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是世界走向数字化的世纪。数字化生存世界是指数字化的生存范式及价值原则已经全面渗透到人类的生活世界,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数字化生存世界与人类的精神世界呈现出深刻的二律背反:一方面,数字化的正常体验与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积极的适应关系,数字化生存强化了金融资本对社会的穿透力,使生存世界的发展意志更加强硬;另一方面,数字化生存又极大地促进了公共空间的商品化,对人类主体地位及其智识能力造成了重大挑战,亦导致了人的精神生活的深度殖民化,强化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应强调人文精神对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建设与意义支持,构建更加文明、公正、合理的制度体系,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使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成为现实。数字世界、网络时代正在向我们悄然走来 ,网络文化也随之应运而生。当人们享受其给人类带来的福祉时 ,网络化生存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可漠视。因此 ,我们必须对网络时代进行理性审视 ,以求兴利除弊。  相似文献   

3.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来讲,也无论是就历史还是现实而言,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均存在密切的关联,并且这种关联是多元和复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多重组合,纵观人类历史上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时代赋予了"人文精神"新的内涵和意义。然而,正是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的人文精神失落到即将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步,具体表现为:人类自身的异化、理性思维能力和反思批判能力的下降、伦理道德失范、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重塑人类人文精神必须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视界、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加强信息素养的培育和信息伦理的建设、增强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丁立卿  兰玉艳 《学理论》2010,(29):16-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哲学与经济学双重批判的方式指出,蒲鲁东、傅立叶、圣西门等主张的共产主义的根本缺陷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现实生存方式的前提下意图实现人类的自由解放,这是一种乌托邦的空想。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解放诉求不仅在于扬弃私有财产,更为根本的是否定与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命存在方式,形成新的共产主义的生存方式。在变革生存方式的语境中,此种共产主义的特质是: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从片面性走向全面性,从利己性走向社会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涌来,高速、宽带的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与完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工作和交往方式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乃至整个精神世界也因此逐渐发生着变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忠实代表,不能无视网络化带给我们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7.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数字不再是只与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数字化生存>).  相似文献   

8.
任妍 《民主》2011,(12):17-20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生产、处理和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发展,互联网时代和网络社会已经来临,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已经发生了改变,还可能发生更大的改变。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信息网络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网络信息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我国网络信息立法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一)我国网络信息立法的现状目前,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而且也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关怀等方面发生变迁,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震撼。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党员了解和学习最新知识,接受最新事物,使党员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宽广,为党员思想意识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另一方面也给党员的思想意识造成了巨大冲击,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政党的建设提供了先进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也对政党的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新主题。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政党改革创新的一个新领域就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电子党务。积极推进电子党务建设,这是在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党员思想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杜旭宇 《党政论坛》2008,(11):26-29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来讲,也无论是就历史还是现实而言,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均存在密切的关联,并且这种关联是多元和复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多重组合,纵观人类历史上的社会稳定状况,既有不稳定不发展的状态,也有发展不稳定的状态,还有稳定不发展的状态,以及既发展又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人的虚拟化生存及其相应社会关系的形成、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方位变革分别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技术机制和价值体现。无论是狭义上的界定还是广义上的泛指,网络虚拟社会本质上都是客观存在的能够展示人类大脑意识图景和虚拟构建及延伸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场景的技术性社会形态。与以往的社会形态相比,网络虚拟社会体现出非聚集性、非独立性、非封闭性、非线性的基本特征,经历了连通的网络虚拟社会、共享的网络虚拟社会、感性的网络虚拟社会三个演化历程,并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势必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发展,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以其固有的开放、平等、自由、互动和包容等特性,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人们的社会行为和交往方式,拓展了协商民主的公共空间,改变了协商民主的参与模式,优化了协商民主的控制结构,最终实现了互联网技术与协商民主的完美契合,形成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协商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实质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不断延伸,以提高对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获取能力和使用效率,也就是提高生产力水平。最近几十年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全球(尤其是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所谓知识经济,就是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企业管理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将越来越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1,(4)
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一系列前沿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同时也在不断挑战和冲击着人类的伦理底线和价值尺度。引导科技向善发展成为调和科技创新与人类伦理冲突之间的重要方法,这不仅是规范科技伦理秩序、解决科技与伦理风险冲突的必要前提,也是我国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形成开始,组织就伴随着人类。组织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管理和领导的核心是组织,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也伴随着组织的进化。在现实社会的竞争中,组织运作效率问题是企业和行政组织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组织生存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智慧社会是继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的"社会5.0"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全方位和系统性的变革,它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智慧社会的驱动引擎和治理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智慧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生存条件和技术基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智慧社会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人口变迁、资源约束、环境压力和市场变革也加速推进智慧社会建设的社会需求,构成当下智慧社会建设强大的内在动因。显然,智慧政府走向集成化、智慧城市走向互联化、智慧社区走向精致化、智慧工厂走向虚拟化、智慧教育走向共享化、智慧医疗走向移动化、智慧交通走向便捷化、智慧家居走向物联化、智慧生活走向定制化和智慧治理走向简约化成为智慧社会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3)
人类社会自20世纪以来,面对着伦理价值弱化的生存困境,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解决这一问题意义深远。从道德现实与道德理想、道德必须与道德应当以及正义与仁慈的关系建构三方面对以人为本进行伦理阐释,将正义与仁慈看作是以人为本原则的伦理根源。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与人的生存方式变迁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不同的文明阶段呈现出与之对应的人的生存方式,并在本质上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态势。现代工业文明形成的人的"占有"式的生存方式,体现为人类对自然界无止境地索取和占有,并导致了人的片面、畸形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因此,应调整人的生存方式和观念意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社会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网络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网络化必然对现存社会的社会心理和人文关怀做出反映和挑战。 (一 )    网络技术给社会心理的变迁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网络化使社会心理的变化加快。网络的发展是空前的。国际上认为,一项技术达到 5000万用户时,这个技术被认为基本普及。我们知道,各种媒体达到 5000万用户所需要的时间为:收音机需要 38年,计算机 16年,电视 13年,有线电视 10年。而网络只用了 4年。根据网络时代的新定律——梅德卡夫定律,计算机网络的价值等于其结点数的平方。这是一个几…  相似文献   

20.
网络化的生存与生活方式是人类交往实践形态的巨大转换和基本表达,其对密切党群关系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这种环境下,广大党员干部应利用好网络优势,开拓密切联系群众更有效的途径。具体来说,党政组织可以从建立方便的网络互动系统、发展和传播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提高网络交流互动效果等方面来密切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