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书研究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兴起的一股批判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法律传统的左翼思潮——批判法律研究运动,它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和历史发展,它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它对美国其他法学流派的批判、对当代美国法律制度的批判,后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以及它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法学理论更新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粟撒 《人民论坛》2012,(35):108-109
法律移植不仅是法学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法制现代化和法治社会构建。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法治模式应该采用的方法不是法律移植而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制度演化",但本土资源论有其局限性,而且,当代中国的法律移植与中国的本土资源(包括传统文化),并没有尖锐对立的矛盾,因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万光侠 《长白学刊》2001,3(1):42-45
法律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法律化现代化最需要解决的是中国法律化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法律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法律化现代化与西方法律化的关系之两大问题。我们必须在扬弃中国传统法律化和借鉴西方法律化的基础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化。  相似文献   

4.
几千年来,中国各朝各代、各个时期的统治者立官行法,经世治民,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法律经验。研究中国法制史,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总结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健全我国法制、推动法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自1978年重新启动以来已近30年,30年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不断推动当代中国法制走向现代化,同时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实践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通过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良性互动,中国法制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相似文献   

6.
王敏  宋留清 《传承》2009,(8):130-131
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自1978年重新启动以来已近30年,30年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不断推动当代中国法制走向现代化,同时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实践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通过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良性互动,中国法制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相似文献   

7.
吕宁  张宇坤 《理论月刊》2010,(5):100-102
后现代法学是一个当代西方较为明确发展的法学流派,其质疑理性的法律主体和法律的自治性,否认法律的普遍性﹑确定性、和中立性,批判法学的一元本质论。后现代法学用怀疑、批判、否定的眼光看待现代法治,并对其理论和实践等问题进行再审视,再反思、再建构,这对于中国法治建设具有建设性的启示意义。但是后现代法学在具有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缺陷,对于正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建设来说,沿着现代法学的道路发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尤其是法制现代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追本溯源,中国法制现代化是在西方法律文化冲击下起步的,因此,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中西两种法律文化的冲突。对这种冲突的性质、机理、根源和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成功地立足中国、合璧中西,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法制。有鉴于此,探寻它们之间的差异对于理解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和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法的观念上。传统中国的法的观念主要以“刑”为核心和内容,因此,在传统上,中国人往往…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中提出的科学论断。此论断表明,西方现代化不是现代化的唯一标准,中国式现代化为正处于现代化艰难探索中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0.
著者在该书《序言》中介绍说:“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作者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有关中国法制现代化问题探索的一次初步总结。本书以20世纪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法律革命为叙述主线,着力研究了中国法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转变及其本质性趋势,旨在把握中国法制变革进程的特殊逻辑,认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11.
"批判法学"运动的一些学者已经写就了一批很重要的著作,向现代西方法律思想和政治思想中最为珍视的一些理想提出了挑战。批判法学的思想家们将自由主义及其所信奉的法治作为他们批判的主要靶子,声称法治是一个神话,而且自由主义思想家们对法治的辩护充斥着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沈寨 《前沿》2011,(21):196-200
近几年,在西方法学研究的影响下,中国法律修辞(学)研究也日益繁盛起来。但与西方法律修辞(学)以批判逻辑理性为前提的兴起缘由不同,中国法律修辞(学)面对的现实是理性精神的缺失和恣意限制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修辞(学)研究如何能够做到既批判理性又维护理性,既容许主观又限制主观,以避免其对法治形成消解?鉴于中国法治发展的现实与修辞传统的影响,再结合西方经验,我们只有对法律修辞研究作出客观化的努力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发挥了全面指导作用,中国的法制建设也始终在马克思主义法学指导之下进行.无论在中国法制建设初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对于究竟是学习、移植西方法律制度还是建立自己独特的法律制度,一直存在争议,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立场、方法的指导下,法学研究和立法者树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初步建设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4.
法律是自由而不是枷锁,是拯救而不是奴役。自由是法律的永恒价值,这个价值却长久地在中国的法律中失落,使中国的法律难以完成现代化的转型,使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举步维艰。因此,深入探索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以自由为圭臬改造中国的法律,进而影响中国的司法实践,重塑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周永坤《论自由的法律》一书的价值所在。该书以人的自由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和追问,探讨了法学、法律、司法、法治、法律文化与自由的关系,是一种力图以自由为圭臬,重建中国法律、法学和法律文化的学术尝试。  相似文献   

15.
李建国 《人民论坛》2023,(11):104-106
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和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的超越,也是对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西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代化老路,也不走西方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引领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思想的发展是不断吸收世界先进法律思想并与之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过程。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蓬勃发展是其法理依据,同时它还借鉴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与西方先进的法律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制史     
本书将中国法制史的五千年历程分为起源时期、争鸣时期、整合时期、定型时期、变革时期等五个时期,注重总结中国法律传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宏观变迁规律。 突出强调每个朝代(时代)中国法制发展的主要特色或成就,并于章节标题中宣明。 注重历代的政治体制及行政、监察制度与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之间的整体性联系,避免用西方“司法”眼光曲解古代中国体制。  相似文献   

18.
陈新 《时事报告》2014,(5):29-29
习近平主席在3月底访问德国时提到:“我相信,当‘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真诚牵手合作,我们所制造的将不只是高质量的产品,更是两国人民的幸福和理想。”  相似文献   

19.
社会革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理论探索中关注的重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社会革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生成逻辑看,经历了发轫、确立、发展和进一步完善四个时期,构成以历史唯物主义演进为主线,以人的解放为核心目的,不断形成总体性研究思维的过程。从其思想要义看,形成了以革命生成论、革命主体论、革命形式论和革命目的论“四位一体”为架构的理论逻辑体系。从其分析范式看,形成了现代性批判、人民性取向、世界历史视角“三位一体”的研究逻辑。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当代发展,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开辟伟大社会革命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旧有的法律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攫取世界霸权在法律上的反映,表现在法律上的谋略为西方法律霸权主义。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新兴发展国家和弱小国家要求在全球化时代中维护自己的利益,表现在法律上的谋略为法律全球多极化。中国面对西方法律霸权主义要勇于捍卫自己的利益,对于符合自身利益与世界发展趋势的法律要能够包容。中国应当坚持弘扬传统法律文化,坚持和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加强法治现代化建设,提高对外法律沟通的能力,提高对霸权行为的反制能力,加强"一带一路"等多极化发展路径的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