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有光 《团结》2008,(1):45-48
朱蕴山是我国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是不断追求进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者和爱国者。朱蕴山是一位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上千首诗作。他的人生也像一首诗,像诗一样壮丽,像诗一样豪迈,也有着诗一样的意境。他像一首史诗——他的人生足迹与历史的步伐步步相印;他像一首抒情诗——毕生都在抒发着对革命的钟情和对祖国的爱情!  相似文献   

2.
李兴濂 《各界》2014,(7):32-32
1857年太平天国刊印颁行的经典官书之一《天父诗》中所收选的500首诗文,除起义初期,杨秀清假托天父帮助洪秀全排解后妃纠纷的24首口述诗文外,其余476首是洪秀全进入天京初期三年中写给后妃的夫权独白.这位太平天国起义领袖,他的暴虐、残忍、荒淫,从他的诗中也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译文出自30年代“左联”革命诗人白莽之手。当白莽被国民党枪杀于上海龙华后,鲁迅从他的遗书中抄出这首译诗,写入《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介绍于国人。这首译诗在1933年传出时,正值国民党残酷围剿江西红军,在全国各地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之时。大夜弥天,血腥遍地,此诗犹如警钟号角,发人猛省,催人战斗。于是战士奔赴沙场,挚友临别勉励,情人互表心旌,多以之为题赠之词,50多年来,吟哦不辍。  相似文献   

4.
叶小沫  叶永和 《民主》2009,(12):44-46
在爸爸叶至善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叶圣陶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 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5.
纪扬 《瞭望》1986,(12)
在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同解放军英模汇报团的同志们举行的一次联欢会上,主持会的大学生热情邀请参加联欢的高占祥为他们朗诵。高占祥旋即朗诵了他自己写的一首诗,大学生们听后使劲鼓掌。这倒并非因为这首诗写得如何精彩,也绝非因为他是河北省的父母官,而是因为大学生们把他当作自己可信赖的朋友。 高占祥是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之后,他先后到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化工  相似文献   

6.
清风慕竹 《各界》2014,(4):64-67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自首方悔读书迟。”这首熟悉的《劝学》诗,出白唐代的颜真卿之手,然而真正让他名动天下的并不是诗,而是书法。他的书法丰腴雄浑、骨力遒劲,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不过比他的书法更让人惊心动魄的,是他一辈子刀光剑影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东流 《瞭望》1992,(Z1)
《万首唐人绝句》一书所选白居易诗甚多,其中写到年龄、白发、衰病的就有五六十首。这种由壮年逐渐进入老年的心理状态,用诗的形式曲曲写之,在诗人的笔墨生涯中原是平常事,但对年龄相近的读者来说,却又极易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8.
藕花吟馆胡沁园 丹青巨匠齐白石,在艺术道路上起步之初,胡沁园是他的第一个慧眼识珠的引导者,为他日后的多彩人生第一次树起了醒目的路标.齐白石对此终生铭感,永志不忘.1914年夏,胡沁园因病逝世,齐白石号啕痛哭,肝肠俱裂,参酌老师生前赏识过的画稿,重画了二十余幅,拿到老师灵前焚化,还作了十余首悼诗、一篇祭文和一副挽联.挽联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7,(5)
正元白,是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的合称。将两个人合在一起说,不仅因为二人有近似的文学观念,还因为二人有特别深厚的友谊。公元810年,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曹参军,5年后返回长安。路过蓝桥驿时,元稹写下了一首诗。不久,白居易从京中被贬为江州司马,恰巧也路过蓝桥驿。他第一件事就是找寻元稹的诗。看到元稹的诗作后,白居易也写了一首。诗中写到:"蓝桥春雪君归日,  相似文献   

10.
范硕 《瞭望》1993,(26)
六亿同胞呼万岁, 五洲志士称导师。欲溯河源到星宿, 韶山风扬耐人思。这是叶剑英1963年3月26日观光毛泽东故乡韶山时有感而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并刻录于山壁。这首诗虽然带有当年时代的彩色,但表达了叶帅由衷地敬爱伟大领袖毛泽东之情。他在与毛泽东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往中,接受毛泽东的领导,十分敬佩毛泽东的为人和才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相似文献   

11.
思文 《各界》2010,(2):1-1
春老何需叹落英,陌上夏日花更红;后来自有蓬勃在,极目四野一望青。这首诗,是王汶石写于1993年6月间,时逢陕西省作家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是他心迹的表露,也是他坦诚的抒怀。  相似文献   

12.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系题二首,此为第二首.是年夏历七月,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伊犁,作诗留别家人.诗表现了作者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高贵品质和他面临遣戌时的旷达胸怀.  相似文献   

13.
刘亦实 《各界》2013,(10):22-23
胡适学识渊博,一生著述甚丰.仅白话诗就写了千余首,其中有一些诗,胡适自称之为"应酬诗".如《胡适日记》(1937年卷)中就有他做的几首"应酬诗"的记载:"1月6日,傅作义为先父子余公建纪念堂,来函征文,附上行状.历述他年少时种菜挑担,赶马车,颇能纪实,今特做小诗:拿得起鞭子,挑得起重担,靠自己的力气起家,这是个有担当的汉子."傅作义将军读了胡适寄来的诗,很是高兴,认为诗写得好,朴实洒脱,挺有味道,很感谢.  相似文献   

14.
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九八六年。在新的一年里,我国的经济形势将会怎样?谈起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可以引用宋朝人朱熹写的一首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只要把这首诗中的“泗水”改为“黄水”,它所描述的情景便恰好是今日华夏大地的现实写照。从白山黑水到绿岛春城,从东海之滨到世界屋脊,哪处不见勃勃生机,何地没有盎盎春意! 在一九八六年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满怀信心  相似文献   

15.
孙晶 《侨园》2014,(2):52-52
近日读报,看到几则名人轶事,令笔者不由联系现实,心生感慨. 1952年,郭沫若应约写了一首讴歌十月革命胜利35周年的诗。诗稿送到杂志社后,编辑却犯了愁,因为那首诗尽管立意很好,但从构思、意境、语言看,远非佳作。当那位年轻的编辑征得领导同意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找郭老,请他修改或重写时,没想到郭老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一再声称:那是败笔之作,伤吖门退稿是对的。  相似文献   

16.
唐诗人孟郊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流传很广,成语“春风得意”、“走马看花”皆由此出,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就此诗的艺术品位而论,历代评家早有定论,无须赘言。但参照孟郊作诗时的心态、起因及个人历史环境,这首诗却也暴露了孟郊热衷功名、侥幸高中之后的浅薄心理。可以说,品味之余,颇有  相似文献   

17.
老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家。他最后的作品是什么?多年来不为人知。本刊这一期发表了作为老舍绝笔的一首诗及手迹,同时发表介绍文章。  相似文献   

18.
林之源 《理论探讨》2003,(5):100-101
对毛泽东悼念罗荣桓的诗,国内学者有各种看法。对这首诗的理解,见仁见智,认识并不统一。曾有同志撰文,认为此诗是关于接班人的,诗中表明毛泽东对林彪有批评的意思,对林接班还不放心。他想问一问罗君:你的老搭档林某为人如何?还有人认为,诗中第五六两句中的"斥"和"昆鸡"指的是林彪,"大鸟"和"老鹰"指的是忠厚老诚的罗荣桓,说明毛泽东对林的反感和不信任。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毛泽东这首诗主要是赞扬罗荣桓、表达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逝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华丁 《瞭望》1988,(13)
相传广东南海县境内古时有一泓泉水,谁喝了,谁就会变得贪得无厌,谓之贪泉。晋朝南郡公桓玄派“勤苦同于贫庶”的吴隐之出任广州剌吏。吴隐之到任后,特意去贪泉酌而饮之,却依然保持他清廉的本色。他为此作了一首诗说:“石门有贪泉,一歃重千金。试使夷  相似文献   

20.
晏建怀 《侨园》2013,(10):49-49
<正>"苏门四学士"中最著名当数黄庭坚和秦少游,黄庭坚以诗见长,而秦少游则以词著称。秦少游生于江苏高邮,父亲秦元化师从"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媛,习经多年,家学深厚。不过,秦少游没学其父亲,在儒学典籍中埋头苦读,皓首穷经。他喜欢诗,更喜欢词,晏珠、欧阳修、苏东坡,都是他的偶像。这些偶像中,秦少游最崇拜苏东坡,他曾在诗中表露心迹:"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东坡曾任徐州知州)为结交苏东坡,他煞费苦心。熙宁七年(1074年),25岁的秦少游得知苏东坡将经过扬州,并游览大明寺,特地从高邮赶到扬州,模仿苏东坡的诗风和笔迹,在大明寺寺壁上题了一首诗,并署名苏轼。这一招很灵验,游览时,"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后来,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