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及其价值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社会,隐私权已经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法律明确确认和保护的权利,但我国法律迄今没有明定其为具体的权利。隐私权应否成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对它的保护有无价值,在民法典编纂之际确有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2.
确认和保护隐私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法律对隐私权进行保护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利于保护和扩大公民的自由,强化对公民私权的保护.因此,对隐私权的保护意义重大.我国尽管现有立法从不同角度对隐私权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保护,但都未将隐私权确定为一项独立的权利,有关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尤其是在极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侦查中,我国立法尚不健全.我国学者对加强法律对隐私权的直接保护已经形成共识.笔者认为要加强立法,健全制度,应明确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宪法基础,在刑事诉讼法或单独立法中对隐私权的保护作更详尽规定.同时,还要加强侦查人员隐私权保护观念,规范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3.
乌兰其其格 《前沿》2003,18(5):92-93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作为一项具体人格权的隐私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我国公民隐私权受到侵犯时 ,只能以名誉权的保护方式来进行 ,本文通过对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等问题的分析 ,针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隐私权的零散规定 ,提出进一步完善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权利的保护是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隐私权作为一种国际人权,得到世界各国法律及《世界人权宣言》等诸多国际人权文件的确认与保护,但绝不能说隐私的法律保护已几近完美,特别是在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即是观念意识的普适化,也是理论创设和体系的构建过程。隐私权作为一项制度上的安排,在中国必须至少具备两个存在条件,其一,人们对隐私及隐私权之类的概念在观念上的认同,特别是在现实保护上的有所需求;其二,法学自身对此项法律制度的全面设计和实际操作。因此,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系统工程,强化和提升对隐私权的保护力度是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试析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是在传统隐私权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已成为现代银行树立信用形象、开展业务竞争的重要环节。对其予以立法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银行业务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和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逐步建立起对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在宪法和民法上明确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将隐私权确立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独立的民事权利。制定具体的法律如《银行保密法》或《金融隐私权保护法》,对银行客户的金融隐私权予以全面保护。此外,还应对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保护的例外情形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6.
贺光辉 《人权》2009,(1):49-53
一、未成年人隐私权与相关权利人知情权概说 我国《民法通则》中虽然未对隐私权进行独立立法,但隐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已得到了我国法律实务界和法学理论界的普遍认同,最高人民法院在一系列的相关《意见》、《解答》中对隐私权的保护作了明确规定^1。但什么是隐私权,我国现行法律却从未有明确界定,法学理论界也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7.
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其法律保护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患者隐私权作为隐私权的重要种类,也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由于我国立法对患者隐私权的规定不够全面,加上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混乱、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患者隐私权极易受到侵害。应完善相关立法,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改进医疗机构硬件条件和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患者的自我维权意识,建立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伴随行政权的不断扩张,人们发现对于公民隐私权的最大侵害是来自行政权的违法或不当行使,因此,建构隐私权行政法律保护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文章就隐私权行政法律制度保护的理论基础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原是网络社区一种高效率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互助行为.由于网络行为引导与规范法律制度的欠缺、公民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人肉搜索"正成为极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为实现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促进网络新技术的健康发展,有必要进一步确认隐私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健全和完善网络行为的规范立法,明确与细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制度;建立以案例为中心的网络行为规制和引导的宣传体系以及较为便捷的网络侵权责任追究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阶段对公民隐私权的立法规定散见于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就此所作的司法解释中,但却没有一部法律具体规定了隐私权的内容和侵犯隐私权行为的方式,当某些隐私权尤其是网络隐私权由于其具有流传范围广、传播方式特别等特点成为被侵犯的对象时,受侵权人往往因为法律规定上的限制,无法运用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的方式有力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得隐私权遭受侵害时寻求司法救济成为难题。  相似文献   

11.
汪琳  李誉扬 《人民论坛》2012,(23):126-127
读者隐私权客观存在,但目前图书馆对读者隐私权的保护重视不够,读者隐私权被侵犯的情况以多种形式呈现。为有效保护读者隐私权,在恰当界定读者隐私权概念、正确把握读者隐私权被侵害现状的基础上,有效采取培育隐私权意识、在行业规则和法律中明确规定读者隐私权以及通过提高网络技术手段等措施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隐私权属于基本人权。现代信息社会公权力是隐私权的最大侵犯主体。对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已呈一种国际化发展趋势,我国对隐私权保护也应该入宪。目前我国人权保护对隐私权观念的缺乏造成其法律保护空缺。中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可以站在宪法的高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初二《法律常识》(下册)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这一 内容时,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权”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有点深奥玄妙,学生不易理解。甚至 有些法律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教师也把握不好这个概念,也难讲清楚这个问题。本人对法律 比较感兴趣,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研究法律,也关注“公民的隐私权”这个问题。在这里, 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学习体会,共同行参考,以利于教学。  一、隐私权的概念  隐私权的出现和发展是19世纪末的事情。现代各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都十分重视。但 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为公众…  相似文献   

14.
网络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便利,也使隐私权的保护面临挑战。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完整的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而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多数情况下仍然用一般人格权来解决网络隐私侵权的矛盾。在新修改的《侵权责任法》中,我国首次对网络隐私侵权问题进行了特殊规定。网络服务商作为信息控制者和网络服务者存在两方面的义务,在法律中应当进一步明确网络服务商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建立网络隐私权的监督机构,从法律制度和行业规范两种途径渐进式地建立起完整、统一的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双管齐下,维护我国公民在网络环境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关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个人资料的搜集和使用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导致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一般理论的论述,指出了互联网上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基本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方式,并分析了在法律保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将会带来生命科学的巨大进步,但同样也会带来许多人们前所未遇的法律问题。基因信息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便是其中之一。由于基因信息自身的特点致使基因信息隐私权在内容和客体方面不同于一般的隐私权,法律应当采取特殊的手段对基因信息隐私权予以保护。文章通过对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信息的介绍,分析了基因信息隐私权的涵义、内容等,并提出了保护基因信息隐私权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对隐私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能干扰个人对自身隐私的自治,可能削弱现有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而且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监视系统对隐私信息实施无差别收集。因此,降低甚至消除人工智能对隐私权的影响,既要通过加强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和强化技术标准,构建隐私权的事前保护法律制度,也要建立以公益诉讼和消费者集体诉讼为主体的事后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8.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大数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刑事侦查紧密融合,不断拓展侦查权行使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打击犯罪的精准度和高效性,但同时也给个人自由和隐私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为保证侦查权行使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应当明确对隐私权限制应当遵循的正当化事由,即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合理界定刑事侦查中隐私权保护的边界,明确来自公共领域、第三方领域以及基于个人同意的隐私问题,这是对抗公权力对私权利侵犯的藩篱。法律的明确授权是侦查机关对隐私权干预的逻辑起点,应根据不同样态的侦查行为对公民隐私权的干预程度,不断完善侦查程序中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路径,为保障侦查权的规范运行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科技的发达,公民隐私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公民隐私权作为一项未被列举的基本权利,由于法律保护上的缺位,在面临国家权力侵蚀的同时,也遭受着不同民事主体的侵害。本文主要以人肉搜索案为着眼点,探讨私权利主体如何处理隐私权与其他基本权利的平衡与冲突,寻求突破当前隐私权保护的壁垒,进而提升整个社会对公民个人隐私的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李宝军 《人民论坛》2010,(8):108-109
我国信用征信地方法规发展较早,但在隐私权的保护上存在缺陷,对信息提供者缺乏法律规制,对被征信个人权益受到侵犯时缺乏救济。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法律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完善现有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和个人信息披露制度,设定个人信用征信机构的通知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