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汉武帝时平南夷所置牂柯郡,领十七县。《汉书、地里志》第八上(以下简称《汉志》)总叙说:“墙柯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开。莽曰同亭。有桂蒲关。属益州。(应劭曰”“牂柯江也”。)户三万四千二百一十九,口十五万三千三百六十七。”此郡县对考察贵州省古代疆域地望有无比重要性,上可以倒推古夜郎国再至古牂柯国的界线,下可作东汉以降此方郡县分合变化的依据,联系前后,实为关键。清代乾、嘉以来,方志学考据家多已  相似文献   

2.
文史快讯     
《春秋》2001,(4)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现一汉代古墓王光亮管炳友姜辛近日,考古人员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戴戈庄水库发现并成功挖掘了一座汉代古墓,出土了四件汉代文物,三只陶罐和一柄铁剑反。三只陶罐一只保存完好,另外两只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铁剑把锈蚀,上面镶有玉石。经考古专家的进一步考察,在附近又发现几处汉墓。专家们估计此地极有可能是一个汉墓群,随着挖掘工作的进  相似文献   

3.
汉代的珠崖郡治,即珠崖岭的古城址.到底在什么地方?由于地名的误记或地名变异,自唐代始,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刘忠焕 《当代广西》2013,(19):52-53
行走在莽莽苍苍的廉阳大地上,不经意间你会看到一座座耸立着的封土堆。那些如小金字塔般的封堆,就是合浦独有的汉代墓葬。在这一带的秀水青山,集中有近万座汉墓葬,默默地守候着过往的时光。它们是两千年来合浦历史悠久和经济繁荣的见证,也彰显了汉代王朝的辉煌与强盛。经过岁月的孕育与洗礼,现今,那些汉墓群已  相似文献   

5.
今贵州区域在汉代绝大部分属于牂牁郡辖治,两汉时期牂牁郡是汉王朝与西南夷地区联系的重要边郡,郡治设在安顺宁谷一带,都尉治一度曾设在赫章可乐。牂牁郡既是汉帝国控制西南夷和"制越"的前沿阵地,又是汉朝廷通滇、通身毒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区,在汉帝国的版图中占重要地位。通过稳定夜郎区域,汉帝国可以协调西南各族之间纷争的矛盾,可以制约和便于平息反叛,可以加强夜郎区域与周边及中原地区的交流,并且在政治上达到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从而保证边郡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儒学在贵州民族地区古代社会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在贵州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儒学从汉代开始传播,并不断发展,使贵州有识之士能学习儒学、宣传儒学,促进了贵州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7.
瑶族人口有一百四十余万,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境内。以居住在广西的瑶族人口最多,占瑶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贵州有瑶族一万九千四百三十二人,占瑶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四左右,主要分布在贵州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县。另外还有少数瑶族居住在罗甸、三都、丹寨等县。过去三十多年,贵州对本省瑶族语言没有进行过系统调查和研究。一九八三年,我们参加了贵州月亮山综合考察队,我们语言组,从三月到五月这段时间,对分布在贵州的荔波县、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的瑶族语言进行了全面调查。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贵州境内瑶族语言面貌基本清楚了。  相似文献   

8.
汉代名田和授田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名田和授田是汉代土地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汉代的名田,以往的研究已比较深入。但是,迄今论者的看法仍不尽一致。有的人认为,名田是由臣民自己去占有土地;有的人则认为,汉代的名田与商鞅变法时的“名田宅”的含义一样,名田就是授田。对于汉代授田的研究则显得比较薄弱,而对汉代名田和授田关系的综合研究则更是鲜见。本文拟就以上这些问题谈些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楚势力进入五溪年代考舒向今“五溪”①地区在战国时期为楚之黔中地,是楚国西南的一处重要战略基地。楚的黔中郡治就设在其境内的沅陵县。②由于其战略地位重要,倍受历代史家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楚文化研究的深入,研究“黔中”的文章也实属不少。虽在一些问题上存有不...  相似文献   

10.
方城黄石砚     
方城黄石砚武建华郭如月方城黄石砚历史悠久,是中国名砚之一。早在汉代,民间已有开采,到了唐宋时代,石砚开采逐步进入鼎盛时期,是历代书画家赞赏和珍藏的文房四宝佳品。黄石砚砚石产于独树镇境内海拔700多米的黄石山上,山上有汉代开国元勋张良三进履拜黄石公为师...  相似文献   

11.
贵州境内的各族人民向来具有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光荣传统。自进入近代历史阶段,延续十余年的咸同各族大起义,是整个太平天国革命高潮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十世纪初,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贵州各族人民又发动了此伏彼起的武装斗争,为贵州辛亥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研究贵州辛亥革命前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对研究贵州辛亥革命史,总结贵州近代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代起,中央王朝开始在今贵州境内开设郡县和移民,汉民族才参与对贵州的开发。但中央王朝和汉民族与贵州的联系时断时续,其经营、活动若隐若现,影响不大、不深。直至元代,王朝中央虽对贵州实行了军事统治,但在行政管理上,贵州则分属于周边的四川、云南、湖广3行省。作为3省毗邻处的结合部,政治制度上不得不依据贵州的历史实情,实行以土司制为主的政洽管理。  相似文献   

13.
圣火丝绸路     
《台声》2008,(5):50-51
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境外路线是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从汉代始开辟的“丝绸之路”可以分为陆路和海上两条。当奥运圣火已经完成了它在境外的接力旅程,同时开始了境内的奥运圣火之旅。  相似文献   

14.
论两宋时期贵州区域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随着中原文化的向南播撒以及贵州区域经济的发展,今责州地区与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在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形响下,今责州境内各民族社会发展出现崭新气象,区域文化的发展为元明时期贵州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李静  王芳  刘朝华  覃圆圆 《人大论坛》2008,(2):50-50,F0003
一场半个世纪没有见过的雪凝天气,在2008年刚刚开始的第13天后降临在贵州境内。这场弥久的大面积雪凝天气。从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猝不及防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4月,我又去了乌蒙大草原。面积7 8平方公里的乌蒙大草原,跟内蒙古那种草原无可比性,但对"地无三里平"的贵州,这已算奇迹。草原的得名,与乌蒙山有关。了解地理的知道,这座山脉连接贵州西北部和云南东北部,是云贵两种气候的重要塑造者。乌蒙大草原在贵州六盘水市盘县,正好是乌蒙山区。而且,乌蒙山在贵州境内的第二高峰,就是这个乌蒙大草原,它海拔2857米,同时也是贵州海拔第二的高山。相比中国的很多奇山异水,乌蒙山鲜为人知,而乌蒙大草原则更是堪称秘境。草原分布在盘  相似文献   

17.
一、罗施鬼国 南宋时期,西南潼川府路(驻今四川三台县)南部边境羁縻州中“乌蛮”(彝族)贵族的势力发展起来,统治了今川南与贵州省西部连接的大片地方,脱离南宋王朝的羁縻,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地方政权,称为“罗施鬼国”,或写作“罗氏鬼国”。 今先录明、清以来有关黔西彝族历史发展的记叙,有助于对罗施鬼国的理解。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1《建置沿革》说:“汉为西南夷地,唐武德三年改牂州,四年,又改牁州。诸夷杂处,其部落有七,曰卢鹿蛮者,即今罗罗也,俗尚鬼,号主祭者为鬼主,居普里即今贵州(按,今安顺市),数出兵侵牁地,为罗甸国。元和八年(公元813  相似文献   

18.
蒙乐生 《今日海南》2010,(11):46-47
珠崖,一个始于西汉的海南故郡,一处最先点亮文明星火照耀蛮荒穷岛的人文圣地。岁月流逝,风雨已夷平郡治,青苔已覆盖遗址。珠崖茫然,郡治叹息,悄然躲进熏黄典籍,而山川、地理却依稀保存郡城文化生态,苦苦坚守两千多年的文化期盼。  相似文献   

19.
刘义 《半月谈》2004,(21):34-36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贵州是我国惟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在贵州修路的艰难和成本的高昂可想而知。在贵州修建1公里公路,平均造价达三四千万元。新近在建的国道主干线贵州段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总投资达120多亿元,平均1公里路造价高达五六千万元。在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重庆至湛江,上海至瑞丽两条国道主干线在贵州境内的总里程为1096公里,总投资达457亿元。  相似文献   

20.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化愚民,弭边患”的政治目的,对西南边疆佛教尤为重视。受倡教政策的支配,明代贵州地方土司流官大肆兴建寺院,崇奉佛教。其具体表现是:一、在贵州大兴佛寺,遍及境内各府卫;二、热衷铸造佛钟,致使贵州历代宰官铸造佛钟之多,无有逾于明代者;三、向明朝历代帝王、太后请赐黔中寺名以及兴建皇家寺院。由是亦使明代贵州佛教出现繁盛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