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西方国家1987年针对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一系列威胁到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而提出来的。传统发展模式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急功近利,竭泽而鱼,正产生出比它创造出来的“财富”更多更有害于人类的垃圾,它不但造成了全球环境日益恶...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世界,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从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和长远利益出发,不仅要确认人类自身的发展权利,而且要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建立新的环境道德观。并理智地去思考人类对自然的价值观,人类本身的生存观和发展观。使人与自然环境达到完美协调,也使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使自身得到更完善、自由、全面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一、建立新的环境江德日。1.现代文明要求人们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观念,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对待人类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先先后后来了好几拨人物,有国家级的,有地方性的,据说还有大洋彼岸骨碌碌转动着蓝眼珠的。这些人物在这里望了一望,量了一量,试了一试,万丈豪情便如弹簧一般被悄悄压进了行囊,接着低垂了头,或者摇了摇头,又先先后后离开了这里:还没操练出那副能耐。这里便是滇西北丽江境内的玉龙雪山。玉龙雪山的顶峰,系尚未被人染指过的处女峰。无坚不摧的人类,早已将五大洲的最高峰“凌绝顶”了个遍,却至今硬是奈何它不得。这应当视为人类的遗憾与悲哀,还是算作玉龙雪山的骄傲与欣慰?其实,屡屡被人类挑战的玉龙雪山,并不那么狰狞可怖,它…  相似文献   

4.
肖雅瑜 《湖湘论坛》2001,14(6):25-26
环境对发展有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当今各地区及城市间的竞争,越来越倚重于环境的品位和质量。株洲要在“百舸争流”中赢得竞争,赢得更辉煌的未来,就必须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舍此别无他途。环境是发展的载体和根本顾名思义,环境是指周围的地方,是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及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无论是一个人、一个经济实体,还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地区,其存在和发展无疑需要相应的环境来承载和支持。环境有优劣之分,恶劣的环境中也有人生存,但人在其中活得很艰难;优越的环境意味着良好的生活品质,人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近了,近了”,那个蓝色的星球越来越近了,听母亲说,那是我的祖先们曾生活过的地球,也曾是人类生活的乐园。可是因为人口过速增长,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水土流失的严重更给人类带来不幸。水源污染使鱼、虾们竟没有了生存的环境,大气污染和气候的异常给地球的儿女们带来了无比的痛苦。臭氧层的破坏使人类患皮肤癌的人增多起来。由于环境的恶化,加剧了物种的消失。  人类认识到: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地球将会灭亡。到那个时候,河流也将全部变成“墨汁”。天空中笼罩着一层厚厚的灰色…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际,却面临着多种生存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世界各国面前,如不及时解决,将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在不断思索着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各种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本世纪60年代以来,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一批未来学家发表的《增长的极限》并提出“零增长”的理论,向人类敲响了警钟。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明确的将持续发展定义为:“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  相似文献   

7.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总体而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另一方面,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天明  张瑞强 《前沿》2009,(5):86-87
由于对多样化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人类必须改造环境使其适应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此过程中,环境变化的生态学过程并未引起20世纪以前的人类的注意,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的苦果使人们意识到,环境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道,人类必须与环境和谐相处。本文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了环境的多样性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结合人类改造环境的生态学过程和人类社会在21世纪遇到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提出,它的实践与环境、社会、经济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0.
渴望安居是人类生存的本能,人类的安居本能孕育了城市。作为人类聚居地的现代城市,创造一个和谐、洁净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上海市普陀区市容管理局局长朱永平后,对这一观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季相林 《桂海论丛》2005,21(5):54-56
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展开了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开发利用,人类在创造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深重的环境灾难。环境问题具有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性质,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国际问题,迫切要求人类从政治的高度来探讨“环境与道德”、“环境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正面临着生物结构和机能退化,“文明”疾病广泛蔓延和爆发,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以及各种心理障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的困扰。健康是人类最珍贵的社会财富,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警察的良好身体状况是有效打击敌人,惩治犯罪,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的根本保证。人民警察法第26条第四款把“身体健康”作为一项草案列出来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就目前有关资料统计来看,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水平却令人担忧。如《人民公安报》(2001年5月9日)登载江苏省南通市崇山分局基层派出所调查情况:该分局13个派出…  相似文献   

13.
王前  唐跃洺 《探索与争鸣》2023,(11):49-57+193
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现实应用和可能前景引发了诸多学者关于“超人类”的讨论。从机体哲学视角看,人类本质上是生命机体、人工机体、社会机体和精神机体的耦合。人类增强技术作为改造人类自身机能的技术,如果能够带来各类机体的协调发展,将使人类发展进入更高级阶段但不会催生出“超人类”;如果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破坏了各类机体的和谐关系,就会带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异化,这种意义上的“超人类”对人类社会是不利的。富勒等乐观派提出的理由和悲观派对“超人类”的忧虑都存在忽视各类机体之间有机联系的倾向,前者孤立看待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益处,而后者夸大了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风险。运用机体哲学的原则和方法评价“超人类”的相关思潮,有益于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磊 《中国减灾》1999,9(2):60-62,F00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安居乐业”,也就保障了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人类生存在世界上,可赖以生存的,可以触摸的,就是他活着的环境。在地球上,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给人类最为温馨感觉的就应当数“家”了。家是狂风暴雨的一个安静的避风港,无论是...  相似文献   

15.
异化并不仅仅是经济学、社会学概念,它更是概括人与世界的现代性关系,表达现代人类生存论的哲学概念。异化是现代生存论哲学发展中的一个主题性话语,只有把异化提升到现代生存论哲学基本范畴的高度来研究,才能深入理解异化思想所包含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人类生存矛盾视角看,人的“存在”和“意义”的矛盾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的思考──关于我省21世纪环境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民革河南省委员会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理失当,尤其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  相似文献   

17.
《行动成功学》的价值在于把成功的知识和方法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既可用于个人的生活实践,让你天天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形成独树一帜的“成功学管理模式”。要使管理获得成功,我们不仅要系统地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从一个社会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问题。当前,影响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国际环境”。“成功学管理模式”的关键是要吃透政策、把握市场脉搏、瞄准国际趋势。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将是什么样子?当酸雨降临,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等等导致地球环境恶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当森林面积减少,海洋资源过度开发,耕地被高楼大厦挤占等经济发展的负作用日益显露,人们对未来的生存状况渐渐担忧起来。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采纳了布伦特兰夫人的这个概念。大会同时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的框架性文件。1992年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可说是人类转变传统发…  相似文献   

19.
解读人类本体论追求的生存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哲学所承诺的“本体论”都只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本体论哲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蕴藏着不同的对人类生存的最深切期望和关怀内容,而人类历史的发展又总是迫使现有的本体论哲学接受各种挑战和批判,使本体论追求的生存内涵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自我否定中得到澄明。  相似文献   

20.
熊辉 《理论月刊》2007,(1):56-58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与人类社会进步相伴随的是人类对消费深度和广度的无止境追求,人类在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中不断创造和消费着各种相应的“美好”、“幸福”符号,正是这种符号促进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是在维持人类生存的基础上追求“幸福”符号的历史;从本质意义上讲,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生产和消费的就是符号——已经超出生物学意义的代表着人类“美好”、“幸福”生活理念的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