约政府已为此支付了1.1亿美元赔偿金。由于还有不少受害人在索赔,未来当地政府要支付的赔偿金可能更多。  相似文献   

14.
瓮安“6.28”恶性群体性事件,到现在虽已过去5年,仍然很有必要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理性的反思.如果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反思这一事件,那么,瓮安“6.28”事件是瓮安县社会控制失灵的必然反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法律治理的失效导致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社会控制没能有效梳理长期积聚交织的各种社会矛盾、社会控制的教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履行社会控制职能的主体失职等四个方面.在全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共同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征程中,必须把它作为一面镜子,心平气和地真正吸取教训,并将之应用于提高社会控制科学化水平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在较短的时间内,治理理论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几乎席卷中国社会科学界,许多学者尽管还没有弄清楚其基本的理论图式,还来不及细细地琢磨,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裹挟进这一“热潮”,并将其嫁接到中国的理论与实践之中——这不是理论研究的科学态度。所以,有必要对中国语境下的治理理论进行系统地反思。本刊特刊发一组笔谈,也许作者们的观点值得商榷,但这并不能抹杀学术探讨本身的重大意义,即它可引发对治理理论更理性、更客观地关注。  相似文献   

16.
这次“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如何构筑社会的信用体系。 不讲信用,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有人造假。 几乎所有的公民,都受到过不讲信用之苦、之害。 大家都在想,怎样才能免受这种造假之害。 假是人造的。造假者的目的是为了谋取私利。如果能使造假者不但谋不到利,反而要吃更大的亏,造假的人就会少了。 制定相关的法律,严刑重罚造假者,是一个好办法。造成整个社会对造假者的抵制氛围,也是使他们吃亏的好办法。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德国读了博士学位。拿到学位以后,他去一个大企业谋职,未被录用。再找一家,还是未被录用。找了第三家又失败以后,他便降格以  相似文献   

17.
道德观是人们对周着社会群体关系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的内在判断.这种判断影响着人们外在的行为.近年来,中国典型道德事件层出不穷,如,“见死不救”、“地沟油”、“假学术”、“扶摔倒老人”等,这些典型事件涉及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包含了社会、家庭、个人的许多道德伦理的众多范畴,引起了学界和民众的集体反思,出现了一种集体道德危机感.从新中国近六十年的历史变迁视阈下,来探究中国民众及社会道德观的演变,试在探究当下道德危机感与道德观念转变之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24):46-46
近日,山西省委常委会议决定,免去沈庆华临汾市委常委、委员和市纪委书记职务。沈庆华被免职是因为“年龄造假”的问题。此前,沈庆华被举报年龄造假,“13岁参军,15岁入党,‘档案年龄’比真实年龄小了5岁”。沈庆华因“年龄造假”被问责,其标杆意义自不待言。虽说只是施政伦理的回归,但它所彰显出的管束理性,  相似文献   

19.
眼下 ,会计界可谓风声鹤唳 ,中国的“银广厦”、美国的“安然” ,在证券界内外引起巨大的震动。银广厦事件涉及到中天勤 ,安然事件涉及到安达信 ,这是整个执业界的悲哀。注册会计师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暴风雨过后 ,我们所要做的并非是一味地声讨 ,而是应该冷静地反思 ,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注册会计师诚信问题措施。会计师事务所造假的原因 :一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尽管从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来看 ,讲诚信的成本几乎为零 ,讲诚信的收益却数不胜数 ;但就单个会计师事务所而言 ,事务所讲诚信的成本就是某些客户的丧失。如果你讲诚信 ,客…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造假行为已是防不胜防。假文凭、假烟酒、假身份证等,其实,对这类造假行为是不难识破其“真面目”的。而另一种“造假”:假清官、假正经、假政绩,却不易被识破。因为此类贪官不仅具有卖假货之流的狡诈和欺骗性,还承传了封建官场的种种“法术”,创制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金字招牌”,人们往往心存善良,想像不到其背后的“厚黑手段”而受到蒙蔽。仔细推敲,发现其“金字招牌”可作如下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