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日本的经验,上海世博会后,中国的出境游热潮必将到来,我们期待在这次热潮中有更多的中国游客访问日本。同时,与30年前的日本游客类似,普通中国游客‘适应’海外旅行,也需要一个学习和磨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个月明星稀之夜,几位外省游客急不可耐地在广州体育馆附近寻找厕所,越秀公园关门了,交易会关门了、东方、中国两大宾馆则望而生畏,怎么办?!只听得一声大叫:“不行罗!”便在体育馆围墙之外解开了裤子。两名女工下了中班路过,“啊!”一声惊叫,掩面而逃。其实,附近就有厕听。然而由此可见,倘若我们的公厕都出了问题,那又会怎样呢? 广州——繁华的都市,却经常出现望“厕”兴叹的怪事,令人啼笑皆非。如果你找到市环卫局的同志,问他知不知道,他会拖长声音说:“知——道!”“急不急呢?”“急——”然后,他就会告诉你许多有关公厕的奇闻奇事。  相似文献   

3.
赵坚 《南风窗》2010,(12):86-87
<正>日本古代自然灾害频仍,经常发生食粮匮乏,为了减少"口粮"负担,老人和幼子首当其冲。弃老戕幼,这在以"孝"、"仁"为人伦中心的古代中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中日恢复邦交以来,"一衣带水"就成了形容两国距离的"专用词"。的确,乘坐一个半小时的飞机,就能从上海飞到大阪;两国的旅客往来,光上海浦东和虹桥两个机场,一天飞往日本各地的航班就有近百个。根据日本官方的统计,2009年到日本旅行的中国大陆游客超过100万人  相似文献   

4.
南书房     
顾文豪 《南风窗》2011,(2):100-100
《人人身上都是一个时代》陈柔缙文梁旅珠图三联书店2011年1月版本书还原日据时期的台湾世相人情,从政治、文化、经济,一直到饮食、建筑等细枝末节。台湾人对日本人是又恨又爱,其生活残痕也一直绵延在现今的生活中。多数人的生活,并非波澜壮阔,他们需要应付日常生活的每一天。记忆深处,有的尽是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件衣服在风中飘曳的绰绰姿态,火车上日式便当的清甜爽口,味精从日本传到台湾后受追捧导致山寨产品辈出,这般微小的细节,都让人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5.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6):2-2
6年前的冬天,第一次听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先生谈到他的"生态厕所"的设想,当时以为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不久前,在河南信阳的郝堂村小学,终于看到了谢先生这一想法的实践。"生态厕所"用轻钢结构建成,通过简单的设计将粪便与尿液分开,前者以灰土覆盖,用可移动的容器收集并定期清理,主要是通过发酵制成有机肥料的方式处理。这个供数百学生使用的厕  相似文献   

6.
Ilona Szwarc 《南风窗》2012,(23):50-53
几乎每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女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洋娃娃。令人惊讶的是,她们总是喜欢选择与自己非常相像的洋娃娃。这恰恰折射出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自拍、自恋、自我推销以及克隆、批量生产和消费者至上主义。这些洋娃娃的名字叫作"美国女孩",这个名字清清楚楚地告诉人们,这些名为"美国女孩"的洋娃娃们是谁,她们像谁。每个洋娃娃都代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并成为了各个女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洋娃娃已经成为现代美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洋娃娃现象让人看到了最立体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变形"今年的9·18"国耻日",中国上百个城市同时拉响了警报,是类似活动中参与城市最多的一次。这样似乎形成集体共识的举动背后的情绪,佐证了中日之间20年脉络的大变迁:一个上世纪80年代之日本形象在中国彻底消失,不可能再恢复,而由另一个"可怕"的日本形象将其取代。一个曾经以"阿信的故事"风靡中国的日本,一个以《排球女将》震撼中国的日本,一个在《血疑》、《追捕》中,彰显人性真善美的日本,消失了;一个以茶道和插花,以秩序和清洁而让中国人欣赏的日本,一个在战后废墟上,以"日本制造"而崛起,甚至挑战"美国世纪",而让中国人佩服的日本,消失了。  相似文献   

8.
媒体     
《南风窗》2014,(11):14-14
<正>01中国南北差异之"水稻理论"美《科学》5月9日此篇研究报告提出"水稻理论",认为中国南方人种植大米是导致他们与中国北方人之间出现巨大心理和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上种植水稻的人群会培养出更加强烈的集体意识,因为种水稻付出的劳力非常大,需要邻里间的合作。相比之下,生活在小麦种植区的人更具备独立意识和思辨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种植小麦只需要一半的劳力,也不像种水稻那样需要相互合作。为了排除其他不同文化差异的干扰,研究小组决定把关注点集中于一个同时拥有北方麦作区和南方稻作区的中国,从文化思维、内隐个人主义思想、忠诚、裙带观念的角度测试了来自6个不同地区的1162名汉族学生。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20)
正所谓道,就是人们应当共同遵守的生活的常道,现在就到了一个需要摆脱混乱重新回归生活常道的时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显性存在有两个层面很突出,一个是艺术的、具有仪式感的表达,对应传统器乐、茶道、礼仪和"汉服热"的流行;另一个则是所谓的"中国智慧",从国学典籍中发掘出一套适应当下的世俗哲学和心理学,用以解释和调和现代生活的内在冲突,于是有了"读经热"、"国学热"。以这两种面目存在的"传统"只是中国古典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但更易于与当代人的精神需求产生共鸣。与此同时,传统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文化"大概是最难索解的概念之一。2003年曾被称为"中国人的权利"年,新一届政府上任本身所代表的"新"意,所倡导的善治、亲民等政治理念,最终汇聚到民生、民权那里,"中国人的权利"成为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上至国家总理,下自民工、学生,都服务于它,使其成为一个充满希望并有待拓展的领域。但历史的发展并不一泻千里,奔流乘胜,进入2004年,它突然停顿,迂回,它有意无意挑选了另外一群人,导演、戏子、经师、学者、贤达,以文化的名义,以另外一种姿态、用心跟我们对话。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胜出、表演。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1)
正在中国已经走向富强的今天,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尤其重要,它不能拖后腿,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需要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上显示出来。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把人们在社会中的活动,视为是在"社会舞台"上的一种真实演出;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则把商品"对社会生活的殖民化"视为是一种景观。我们可以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以及出国旅游的中国人那儿,看到很多非常熟悉—准确地说已经熟悉到麻木—的景观,那是人们的真实演出。一:中国任何一个大中城市的  相似文献   

12.
上厕所、睡觉、洗澡、刷牙……这些看似最平常的事情,却因为人们生活越来越讲究,反而"走入歧途".近日,美国健康生活网站"生活密码"就为我们列举了6种"被扔掉的好习惯".对照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些"好习惯"你还留着吗? 蹲着上厕所 自19世纪"坐式马桶"取代"蹲坑",不仅使人们的如厕问题变得体面,也让更多的人开始享受上厕所时看书、看报、玩iPad甚至抽烟的"马桶时光".然而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曾经发明马桶的英国人,却在150年后开始摒弃它.究其原因,坐式马桶在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3.
在任何社会和国家里,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国家存在、组织存在,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为所欲为、唯我独尊的人,人只能成为社会中的一个分子.作为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人的意识、人的观念、人的道德、人的价值取向、人的理念信仰、人的行为准则等文化思维需要规范,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本着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文明生存去规范和努力. 如今,网络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网络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效,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网络社会的文化现象 关于网络特点和网络属性的认知问题,笔者认为,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国川 《南风窗》2011,(17):50-53
改革开放30年给人们带来实际利益,中国人民实现了"小康",过上了"好生活"。将来还要缔造一个好社会。好社会不仅仅是每个人都要有富足的生活,还包括每个人都真正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个人权利需要制度来维护来保障。再简单一点说,好社会就是法治保障人民享有好生活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一、感谢日本人帮助中国人首先接受社会主义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双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从隋朝、唐朝起,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文化传输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起了积极推进作用.18世纪末,日本比中国先接受西洋思想文化的影响.1868年明治维新前后,先进的日本人开始用汉字的组合词或古汉语已有的词汇来翻译反映现代西欧思想文化的新名词.例如,本书书名所用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这四个名词,首先都是日本人精心翻译的,到20世纪初才被中国人移植到中文书刊中来.中国人自己起先把流行于欧洲的社会主义一词,意译为“大同之议”、“贫富均财之说”、“安民之学”、“人群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16.
从来没有任何一种体育运动能够像足球这样,使最大范围内的中国人这样亲切而自由地融入世界文化;没有任何一种活动能像足球这样,令中国人感受到与世界同步的一种生活态度。当中国球迷的“奶酪”被商家们大大方方地拿走,中国球迷能够超脱于一切的精神底线就在于:他们已经从参与足球运动的本身得到了他们所想要和可能得到的一切。  相似文献   

17.
"请农民工吃顿饭"是由公益慈善人王振耀、孙立平、杨团,在今年5月18日联合搜狐微博发起的大型社会沟通公益活动.两个多月来共举行了近20场,引来了社会各界人士响应,众多名人都参与到请农民工吃饭的活动中来,不少人还现场帮助一些人解决了就业、生活问题. "在京港澳高速受灾最严重的南岗洼路段,这些个民工兄弟用30个救生圈、麻绳救了上百名危在旦夕的游客,当获救者自发凑钱近万元向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拒收了!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中国良心!谁来做东请他们吃顿饭?"7月25日,"请农民工吃顿饭"负责人在搜狐微博发布微博表示.  相似文献   

18.
自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这个近邻在中国人的眼中变得扑朔迷离,难以捉摸了,是敌是友的困惑开始困扰着中国。从作为我国近代史上研究日本的第一人黄遵宪"唇齿相关宜,干戈百战余。所期捐细故,盟好复如初"的幻想,到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憧憬,这个命题甚至延续到了今天,成为全民关注和参与的大众话题。在象征着民间舆论集散地的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厌日、仇日情绪的同时,一些主张改善当前中日关系的专家学者甚至被网民冠之以久违的"汉奸"之名。在情绪化的唾沫下,怎样来评价当前的中日关系,除了理性,似乎需要更多的是勇气。然而,  相似文献   

19.
汤军 《法制博览》2010,(10):24-25
国人以食为天,可见天上是可以掉馅儿饼的。谁都要吃饭,每天三顿,和谁吃都是吃。早饭和亲人吃,中饭和同事吃,晚饭和朋友吃,这是基本规律。吃,渐渐演变成一种爱好,一个文化,一类文明。日本人生着吃,西方人烤着吃,中国人煮着吃。如此不同的吃结构产生了各自的食具,进而是武器。  相似文献   

20.
田磊 《南风窗》2007,(22):50-54
无论是以研修生的身份在日本遭受奴隶般的劳动生活,还是艰难维权成功回国之后先遭公司起诉又入合同陷阱,李红慧等人都是最弱势的劳工,她们追求个人幸福的努力都显得那么无助。"她们都是善良而诚实的劳动者,为了家族的责任,来到日本,决心努力劳动3年,却在这里遭受了奴隶般的劳动生活,这是不公正的。构成社会的大部分成员都是普通劳动者,她们的权利和生活得不到保障的话,还谈什么‘发展’?财富集中在一小部分人身上的时候,谈‘发展’就是一种欺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